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起名方法

  在中國,很多名字都是出自於成語典故,一個名字預示著一個故事,有著它特定的內涵,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歡迎閱讀。

  典故取名方法

  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暗用類:晉人潘岳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嶽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

  戰國時期孔子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者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後裔,幫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倒用類: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散用類: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時用典不直接引用,而稍用點化,更有意味,如著名學者錢大昕,字曉徵,是以《禮記·文王世子》中“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為藍本,但改“鼓”為“曉”,即照應了名中的“昕”字,又避免了過分板直。

  用典須注意變化,不要用得太白了,成為他人談笑資料,例如乾隆年間,有姓“樓”名“更一”者,字“上層”,用唐詩“更上一層樓”名子,姓、名、字俱有其中;但太板直,便使人覺得平淡無味,弄巧成拙。

  典故取名注意事項

  一、完整引用而不能斷章取意

  完整地引用詩文中的一個詞。例如:謝冰心,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齡詩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再比如:王朝聞,我國著名美學家,“朝聞”出自《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靈活運用而不是隨意採用

  靈活運用而不是隨意採用,就是從某一詩文的兩句話或兩個詞中各取一字,湊成一個名字。如:紀鵬飛,“鵬飛”引用《莊子-逍遙遊》:“大鵬展翅飛萬里”句。

  再如:馬三立,我國著名相聲員,“三立”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衰,此之謂不朽。”

  三、不拘泥於原文延伸引用

  不拘泥於原文延伸引用,就是將原文的意義濃縮成兩字詞語構成一個名字。例如:徐竹心,“竹心”出自鄭板橋詩句。“徐”與“虛”諧音,徐竹心即虛竹心。

  由上可見,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它跟隨人一輩子,甚至名垂千古,所以中國人對於取名十分講究。名字只一兩個字,卻要突出其理想、情操、氣度,賣非易事.古往今來,人們為了取一個高雅的芳名,往往藉助於用典辭格。

  典故起名,典故取名

  計程功***語出“計日程功“***

  成一家***語出“自成一家”***

  柳青山***語出“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龍在田***語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洛冰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原始終***語出“原始要終”***

  單名

  安危***語出“安不忘危“***

  桑田***語出“滄海桑田”***

  成竹***語出“成竹在胸“***

  高谷***語出“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海籌***語出“海屋添籌“***

  雷鈞***語出“雷霆萬鈞”***

  好聽的典故取名名字

  畢利器:語出《漢書•刑法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洛冰壺:語出《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胡喬木:語出《詩經•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白羽:語出《塞下曲》“平明尋白羽,沿入石稜中”。

  錢謙益:語出《尚書》“滿招損,謙受益”。

  方鴻漸:語出《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趙子龍:語出《周易》“雲從龍,風從虎”。

  劉志丹:語出南宋•文天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謝春暉:語出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杜民川:語出《國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可均:語出《中庸》“天下國家可均也”。

  趙明誠:語出古語“自明誠,謂之性;自明讀,謂之教”。

  路禎祥:語出《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李自成:語出《中庸》“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東方既白:語出《前赤壁賦》“不覺東方之既白”。

  戴望舒:語出《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張泰來:語出《易經》“否極泰來”。

  左三思:語出《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黃秋鴻:語出蘇軾詩“人似秋鴻來有信”。

  畢遠帆:語出李白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王盡美:語出“盡美矣,也盡善也”。

  程思齊:語出“見賢思齊,見不賢其內省”。

  楊繼業:語出《孟子》“君子創業重統,為可繼也”。

  餘慶:語出明•王永彬《圍爐夜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心遠:語出晉•陶淵明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沙鷗:語出唐•杜甫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藏輝:語出唐•李白詩“處世忌太潔,聖人貴藏輝”。

  觀瀾:語出《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克明:語出《尚書•伊訓》“居上克明,為下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