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東漢故事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的長河中有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有受盡外敵侵略的屈辱,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東漢天文學家張衡

  在東漢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創制天球儀、候風儀、地震儀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於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陽,家境貧苦。但他自幼喜歡讀書,成年後曾在南陽郡做了幾年文官,後來辭職回鄉,潛心天文研究。中國漢朝先後出現了三種關於天體運動和宇宙結構的學說,這就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個半圓形的罩子,大地像一個倒著的盤子。”“渾天說”主張天是渾圓的,日月星辰會轉入地下,早期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平的,改進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說”認為天沒有一定形狀,而是無邊無際的充滿氣體的空間,日、月、星辰都飄浮在氣體中。張衡根據自己對天體執行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實際。他還製作了一個能夠精確演示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張衡的另一發明是製作了水運渾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實際上是個天文鐘,通過它的等速旋轉,可以報告時刻。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也是這位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張衡還在《靈憲》等天文著作中,闡述了無限宇宙的思想,解釋了月亮反射陽光和月食發生的原因。他對2500顆恆星的觀測記錄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計算結果,和近代天文學非常接近。

  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

  篇二:漢武帝拓寬了多少中國版圖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立了劉弗陵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個顧命大臣後,終於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塵埃落定。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裡,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重用人才、招賢納士,他嚴刑峻法、重用酷吏。漢武帝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太多讓人談論的話題,關於他本人的歷史評價,更是莫衷一是,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位神祕而複雜的皇帝時,我們做何評價?司馬遷又是怎樣評價漢武帝呢?

  漢武帝剛剛去世,對他的評價和爭論就開始了。譽之者眾多,毀之者也眾多。班固在《漢書·武帝紀》最後的評論中間,對漢武帝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評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雄才大略”。我們一直用到今天,都認定班固這個評價很準確。liuxue86但是班固在論述的時候,只講漢武帝的文治,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而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種委婉的批評。

  到了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司馬光講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評價,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司馬光的評價幾乎全部是負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漢武帝在內外政策上的許多方面。

  當代史學家翦伯贊先生也有兩句非常有名評價,他說漢武帝“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所以漢武帝這一生走完以後,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成為一個爭議最大的皇帝之一。

  當我們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漢武帝時,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認為漢武帝武功方面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漢武帝作為一代君主,他有幹大事的魄力。一個帝王,每一代帝王上臺以後,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為漢武帝來說,他所做的一個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國的版圖。

  第二件事,漢武帝在繼位第八年,就正式拉開了對匈奴作戰的序幕,他拋棄了從高祖開始,行了將近七十多年的和親政策,啟用了新的政策,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極大魄力的表現,沒有魄力的人,是不敢變祖宗之法的。

  篇三:“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漢光武帝劉秀素來被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在即位之前,他雖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貴族頭銜,實則屬於遠支旁庶,早已經形同庶民。據《漢書》記載,西漢的皇族後裔在西漢末年已經有十萬餘人之多,所以所謂的皇室血脈根本不足為奇。劉秀的這一支族人歷代生活在南陽,看到天下大亂,各地農民揭竿起義,劉秀的哥哥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動了。為了一圖霸業,劉縯不惜傾家蕩產,到處結交豪傑,招兵買馬,劉秀卻一直審時度勢,靜觀其變,並勸說哥哥等待時機。可是急躁的劉縯不為所動,毅然在故鄉南陽郡的舂陵鄉起兵,所以史上稱劉氏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當時限於財力,舂陵軍的裝備非常落後,據說劉秀都是騎著牛出戰的,所以才得了個“牛背上的開國皇帝”的稱號。

  軍備的落後絲毫沒有削弱起義軍的信心,為了增強自己的勢力,他們和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主力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王莽的軍隊。最終,起義軍在取得一系列勝利後,於新莽地皇四年***23***擁立了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作戰有功的劉縯也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對想要稱帝的劉縯來說,區區司徒哪裡能夠滿足,所以他心中甚為不服。但無奈王莽未滅,不能先自亂陣腳,劉縯只能委屈自己向劉玄稱臣。

  後來,起義軍在昆陽***浙江省平陽縣東部***以區區萬餘人的守城部隊戰勝了多達四十二萬的王莽大軍,奠定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多虧了劉秀的遠見卓識和奇謀妙計。這一戰之後,王莽再也無力阻止軍隊反撲,於是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新朝覆滅。這一戰也使得劉秀威名遠播,在軍中的聲望甚至超過了更始帝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