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泰山的傳說故事

  泰山對中國人以及中華文化影響甚遠,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標誌性景觀之一。它像一隻報曉的雄雞,氣宇軒昂地佇立在泰山之巔,道以待,為世人迎來輝煌的黎明。關於探海石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原來,中天門有座二虎廟,二虎廟供奉著黑虎神,虎為百獸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視,哪裡有猛獸作浪,妖孽興風,它就在哪裡去懲治,保衛著泰山的安寧。有一年春天,春暖花開,遊人如織,東海龍宮有個守門的海妖見自家門前冷冷清清,門可落雀,而泰山頂上卻熱鬧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頂上施放妖氣,剎那間,山頂那如詩如畫的雲海,繚繞而至仙霧,即刻變得烏煙瘴氣,山上頓時大亂。海妖見後,卻在一帝幸災樂禍地放聲大笑。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視,見烏雲籠罩著山頂,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賜給它的鎮山之寶-擎天神棍真奔山頂,它見那妖孽還在山頂作法,便氣不打一處來,狠狠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聽身後一陣冷風襲來,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縷青煙奪路而逃,山頂復又出現一派仙山瓊閣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於用力過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後,神棍斷為兩截,那斷掉的一截頓時化作一塊巨石,直指東海,怒目而視。從此,那東海妖孽遠遠看見擎天神棍立在山頂,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岱宗坊

  相傳,當年 碧霞元君為了獨佔泰山,用各種方法,戰勝了很多對手,終於成了一山之主。雖如此,碧霞元君仍貪得無厭。她依仗自己父親 玉皇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範圍向四周擴張。這樣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憤慨,大家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的 姜子牙那裡去告狀。

  一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範圍:從泰山極頂算起 ,四周各管五十里。 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當場就和 姜子牙爭吵起來。

  姜子牙不氣不火,好言勸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

  "怎麼商量法?"碧霞元君問。

  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說:"你可以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裡,你就管到哪裡,你看行不行?"

  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是沒問題的!便答應說:"好,就這樣辦!不過,咱可要 說話算數,誰也不許反嘴呀!"

  "一言為定,絕不反嘴!" 姜子牙一本正經,十分認真地說。

  這時, 碧霞元君弓腰揀起碗口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

  "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家神仙不承認也不好辦啊!依我看,還是扔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

  碧霞元君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喃喃自語道:"這可叫我扔什麼東西好呢?"

  姜子牙慢吞吞地啟示道:"依我看,你穿的這 繡花鞋別人都沒有。你將它扔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帳!"

  碧霞元君聽了,心想:對,我把一隻繡鞋扔下山,一隻拿在手中,誰敢不認帳?!於是便脫下一隻繡鞋,用上全身氣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繡鞋以後,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齊在山腳下,找到了那隻繡鞋。只見那隻繡花鞋跟朝上、頭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門。他們一算里程,從這地方到極頂,只不過二十來裡。這時,碧霞元君才知中了 姜子牙的計,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認了。

  後來,人們便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坊門,取名 岱宗坊,成了登泰山的起點。泰山腳下,凡是從 泰安 北關登山的人,都必須以這裡為起點向上攀登。

  :天貺殿

  天貺殿踞 岱廟正中,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重彩描繪,古樸典雅,重簷疊角,若蒼鷹展翅欲飛;清風徐來,風鈴響動,使四周顯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曠神怡。這富麗 唐煌的天貺殿,無論就規模還是形式,都與北京的 金鑾殿相差無幾,據說它們之間,還有 萬縷千絲的聯絡呢!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僅僅是個小山神廟,周圍是斷壁殘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風漏氣,不避風雨。廟裡的道士為此十分著急,官府又不給撥錢,他就下決心自己攢錢修廟。

  一晃一年過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錢和化緣得來的銀子統統收起來,藏在山神的神臺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靜,道士把錢拿出來一查,修廟的錢已經夠了。他虔誠地跪在神像前說:"山神爺,我給你老人家修廟的錢夠了,過不了多久;你就甭擔心風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沒想到,道士的舉動被一個前來投宿的小偷看見了。等道士睡下以後,小偷把神臺底下的錢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發現後,像丟了命一樣急得直哭。抬頭一看,山神爺還依舊笑眯眯地坐在那裡,就埋怨道:"山神爺呀山神爺;我都快急死了,你還笑!我省吃儉用一年有餘,好不容易攢了這些錢,你自己都看不住家,這廟還怎麼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朦朧中,只見山神笑著向他走來:"彆著急,廟自然要修,還不用我們自己動手。現在京城裡皇帝的女兒,得了重病,請了各地名醫都沒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給她診治。到那時,廟自然就有了。"說完,從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遞給道士。道士一睜原來是個夢,可手裡確是三包香灰,於是,他便收拾收拾進城。

  一到京城,只見城門前許多人都在圍著看告示,一打聽,是皇上最寵愛的公主生了一種怪病:臉上長滿了瘡,醜陋之極。皇上下令誰能治好公主的病,將滿足這個人的任何心願。道士這可高興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搖大擺地進了皇宮。到了後宮,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說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瘡就能修廟,也就什麼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這樣,道士連上了三天,那瘡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結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點疤也沒落。

  皇上得知愛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興,就把道士召進金鑾殿,要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納悶,世上還有見了財寶不動心的人,忙問:"你想要什麼?"道士就把他攢錢修廟的事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廟。修座小廟還不是小事一樁,皇帝便一口答應了,向道士要修個什麼樣的。道士哪裡見過世面,他向四周環視了一下說:"我看你這屋不錯,就修個這樣的吧。"一個貧道窮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樣的 金鑾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麼給什麼,怎能失信於民?就很不情願地說:"好吧,就修個這樣的,可要比我的金鑾殿矮三磚才成。"矮三磚就矮三磚,道士沒說的,連忙向皇帝叩頭 謝恩。

  所以,現在的 天貺殿和北京的金鑾殿一樣,只不過矮三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