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摘抄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問世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歷史通俗讀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狄仁傑桃李滿門

  武則天對於反對她掌權的人,進行無情鎮壓;但她又十分重視任用賢才。她經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發現誰有才能,就不計較門第出身、資格深淺,破格提拔,大膽任用。所以,在她的手下,湧現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傑。

  狄仁傑當豫州刺史的時候,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武則天聽說他有才能,把他調到京城當宰相。

  一天,武則天召見他,告訴他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狄仁傑說:“別人說我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應該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於誰在背後說我的不是,我並不想知道。”

  武則天聽了,覺得狄仁傑器量大,更加賞識他。

  來俊臣得勢的時候,誣告狄仁傑謀反,把狄仁傑打進了牢監。來俊臣逼他招供,還誘騙他說:“只要你招認了,就可以免你死罪。”

  狄仁傑坦然說:“如今太后建立周朝,什麼事都重新開始。

  像我這種唐朝舊臣,理當被殺。我招認就是了。”

  另一個官員偷偷告訴狄仁傑說:“你如果供出別人來,還可以從寬。”

  狄仁傑這下可生了氣,說:“上有天,下有地,叫我狄仁傑幹這號事,我可幹不出來!”說著,氣得用頭猛撞牢監裡的柱子,撞得滿面流血。那個官員害怕起來,連忙把他勸住了。

  來俊臣根據逼供的材料,胡亂定了狄仁傑的案,對他的防範也就不那麼嚴密了。狄仁傑趁獄卒不防備,偷偷地扯碎被子,用碎帛寫了封申訴狀,又把它縫在棉衣裡。

  那時候,正是開春季節。狄仁傑對獄官說:“天氣暖了,這套棉衣我也用不上,請通知我家裡人把它拿回去吧。”

  獄官也不懷疑,就讓前來探監的狄家人把棉衣帶回家去。狄仁傑的兒子拆開棉衣,發現父親寫的申訴狀,就託人送給武則天。

  武則天狄仁傑的申訴狀,才下令把狄仁傑從牢監裡放了出來。武則天召見狄仁傑,說:“你既然申訴冤枉,為什麼要招供呢?”

  狄仁傑說:“要是我不招,早就被他們拷打死了。”

  武則天免了狄仁傑死罪,但還是把他宰相職務撤了,降職到外地做縣令。直到來俊臣被殺以後,才又把他調回來做宰相。

  在狄仁傑當宰相之前,有個婁師德,曾經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是狄仁傑並不知道這件事,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普通武將,不大瞧得起他。

  有一次,武則天故意問狄仁傑說:“你看婁師德這人怎麼樣?”

  狄仁傑說:“婁師德做個,小心謹慎守衛邊境,還不錯。至於有什麼才能,我就不知道了。”

  武則天說:“你看婁師德是不是能發現人才?”

  狄仁傑說:“我跟他一起工作過,沒聽說過他能發現人才。”

  武則天微笑說:“我能發現你,就是婁師德推薦的啊。”

  狄仁傑聽了,十分感動,覺得婁師德的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後來,狄仁傑也努力物色人才,隨時向武則天推薦。

  一天,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我想物色一個人才,你看誰行?”

  狄仁傑說:“不知陛下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武則天說:“我想要找個能當宰相的。”

  狄仁傑早就知道荊州地方有個官員叫張柬之,年紀雖然老了一些,但辦事幹練,是個宰相的人選,就向武則天推薦了。武則天聽了狄仁傑的推薦,提拔張柬之擔任洛州***治所在洛陽***司馬。

  過了幾天,狄仁傑上朝,武則天又向他提起推薦人才的事。狄仁傑說:“上次我推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用呢!”

  武則天說:“我不是已經把他任用了嗎?”

  狄仁傑說:“我向陛下推薦的,是一個宰相的人選,不是讓他當司馬的啊。”

  武則天這才把張柬之提拔為侍郎,後來,又任命他為宰相。

  像張柬之那樣,狄仁傑前前後後一共推薦了幾十個人,後來都成為當時有名的大臣。這些大臣都十分欽佩狄仁傑,把狄仁傑看作他們的老前輩。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都出在狄公的門下了。”

  狄仁傑謙遜地說:“這算得上什麼,推薦人才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個人的私利啊!”

  狄仁傑一直活到九十三歲。武則天很敬重狄仁傑,把他稱作“國老”。他多次要求告老,武則天總是不準。他死去後,武則天常常嘆息說:“老天為什麼這樣早奪走我的國老啊!”

  :張說不做偽證

  狄仁傑死了以後,魏元忠當了宰相。那時候,武則天寵幸兩個官員,叫張昌宗、張易之。這兩個人權勢大得不得了,滿朝文武官員見到兩張,都讓他們三分。可是,宰相魏元忠就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魏元忠是個有名的硬漢,在周興、來俊臣得勢的時候,他三次被誣陷遭到流放,有一次差點被處死。但是他始終沒有屈服過。後來他擔任洛州刺史的時候,張易之的僕人在洛陽大銜上仗勢鬧事,欺壓百姓。洛陽官員因為鬧事的是張府裡的人,不敢奈何他。這件事傳到魏元忠那裡,魏元忠把那個僕人抓了起來,一頓板子打死了。

  魏元忠做了宰相後,武則天想把張易之的弟弟張昌期任命為長史,一些大臣迎合武則天的意思,都稱讚張昌期能幹。魏元忠卻說張昌期年青不懂事,幹不了這樣的大事。這件事就只好擱了下來。

  為了這些事,張昌宗、張易之兩人把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計想把魏元忠除掉。他們在太后面前誣告魏元忠,說魏元忠在背後議論: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

  武則天一聽就火了,把魏元忠打進了牢監,準備親自審訊,並且要張昌宗他們兩人當面揭發。

  張昌宗恐怕辯不過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部下官員張說***音yuè***,要張說作偽證,並且說,只要張說答應,將來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則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讓張昌宗和魏元忠當面對質。魏元忠說什麼也不承認有這回事。兩人爭論了半天,沒有結果。張昌宗說:“張說親耳聽到魏元忠說過這些話,可以找他來作證。”

  武則天立刻傳令張說進宮。跟張說一起的官員聽說他要上朝作證,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官員宋璟***音jǐng***對張說說“一個人的名譽是最可貴的。千萬不要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姦臣,陷害好人啊!為這個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臉上也光彩。”

  史官劉知幾也在旁邊提醒張說說:“不要玷汙你的歷史,連累後代子孫啊!”

  張說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兩張的權勢,思想鬥爭得挺厲害,頭上直冒汗,聽了宋璟他們的一番話,才覺得膽子壯了些。

  張說進了朝堂。武則天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誹謗朝廷的話了嗎?”

  魏元忠一見張說進來,就高聲叫起來說:“張說,你想跟張昌宗一起誣陷人嗎?”

  張說回過頭來哼了一聲說:“魏公枉做宰相,竟說出這種不懂道理的話來。”

  張昌宗一看張說的話不對頭,就在旁邊催促他,說:“你別去管他,快來作證。”

  張說向武則天說:“陛下請看,在陛下面前,他還這樣脅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宮外是怎樣作威作福了。現在我不能不實說,我確實沒聽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只是張昌宗逼我做偽證罷了。”

  張昌宗一見張說變了卦,氣急敗壞地叫了起來:“張說這小子是魏元忠的同謀犯。”

  武則天是個聰明人,聽了張說的答話,知道魏元忠的確冤枉,但是她又不願給張昌宗他們下不了臺階,就罵張說說:“你真是反覆無常的小人。”說著,就命令侍從把張說抓起來。以後,武則天又派人審訊張說。張說橫下一條心,咬定他沒有聽到魏元忠說過謀反的話。

  武則天沒有抓到魏元忠謀反的證據,但是還是撤了魏元忠宰相職務,又把張說判了流放罪。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她的侄兒武三思和張昌宗、張易之勾結起來,把持政權。宰相張柬之和一些官員趁武則天病重,奪取禁衛軍軍權,把兩張逮捕起來殺了,迎接唐中宗復位。不久,那個顯赫一時的女皇帝武則天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