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感人小故事大全精選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創業感人小故事。

  創業感人小故事1:90後男孩微信創業 打拼近一年幹出名堂

  帥氣的王旭喃,年輕而不失穩重。在成人眼裡,他是個孩子,在同齡人眼裡,他又過於成熟。當許多應屆畢業生還在為找工作發愁時,他們的同齡人王旭喃已經走在創業的路上。2013年12月,王旭喃出資5萬元建立撫順微時代營銷策劃工作室。

  沒有隆重的開業典禮,辦公室也很簡陋,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王旭喃放開手腳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的信心。他說:“草創階段,一切低調進行。”

  成長是一筆私人財富

  很多人談及成長,都會有不堪回首的無奈。在有關青春的日子裡,王旭喃有過叛逆,有過彷徨、有過隨波逐流。用傳統的眼光看,王旭喃並不是一個好學生。上小學時,他經常逃課去遊戲廳打遊戲,常常被父親揪出來一頓數落。上了初中,他逐漸領悟到學習的要領,並且由班級的倒數幾名衝到了前列。接著自然而然考上了重點高中和大學。王旭喃說,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思考。王旭喃認為,思考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是一筆寶貴的私人財富,是任何人都無法強灌輸進去的。

  敢於挑戰的拓荒者

  大學畢業後,在金融機關當幹部的父親和做生意的母親想為王旭喃找一份穩定工作,而一心想掙脫父母束縛的王旭喃選擇了瀋陽一家網路公司。

  半年時間,王旭喃費盡心力拉來的客戶遭到同事覬覦時,多少有些無奈。智者善於發現商機,王旭喃看中了微信寶中潛在的商機。“作為微信公眾服務第一品牌的微信寶,將通過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來實現客戶的需求,開創微信營銷的新模式,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機遇,抓住機遇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王旭喃代表公司“開除”自己,回撫創業。

  將理想化為現實,“最後一公里”則顯得十分漫長。王旭喃說:“創業是很艱苦的事情,尤其是年輕人創業,對於市場風險往往考慮得比較簡單,而自身的各方面儲備也不夠。”而在他創業之初,撫順真正單獨做微信營銷策劃的就他一個,幾乎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鑑。他就到瀋陽、杭州等地取經。

  在過去的300多個日子裡,當老闆的王旭喃品嚐了很多同齡人沒有嚐到的酸甜苦辣。為了推銷軟體產品,擴大工作室的影響和知名度,王旭喃精心設計名片,製作設計精美的產品推廣企劃書;手機24小時開機,接到客戶“召喚”就匆匆打的赴約。“為了滿足一個客戶對於軟體的要求,我們曾經連續忙了三個通宵,單獨為他製作了一套軟體。”如今,他一邊惡補有關推銷技巧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各類書籍,一邊要花費大量時間為客戶服務,並且已經發展了30餘個固定的客戶。

  經歷遠比金錢重要

  無數人問過王旭喃,人脈和金錢在創業中哪個重要?王旭喃的回答通常是:雖然在商業領域中,人脈更廣意味著生意更大,生意更大意味著錢會更多。但在他看來,經歷更重要。

 

  曾經,王旭喃無數次硬著頭皮到各個企業推廣軟體,接受企業老闆“教育”,竭盡所能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前期服務,培養潛在客戶。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的輕車熟路,如今他在談合同時腔調裡也慢慢有了點老手的味道。“這些經歷會影響我的未來,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思考的方式。一個人創業,需要的是膽量和勇氣,沒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那麼就很難走出第一步。王旭喃慶幸自己走出了第一步。”王旭喃說。

  吃了很多苦,最終堅持下來,這是王旭喃最大的收穫。目前,王旭喃和他的團隊正在實現自己夢想的路上,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創業的路程。他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創業感人小故事2:溫州2對聾啞夫妻誠信開店賣 生意火爆

  滷肉卷的攤主是40歲的南東平與34歲的萬曉霞。他們的攤位上,貼著“殘疾人為人民服務”的字樣。這是“剛哥滷肉卷”的加盟小攤,招牌左側寫著食譜:招牌滷肉7元,香辣牛肚8元……足足有20種,右上角有“加蝦餃3元”、“加火腿1元”等字樣,輔料共有7種。右下角有一句提示:“顧客:本人是聾啞人,需要什麼口味請指出來”。在小攤的操作檯上,有個大鍋,裡面有熱乎乎的滷蛋、滷肉、滷牛肚等。萬曉霞的主要任務是煎餅,煎好餅遞給老公南東平。南東平則在餅上抹上醬料,再加上黃瓜條、顧客所點的滷貨,卷好裝在紙袋裡,再套上塑料袋遞給顧客。

  南東平用紙筆和我們交流。他“透露”,他是樂清市柳市鎮三宅村人,妻子是重慶萬州人,兩人是在長沙打工時認識的,有一個4歲的兒子。有一次他們在長沙吃到美味的滷肉卷,就拜師學藝併成為這個品牌的加盟商。2013年5月起,他們在柳市擺攤。

  南東平夫婦每天7點起床,到菜場買各種食材,並做前期準備,包括揉好麵糰醒發、燉好滷肉等。10點半他們準時擺攤,晚上7點左右打烊。“為什麼不晚點收攤多賺點錢?”面對這個問題,南海平寫道:“我們忙一天,能賺300到400元,一個月有1萬多元收入,已經很不錯了。能靠雙手養家餬口,平平淡淡過日子就好,把身體累垮就不划算了。”我們注意到,10來分鐘裡有5名顧客上門。南東平說,每天中午12點左右和下午3點多,顧客最多,他們要不停地煎餅、捲餅。

  今年40歲的李方誼是樂清樂成人,37歲的瀋海平是樂清蒲岐人。李方誼讀了8年書,會修理摩托車、機床等,以前在龍灣打工。今年9月初他在丹霞路上擺了個煎餃攤,生意還挺紅火的,但執法人員常常來勸導,告訴他不能在街上佔道擺攤。他的父母就將出租的店面收回來,讓兒子開煎餃店。

  6月底,李方誼的“李氏煎餃”店正式開業。昨天,李方誼和記者通過紙筆交流。他“說”:“做生意靠的是誠信,是物美價廉,我的餃子餡用的是上好的韭菜、前腿瘦肉,還加入了紅蘿蔔、芹菜和荸薺。餃子皮也是專門訂購的,加工費每公斤比別人貴了好幾角錢,但質量真的很好。”

  煎餃店並不大,只有3張桌子。一名30多歲的男顧客說:“這裡的餃子最讓人放心。他們都是當著顧客的面拌料,現包現煎。韭菜頭部被切掉將近一寸,荸薺都是現削現切拌入餡中的,煎制用的油也好,我最近的中飯都在這裡解決。

  我們注意到,李方誼的抹布有三條,一條抹操作檯、一條抹顧客的桌子、一條抹包餃子的桌子,每條毛巾都是雪白的。提及抹布,李方誼笑了,他比劃著“說”,店裡用的紙巾都是從超市買來的,質量比較好;每雙筷子都配有一根牙籤,“東西衛生、味道好,顧客才會常來”。

  創業感人小故事3:90後女孩候柏新愛上種草藥 創業做品牌

  “小時候,父母常帶我去鄉村田地裡玩兒,從小我就喜歡在田裡、草甸子、樹林裡玩兒。挖野菜、採蘑菇,晚上看星星,特別有意思,大自然讓我覺得親切。”柏新說。長大以後,隨著學業加重,她和大自然的接觸漸漸少了。

  沒想到,讀研讓她重拾了兒時的快樂。“本科時經濟管理類專業並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從小的興趣還在,我還是喜歡接觸大自然。”這次,她毫不猶豫地跨專業選擇了園藝專業。經過努力學習,2014年,柏新以全班專業課第一名的好成績如願考上研究生,還得到了5000元的新生獎學金。

  入學後,她選擇了“大慶本地觀賞、藥用野生植物藥材調查”這一課題研究,專門研究起野生中藥材。

  早年,柏新的父母就在我市春雷農場包下了一塊地,只養了些羊,種了些農作物,保護著地裡的原生植被,其中就包含了少量中草藥。

  柏新的課題研究就這麼開始了。與學術和實驗類的研究不同,柏新這個研究生日常不泡實驗室,也不呆在溫室和大棚裡,而是在田間地頭到處搞調查。

  柏新發現,在春雷農場區,有許多獨特的草藥植物,在其他地方是沒有見過的。比如,有清熱功效的玉竹類、有像竹子一樣的葉片、燈籠一樣的白花。

  類似的發現,為柏新的畢業論文選題《大慶市春雷農場主要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種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論據,也激發了她更加大膽的想法——中草藥既能觀賞又能藥用,所以價值會更高,她決定在自家地裡種植中草藥!

  幾乎在柏新考上研究生的同時,她的爸爸因為突發周圍神經炎,無法走路。

  父親突然病倒後,柏新和柔弱的母親一同照顧父親,可是地裡的作物不能就這麼扔下,她想替這個家分擔,決心將中草藥當作產業做起來。

  柏新就這樣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她真的開始種起了中草藥。“不知不覺中就邁出了這一步,接觸這樣一個行業,我覺得這是上天對我的考驗。”

  2015年春天,柏新正式投身到自己的中草藥產業中。為了讓一切有個好的開端,讓家人放心,柏新做著多方面的努力,抓住各種創業培訓機會,參加市裡組織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週末參與學校組織的創業培訓課程,這個1992年出生的女孩,一點一點地學著如何建立企業,如何將一切做好。

  做中草藥產業,究竟可不可行?柏新前期做好了大量的產業調查研究,繁瑣的工作絲毫沒讓她退卻。

  “一直以來,我們大慶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關注中草藥,我希望讓很多人瞭解中草藥,這值得我去堅持。”柏新說:“爸爸特別支援我,把中藥材產業做出來,不是我一個人的夢想。”

  2015年春天,柏新開始接觸地裡的中草藥種植工作,地裡原來種了十幾年的作物全不種了,羊也一隻不養了,全部改為種草和種植馴化的中草藥,培育、研究野生中草藥成為了她的事業。

  爸爸用柏新的名字給她的中草藥培育園取名“柏園生態科技農場”。2015年12月,柏新終於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大慶市陽利新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她告訴記者,“陽利新”三個字取自一家三口的名字。經過一個春夏,園裡已經有了130種野生中草藥,不求量多,但求種類多,尤其是半野生中草藥。

  “桔梗、細葉百合和地榆一樣,對身體很好,我會種很多。”作為一個農學研究生,柏新很喜歡研究這些草藥。“漸漸發現,實踐是最重要的。”她常常在地裡一蹲就是小半天,對著植株翻來覆去地看,遇到問題就去查資料。

  守著自己的花花草草,柏新一邊學一邊實踐。一個夏天,顧不上晒黑,她長在地裡,始終研究怎樣才能把中草藥養好。“原來看到草藥,會覺得這花真好看,現在會想,這花是什麼?有什麼藥用功效?非要搞清楚。”她說。

  柏新告訴記者,夏天到了花期,地裡很美,由於今年還未到花期,記者只能通過她手機裡眾多照片欣賞中草藥的美——開闊的平地、樹林的間隙,到處是綠綠的草藥葉,成片綠處夾雜著高低錯落的黃色、紫色的花團,因為它們代表著各種地道的藥材,在不同的時期,帶著“藥、食、賞”的價值綻放。“最愛地裡的香氣,讓我很留戀,也是我不願意離開它的一個原因。”柏新說著,抿了抿嘴脣。

  起初,每每有不懂的地方,柏新就會在電話裡問爸爸。因為爸爸是個有想法的人,受爸爸的影響,漸漸地,柏新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常與爸爸一起商量、研究。

  不想走曾經傳統的老路,不想單獨只種藥材,想要加入一些附屬產業。不久前,柏新有了“新點子”。“我已經申請了那種林下經濟產業,結合水陸空的立體生產模式。”說到實際問題,柏新向記者介紹。

  柏新想養蜂,這樣能給中藥授粉,藥材能更好地適應本地的生長環境,藥性會更好。

  柏新把林下的地方圈起來,養些森林雞,這樣藥材不僅有了農肥,雞覓食時地裡的雜草、表層害蟲也能除掉,林下的野生藥材、半野生藥材就會長得比較好。雞吃了野生中草藥,對自身還有免疫作用。

  “現在已經在樹林裡給蜜蜂提供了家,林地放養蜜蜂相當方便了。”柏新開心地說:“我還想在地裡的魚池裡養泥鰍和林蛙。”

  2015年,柏新的主要精力在於對草藥進行培育繁殖,保護珍稀野生草藥植被。今年,已經培育繁殖了上千畝馴化野生藥材,種植了一百多畝板藍根。

  柏新說:“經過這兩年的鍛鍊,自己也成長了不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更多了責任感。原來地裡的活兒一點也不懂,曾經只是踏青似的遊玩,真正接觸到這個行業後,才體會到父母是多麼不容易!”

  “我和父親很像朋友,從小父親就很疼我,我也很愛父親。”父親病重時,柏新“抱”了瘦弱的父親一年,每天數次上下輪椅,晚上在醫院走廊裡坐著睡覺,日夜陪伴。“父親身體的逐漸恢復,讓我懂得是家人相互支撐的力量。”柏新說。

  那一年,柏新和媽媽一起陪爸爸住了10次醫院,一直在轉院,柏新就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父親,儘管經常因為照顧父親錯過課程,但是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生活中的柏新,原本就是個自立、懂事的女孩,家裡各種日常的活兒她全包了。她洗衣服、買菜,唯獨把做飯的活兒留給母親。在她眼裡,母親同樣需要女兒的照顧和陪伴。

  大學四年,柏新一天宿舍沒住過,寧願每早6時換乘3次公交車趕往學校上課,晚上換車3次回家住。她很節儉,從不打車,一切只為了陪媽媽,她代替工作忙碌的父親陪伴媽媽,不讓媽媽覺得孤單。放假時,陪媽媽散心,走到哪兒都帶著媽媽。她說:“不想讓父母受累,能做的我都去做。”每次父親住院,她都要負責叫救護車、辦住院手續。

  柏新的爸爸說:“這孩子這兩年一下子成熟起來了,原來覺得只是個小孩。”

  現在,柏新每日仍穿梭於學校、家、地裡三點,忙著論文,忙著答辯,忙著研究。

  “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事業,父親身體也在照顧中逐漸恢復,無論怎樣,一家人在一起很滿足,很幸福。”柏新說。

  柏新說,自己趕上了好時候,作為大學生,創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創業的機會很難得,要感謝來自市林業局、薩區農業局以及春雷農場等部門的政策、資金扶持。

  除了免費的創業培訓,市林業局防火科為柏新的農場提供了免費的防火器材。遇到不懂的養殖技術問題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會為她答疑解惑。在薩區農業局的幫助下,柏新的林下經濟產業專案正在申請補貼。

  柏新喜歡看書,經常向成功的創業典型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吸取自己能學習、利用的地方,總結我這裡適合哪種經營模式、生產模式。”短短兩年多時間,柏新已經在自己的創業路上越走越自信了。

  她告訴記者,接下來,地裡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等著她去做,備種、選肥,安排人員,還要把一年沒用的裝置檢修一下。

  除此之外,柏新今年打算直接把藥材賣給藥廠商,不再像從前那樣僅批發給藥材中間商。另外,因為已經有了一些附屬產業,柏新今年打算開發一些新客戶,出售森林雞和蜂蜜。

  柏新告訴記者,通過這些方式,她希望今年可以把產業做得系統化。過一段時間,她打算把房子翻修,增加供人休息的地方,如果能和旅行社合作,可以當作藥材養生線路來做,相信自己今年會做得更好。

  現在,柏新依舊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完成學業,不斷學習的同時,只要得到專案的通知,就去各處跑,做出自己的日常計劃圖表上交,其餘的時間就在照顧父親或者在地裡。

  4月27日,柏新作為薩區唯一代表,到哈爾濱參加了2016年度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合作大會。她說:“參會的只有我一個大學生,這個會議讓我對現在做的一切有了新的想法,決定更好地投身我的事業。希望以後能把這份產業做出來,做屬於大慶人自己的地道的中草藥品牌。”

  
創業感人小故事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