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滇池旅遊攻略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去雲南滇池旅遊之前,不妨先來下面旅遊攻略。

  雲南滇池門票資訊

  門票:免費

  Tip:海埂公園門票為10.00元

  景點介紹:

  滇池是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

  滇池為地震斷層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彎新月。滇池的湖光山色評價各異,或許沒有桂林等地山清水秀,但是在高原上有如此寬闊的水域也屬罕見。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有著“高原明珠”之稱。遊客還可以坐遊船在滇池上攬景,沿湖有西山森林公園、觀音山、大觀樓、海埂公園、雲南民族村等景點。

  滇池因周圍居住著"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顛也"之說,故曰"滇池"。近年來,遊客反映滇池“只可遠觀”,近看水質令人失望。對此,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早治理,遊客們在遊覽的同時也注意維護景區的環境,讓“高原明珠”重新綻放光彩。

  雲南滇池最佳出遊時間

  11-1月最佳,觀湖上冬景。

  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園總會聚集成千上萬只來此過冬的紅嘴鷗,在湖面上翻飛的紅嘴鷗成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觀。

  雲南滇池交通攻略

  交通較便利,推薦公車出行,多路公車可直達滇池海埂公園站。

  客車

  從市中心乘坐旅遊專線前往。

  公交

  前往滇池,可以乘坐24路、44路,73路,94路公交車到【海埂公園】下車票價1元。

  路線建議

  可先到西山森林公園遊覽,再由龍門乘高空纜車遊滇池,票價30元,也可從大觀公園乘船前往滇池。

  雲南美食攻略

  1.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精麥面,再加上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將其調勻,揉製成層,做成大約盤子、厚約寸餘的圓餅,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即可製成。在古城四方街,有許多專營麗江粑粑的鋪子,多為成年女子經營,她們有著嫻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藝,生意紅火,顧客盈門。

  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類,可以根據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麗江粑粑不僅味美好吃,而且還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數天,不會發黴,是人們旅行中難得的乾糧,也是饋送外地親友的佳品。在麗江古城四方街一線,都有正宗的麗江粑粑出售。

  2.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是寧蒗小涼山彝族待客的一道風味飲食。在加工方法上,以火燒、湯煮為傳統風味,火燒者將蕎麵和稀如糊後,攤在火炭上燒熟;煮 湯者將蕎麵做成餅塊放在肉湯中煮熟。正宗燒煮的蕎粑粑,不加任何化 學新增劑,由於蕎麵產自深山,沒有汙染,吃起來基中帶甜、清香宜人,加之基蕎麵具有其他主食所沒有的微量元素,所以能清熱,化滯。

  3.糯火血腸

  糯火血腸是納西人風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納西語稱作“麻補” ,即糯火血腸之意。其加工方法是將豬大腸洗淨,置入拌有豬血的 糯火,煮或蒸熟後,切成薄片,用豬化油煎後即可食用,是一種方便、易攜帶的風味食品。

  4.永勝油茶

  永勝油茶是名揚四方、風味獨特的茶飲品,因創制流傳於永勝而得名,永勝油茶的製作考究,找一燒製而成的陶罐***即小茶罐***,先將陶罐支於炭火之上,放入一把米,文火煎烤至微黃,然後放化油或香油,以勺翻動。待米被炸透,再加進茶葉,稍作煎烤,衝入開水,即刻沸騰,茶香四溢。為將茶製作得更香更濃,油茶要在文火上煮一會兒,使米、茶、香油充分交融,便可飲用。永勝油茶味道濃烈,清香滿口,妙不可言,用它佐白麵饅頭而食,其味更佳。由於永勝油茶調料不多,製作方便,如今這一茶飲品已在區內各地廣為流傳。

  5.豬膘肉

  豬膘肉又名“琵琶肉”或“琵琶豬”,是寧蒗瀘沽湖畔和永寧壩摩梭人及普火族特有的一種臘肉製品。其製作方法是:在隆冬季節,將整條肥 豬褪毛打整乾淨後,以肚皮居中開膛,除去內臟及骨骼,用椒鹽在豬腹 內揉搓均勻,然後縫合,置於通風陰涼處用石板壓之,待風乾後即成為一頭狀若琵琶的臘豬,可置放數年不壞,即使貓鼠蟲蠅也奈何不得。

  6.醃酸魚

  醃酸魚是寧蒗摩梭、普米人家等客的傳統佳餚。人們在瀘沽湖中捕撈到半斤大小的鮮魚,便存養在木盆中,帶回家後,先將魚腹剖開,取出內臟,洗淨血跡,展平魚肉,便將魚腹朝下分層放進陶罐中,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糌粑面、食鹽、花椒、五香粉等佐料,裝滿後把罈子口封好,放在蔭涼處,半月後便可食用了。這種醃酸魚,可生食,亦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湯,味道鮮嫩爽口,使人食慾倍增。其中有的叫裂腹魚,因其排洩生殖孔和臀鰭兩側鱗片裂開的口子而得名,肉多刺少,味道特別鮮美。裂腹魚是原始的鮐亞科魚類,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生活環境的變化逐漸演變而來,現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

  7.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系取自麗江地產的一種雞豆***又名“雞碗豆”***磨面濾漿做成的一種涼粉小吃。因雞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做“黑涼粉”,舊時吏官不知箇中就裡,在乾隆《麗江府志》中,曾把這種風味小吃稱作“食黑豆腐”,其實“黑豆腐”就是今天的“黑涼粉”。在麗江新老城區大街小巷,幾百年業,雞豆涼粉是一種經久不衰的風味小吃,暑吃涼,寒吃熱,涼吃拌以酸醋醬油蔥花蒜沫麻油調料之類,能消暑開胃、止車暈浪;熱吃將涼粉在平底鍋內用香油雙面炸黃、佐以調料,乘熱食之,也可晒乾後煎食等。雞豆涼粉雖然其貌不楊,但味道質地卻極其細膩爽滑、適口,是下飯偌酒的一道風味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