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貯藏要求

  碧螺春的貯藏很重要,因為貯藏的好壞會影響到碧螺春的茶味等問題,你知道怎樣貯藏碧螺春才好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碧螺春貯藏要求

  碧螺春貯藏條件十分講究。傳統的貯藏方法是紙包茶葉,袋裝塊狀石灰,茶、灰間隔放置缸中,加蓋密封吸溼貯藏。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亦有采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分層緊扎,隔絕空氣,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電冰箱內貯藏,久貯年餘,其色、香、味猶如新茶,鮮醇爽口。

  碧螺春的製作

  碧螺春是中華名茶之一,有著很多的讚美之聲。在製作時也顯得很繁瑣。那麼製作的步驟如何?

  殺青

  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度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揉捻

  鍋溫70~75度,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位,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

  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度,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烘乾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度,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碧螺春貯藏要求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由於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餘歷史。

  碧螺春的質量標準

  自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將實施新的國家產品質量標準,新標準的實施,將統領碧螺春茶產業發展的核心,調整茶葉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消費及政府監管的各個領域。

  吳中質監局調整工作思路,從過程監管模式著手,啟用涵蓋茶農基本資訊等內容的碧螺春茶“農戶資訊卡”,監督企業規範生產。同時根據新標準中新增的對茶葉鉛、稀土的含量以及9種農殘含量指標的限量規定,幫助茶農分析質量狀況,調整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維護上市新茶品牌信譽;吳中質監局利用新聞媒體、質監網站等渠道及時釋出新標準實施資訊和修訂內容,將新標準文字等資料免費分發到110家碧螺春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在最大範圍內保證廣大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知情權;解讀標準也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