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文明的書法作品

  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正在被逐步的破壞中,保護生態文明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有這份責任心來保護我們的生態文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怎樣實現相互促進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提出旅遊業發展如何“既保護好綠水青山,同時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理念、行為與機制,這是旅遊業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綱領,將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正迴圈發展。

  旅遊法第四條規定: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顯然,對旅遊者、旅遊企業、旅遊政府主管部門而言,旅遊業發展必須遵循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要求。

  事實上,旅遊業的發展高度依賴良好的空氣質量、優美的自然景色、純淨的江河湖海、整潔的周邊環境。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也可以培養人們熱愛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並籌集資金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我們需要努力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行為與機制。

  《規劃》從倡導綠色旅遊消費、實施綠色旅遊開發、加強旅遊環境保護、創新綠色發展機制、加強宣傳教育等5個方面提出了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正迴圈發展的要求。為更好地落實《規劃》提出的“綠色發展、提升旅遊生態文明價值”,我們需要切實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與機制,需要依據旅遊法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深入研究與解決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主要目標,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主要任務和方式,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有哪些標杆,如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責任體系等問題。

  1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主要目標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旅遊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主要指標,可參照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的包括生態環境質量、汙染物排放總量、生態保護修復3大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22個三級指標,結合各地旅遊業發展的特點制定。

  2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主要任務和方式

  其一是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包括強化生態空間管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引領、推動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其二是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包括分割槽施策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精準發力提升水環境質量、分類防治土壤環境汙染;其三是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汙染減排,包括深入推進重點汙染物減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旅遊景區點與其他旅遊企業環境綜合治理;其四是實行全程管控,有效防範和降低環境風險,包括完善風險防控和應急響應體系、提高危險廢物處置水平;其五是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復,包括管護重點生態區域、保護重要生態系統、提升生態系統功能、修復生態退化地區、擴大生態產品供給、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六是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健全法制體系、完善市場機制、落實地方責任、加強企業監管、實施全民行動、提升治理能力;其七是實施一批國家與地方的旅遊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其八是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包括明確任務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國際合作、推進試點示範、嚴格評估考核。

  3

  學習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標杆國家的經驗

  標杆之一是新加坡。雖然新加坡的面積只有718.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46.97萬,但是,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16年9月統計,2015年新加坡接待的入境過夜旅遊者達到了121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到了167億美元。這是與新加坡政府、旅遊部門、旅遊企業和全體居民建立保護生態環境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和機制的努力分不開的。新加坡的主要經驗是:綠化建設全面細緻,營造賞心悅目的環境,嚴格執法形成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新加坡城市內幾乎看不到交警和城管隊員在現場執勤管理,但是市容整潔、交通暢通,街道上看不到亂停放和擺設攤點,幾乎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整座城市日常執行十分規範有序。

  4

  努力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責任體系

  考慮到我國地大物博、旅遊業發展具有需求與供給雙重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可以考慮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法規引導、分工協作、責任到人”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責任體系。具體說,由國家旅遊局統一領導,由各地方旅遊局分級管理,依據相關法規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規劃、標準,在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與各地旅遊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明確每一項工作的責任人,以做到全面、全程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