文言文閱讀技巧

  一、文言文是中學階段必考題型,我們在解答文言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學生應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遇到個別疑難詞句像“絆腳石”一樣橫在途中,我們就要聯絡上下文認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二、怎樣準確理解詞義、翻譯句子

  基本原則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情色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虛詞著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為”、“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藉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為……所……”表示被動;不借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

  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留、補、刪、換、調。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

  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絡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曆***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也太不聰明瞭。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箇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瞭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裡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讚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解決這種型別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