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有名的民間故事

  彝族民間故事的產生與彝族原始宗教、原始民間文學密切相關。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若哪萊的傳說

  “若哪萊”是阿細語,漢話就是“丟失兒子的山。”若哪萊座落在西山和圭山的交界處。這個山名的由來,阿細人民有一段傳說:在那很久很久以前,阿細西山沒有壩塘,阿細人沒有水喝。大約在農曆六七月間的一天,有個婦女揹著個不滿週歲的嬰兒上山去開荒。太陽象盆火,烤得大地滾燙滾燙的。婦女沒有水喝,舌燥心焦手無力。這時候,遠方吹來一陣微風,微風帶來一陣陣“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這水聲撥動著婦女的心絃:木色婆***天神***怕是看到我們了,要不,他怎麼會放出天水來解百姓的渴呢!

  婦女解開揹帶,放下嬰兒,又把背單鋪墊在地上,輕輕地將嬰兒放在背單上讓他人睡。然後,開始去找水。

  風兒輕輕地吹著。

  流水的聲音斷斷續續地響著。

  婦女走啊走,翻過了一座山,又翻過了一座山……。可是她只聽得到水流的響聲,卻看不見流水的影子……婦女沒有失望,沒有悲觀!她還是走啊,走啊,走過了十二塊平壩,翻越了十二座大山。突然,一個慈祥的白鬍子老人出現在眼前。

  婦女忙上前磕了個頭,深情地問:“老爺爺,木色婆放出的大水現在淌到什麼地方?”

  白鬍子老人沒有回答。

  婦女在疲勞和驚慌中定神一看:啊!這哪裡是人,原來是水呀!

  婦女走下山,走近水,雙手捧水喝個夠。

  喝飽了水,婦女轉身往回走。當她回到原地的時候,背單照樣鋪墊在地上,可是,嬰兒早已被大黑蜂抬光了。

  “木色婆啊,

  你給生不給活;

  要是山上有水喝,

  我的兒子還活著……”

  婦女悲慘地哭著。哭聲從這山傳到那山,山寨裡的父老們聽見了,立刻宰了條小牛,剝下皮,拖到山裡讓朵年麼來抬。用這種辦法尾蜂子,尾了三天,在五十里外的底吐栽呆找到了蜂窩。人們燒死了蜂子,挖出的蜂盤,用七頭毛驢才馱完。

  從此,那座山就被叫做“若哪萊”。若哪萊的故事,就一代一代地流傳於阿細人民的口頭上。

  :阿細先祖上山來

  相傳在很多年以前,在風光明媚的同度來若地方,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細山麼。她打扮得可愛迷人,天上的明月見了她的笑臉也會自嘆不如;山林裡的管雞一見到她那鮮豔多彩的裝飾,也會覺得自己的羽毛太遜色。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細山麼家的房前屋後,便響起了小夥子們傳情的笛聲。這時,細山麼伴隨著笛聲放聲歌唱:“

  遠方的阿哥喲,

  近處的阿木哎,

  我聽老人們講:

  山凹裡是攢水的地方。

  要是有心來歌唱?

  快快攢過來哎!”

  清脆的笛聲伴隨著細山麼動聽的歌聲在夜空迴盪。歌聲、笛聲,此起彼伏,一直唱到月亮落,一直唱到太陽出。

  在同度來若地方,有一個土司名叫阿八窩宗麼。方園幾百裡,地被他霸著,山被他佔著,他雖是六十出頭的人了,可好色的本性卻不改,時時遭踏窮家女。他見了細山麼的美貌以後,成日思來整天想:“要把這隻美麗的小鳥抓到手,任我瞧來隨我玩。”於是阿八窩宗麼派人威逼細山麼的阿爹阿媽,要人家把心愛的女兒細山麼許給他做小老婆。阿爹阿媽深知土司的豺狼本性,若不答應,全家人的性命就難保,只好含著眼淚來答應。細山麼放羊回到家,阿爹阿媽把土司逼親的事告訴了她,細山麼聽了不哭也不鬧,反而安慰爹媽說:“哪兒有小羊,豺狼就往哪裡撲;哪裡有小雞,老鷹就往哪裡抓。這樣的事我早想到。阿爹阿媽,你們別為我牽掛,我心中自有好主意,定讓那阿八窩宗麼人財兩空!”

  迎親的日子到了,土司請了八百桌客,山珍海味擺滿桌,甜蜜的美酒一罈罈,明亮的燈光下,細山麼打扮的花枝招展,好象天上的仙女來到人間,引得滿座的客人目瞪口呆,他們舉起筷子而忘了揀菜,端起酒杯而忘了喝酒。細山麼雙手捧著酒杯向土司敬酒:“尊貴的阿八窩宗麼,你是同度來若地方最有威望的人,四方的百姓都佩服你。我早盼晚盼,總算盼到了這一天。今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你一定要喝個夠呀!”阿八窩宗麼聽了細山麼的奉承話,樂得心裡開了花。於是抓過酒杯一飲而荊客人們也跟著土司如狼似虎地吃菜、喝酒。碰杯的聲音一直響到三更半夜,客人才散荊阿八窩宗麼搖搖晃晃地走過來摟著細山麼就想人洞房,細山麼甩開他的手,又端起滿滿的一杯酒說:“今晚是我倆的大喜日了,要是你不嫌棄,請你再喝這一杯!”土司又抓過酒杯,咕咚咕咚地喝了個幹,然後扶著細山麼,醉ON地進人洞房。一到洞房他就倒在床上,頓時失去了知覺。這時,細山麼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網兜裝了飯糰,悄悄地從後門出去,奔向那茂密的樹林。

  逃出虎口的細山麼好比出籠的小鳥格外高興,她的腳步快如飛,一天翻過九十九座山,九十九道嶺。她走啊走啊,網兜裡的飯糰吃完了,就摘野果來充飢。走了四天四夜,細山麼來到了羅多補年地方的交叉路口,當她不知走哪條路時,遠處傳來了悠揚的笛聲,她尋聲望去,一棵高高的青松下,站著一位英俊的小夥子。於是,她就放開嗓門唱道:“

  高山峻嶺密林深,

  彎曲小路九十九;

  阿哥打柴在山間,

  請給阿妹指條路!”

  青松下的的小夥子也唱道:

  “高高山上密林深,

  彎彎小路九十九。

  條條路喲通四方,

  不知阿妹往哪走?”

  小夥子見阿妹一人孤孤伶伶,頓覺驚奇,便來問明緣由,細山麼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全對他講了。他同情她,也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細山麼。

  原來,這小夥子名叫海出,父母早亡,家中貧窮,從小被逼當了奴僕,每天都得上山打柴。二十個春秋增長了他的見識;高山峻嶺磨鍊了他的意志。他那英俊模樣怎不讓細山麼動心!於是,她又深情地唱道:

  “蜜蜂採花繞山來,

  蜂蜜好吃花難採;

  妹想永做阿哥伴,

  滿心有話口難開。”

  海出聽了細山麼的歌聲,也高興地唱道:

  “天邊飛來只小云雀,

  若是真心來做窩,

  阿哥我願化春風,

  永遠陪你飛天外。”

  同樣的命運使這一對年輕人緊緊連在一起了。他倆情深意長,決定遠走高飛,去尋求甜蜜的生活。

  細山麼和海出不知走了多少天,彎彎的山道磨破了他倆的腳底,路邊的倒瓜刺抓破了他倆的衣裳,這一天,他倆來到了猛來山上,這裡有茂密的樹林,清清的泉水潺潺地流進塘子裡。滿山遍野,草木蔥蔥,百花爭妍,畫眉聲聲,好象在歡迎這對遠來的戀人。他倆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於是,決定在這裡安家。

  夜幕徐徐降臨,猛來山格外寂靜。細山麼和海出揀來了乾柴,燒起了一堆簧火,二人坐在火堆邊高興地唱道:

  “豌豆豌來豌豆花,

  豌豆結果成雙對,

  蠶豆花來蠶豆花。

  蠶豆結果成雙對,

  哥有心來妹有意,

  無媒二人照成對,

  春季裡來山花開,

  燕子雙雙從南來;

  雄的街泥雌的搭,

  雙雙對對蓋新家。”

  這時,一輪明月從猛來山升起,月中的玉兔正在偷看這一對幸福的夫妻;燃燒的火焰照亮了兩顆火熱的心。

  第二天,海出砍來山上的松樹,細山麼割來坡上的茅草,二人蓋了一間茅草房。他倆就在這裡居住下來。為了防備阿八窩宗麼土司的追捕,他倆改了名,換了姓。就連服裝也改變了。海出改名李啦戛,細山麼名為自遇能。他倆一起去開荒,去盤地。從此,猛來山上升起裊裊炊煙,傳出了幸福勞動和甜蜜愛情的歌聲。他倆相親相愛,在猛來山上辛勤勞動,養兒育女,建起了美麗的家園。

  兒女長大了,孫男孫女長大了,李啦戛和自遇能把自己的遭遇講給他們聽,好讓他們代代相傳。桃花開了又敗,敗了又開,鬆籽熟了又掉,掉了又結。李啦戛和自遇能的子孫們又有了自己的子孫。

  他們代代相傳,用一雙勤勞的手,把猛來山裝扮得象一位漂亮的姑娘。春季裡的鮮花,把她的衣裳點綴得更加豔麗,秋季裡的累累果實就是她美麗的臉龐,山腰那金黃的麥浪,就是她長長的腰帶,山頂上那茂密的樹林,就是她烏黑的長髮……開初,猛來山上只有李啦戛和自遇能二姓人後來,猛來山上的人們把自己稱為“二姓”***現在演變成阿細***,一代又一代,在猛來山上勞動,生息,一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