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上下五千年收穫

  《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五千年來中國——這個大國的改革和變遷,生動有趣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書。我被這本書中的故事吸引,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盤古開天》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在很久很久年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混沌一片,這是出現了個叫盤古的人。他看見自己處在一片混沌中,便自己製作了一把斧子劈開了這個像雞蛋的東西。重見了天日。盤古怕天地在和到一起去,就站在天地之間。於是,盤古每長高一尺,天就高一尺,地就後一尺。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一萬八千年。盤古見天地不在和到一起,就閉上雙眼倒下了。

  盤古死後,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山脈。頭髮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盤古開天的故事雖然不是真的,但是它反應了我們中華民族那淵源留長的文明,和我們祖先的智慧!

   篇【2】

  我竟沒想到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痴迷了一整個下午,從中午到傍晚,一發不可收拾。

  這本書主要記載的是有關於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歷史。它凝聚了各個時期的故事,將它們編成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書——《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歷史”充滿了興趣。

  書中的歷史故事我們很多都耳熟能詳,例如大禹治水,陳勝吳廣起義,赤壁之戰,鄭成功收復臺灣等等。其實我覺得,作者在寫此書的時候不僅是想讓讀者瞭解歷史事實,而且還想讓我們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與勤勞。其實每個故事的發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而有些歷史典故還會讓現代人讚歎不已,甚至作為借鑑,在當今社會還有著同樣顯著的效果。這些,無不證明古代人們的智慧。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當時,趙王有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而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十分樂意,但又怕被欺騙,頓時束手無策。為了以防萬一,趙王派藺相如去保護“和氏璧”。但是,當秦王拿到“和氏璧”後卻毫無拿城換壁之意,見大事不妙,藺相如急中生智,說:“這璧有點瑕疵。”於是秦王信以為真把“和氏璧”給藺相如看,秦王上了當,沒辦法,只好拿出地圖把交換的城指給藺相如看。這次藺相如為了不再上當,在舉行換璧儀式之前,藺相如叫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最終藺相如戰勝了秦昭襄王,成功地完璧歸趙。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藺相如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轉危為安。這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紮實的基礎,還要臨危不亂,學會觀察別人。而這些都是現代人難以實現的,要不遇到挫折就不再前進,要不就膽小如鼠,看見大場面就緊張,語無倫次。所以我們要從別人的成功中獲取經驗,擇善而從,勇於挑戰自己。

  自古以來,多少以弱勝強的故事,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些都證明了弱者對強者不一定是以慘敗告終,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比拼將領的智慧。

  慢慢地閱讀完最後一頁,一個個歷史故事猶如放電影般的在我的腦海中不停地浮現。《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瞭解了歷史,體會到古代人的智慧與辛勤,更促使我努力學習。

   篇【3】

  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一曲催人淚下的歌謠,都使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臥薪嚐膽的勾踐;三顧茅廬的劉備;紙上談兵的趙括;毛遂自薦,多才多藝,精明;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武則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才華橫溢的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就是出自蘇軾大師之手。

  我認為蘇軾是個多才多藝,才華橫溢,豪邁,氣度不凡,關心民間疾苦,才思敏捷的大文豪!他為了關心百姓,決定遠渡重洋,不做官;他為了不讓民心動搖,就對富人發話;他為了讓西湖於寒清除,就派二十萬民工,深挖河床……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年的清官,經常遭到排擠打擊,曾經多次貶官,遭人陷害,在大牢中關上數百日。我十分佩服蘇軾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讀到我這裡想到自己:

  記得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考的很不好,就不敢回家,因為我怕,我怕媽媽會狠狠的批評我一頓。我當時,十分失落,總是悶悶不樂,媽媽知道後對我說:“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哪裡摔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我相信你,下次你一定會考的很好的,好了,別垂頭喪氣的了。”媽媽語重心長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如果我當時像蘇軾大師一樣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就不會鬧一段笑話了!

  中華民族是有一個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日往月來,物換星移。幾千年來,人類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興盛與衰微,

  輝煌與悲滄和風和日麗與腥風血雨,多少事如煙而逝,多少事流傳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