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讀後感

  拔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讀了這則故事,我們有何感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這個故事講了春秋時,宋國有一位農夫,總嫌他家田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到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拔完後回到家裡,疲憊不堪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讓禾苗長高了好幾寸,真不容易。”他的兒子聽了趕忙到地裡去看,只見地裡的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故事比喻急於求成,違反了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有一次,媽媽讓我寫數奧題,我一會兒就寫完了16道題,可媽媽一看。我做錯了14道。這證明我太急於求成了。

  篇二

  前幾天,我讀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裡的主要內容是說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急性子的人,他種下秧苗才過幾天后,發現秧苗沒長高,心裡很著急,便想了個辦法:就把所有的秧苗拔高了一節。他忙了一整天,回到家後,他高興的對妻子說:“今天我總算把田裡的秧苗拔高了一節!”第二天,他們一家來到田裡,看見原本綠油油裡的秧苗都枯黃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植物的生長規律,如果急於求成,最終反而壞事。

  我們做事也是這樣,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收穫。

  篇三

  今天重讀《拔苗助長》了這則寓言,感想很多。

  下面,我來跟大家說說吧!從前,有個農夫,他在田裡種了許多禾苗,他想讓禾苗長得快些。

  於是,他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一截。第二天禾苗全都枯萎了。其實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同樣也在做著拔苗助長的蠢事。他們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著孩子上這個特長班,那個興趣班。興趣班興趣班,顧名思義,是要有興趣才去學嘛,如果孩子不喜歡,越學越沒興趣,那叫什麼興趣班!結果呢,什麼也沒學到,跟沒學還不是一樣嘛!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知識是一天一天積累的,能力也是一天一天鍛鍊的,哪能一口就吃個胖子呢?我們都知道家長這樣做也是為了我們好,可你們把我們的休息時間、快樂時間都給佔了我們還哪來的興趣啊?

  如果你們辛辛苦苦上了五天班,回到家還要讓你們去學習,你們願意嗎?我真希望家長們都來讀一讀這則寓言,別再做那些拔苗助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