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口雌黃的典故

  信口雌黃,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下面是網小編帶來的信口雌黃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信口雌黃的解釋

  [釋義]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語出] 南北朝·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

  [正音] 雌;不能讀作“chí”。

  [辨形] 信;不能寫作“順”。

  [近義] 胡說八道 信口開河

  [反義] 信而有徵 言之鑿鑿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揭露或譴責的場合。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信口雌黃的典故

  信口雌黃源於《晉書·王衍傳》。一提到魏晉時期,人們總會想到魏晉風度,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鼎立的魏蜀吳三國間的硝煙尚未消失殆盡,多國的戰亂又緊跟其後,在經世和玄談之間,很多學者往往選擇後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東晉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年少氣盛之時,王衍喜歡連橫合縱的遊說之術,然而在各國紛爭造成的尖銳矛盾的時勢下,這位名士漸漸不再談論世事,只是吟詠詩賦,每天談論老莊的學說以避世,然而,一人之力,又怎麼避得開?最終他沒逃過死在石勒的鐵騎之下的命運,當然這是後話。

  這位有名的清談家,最喜歡清談玄說,每天都在談。但是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即使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者提出質疑時,他也滿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這就是這則成語的來源。

  那為什麼形容一個人胡說八道,會提到雌黃這兩種礦物呢?

  雌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黃色的礦物,常常用作顏料。古時候的人習慣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的時候就會用雌黃塗抹蓋住有誤之處,然後再改正。與此對應——信口雌黃有”隨意更改不正確或者不恰當的言論“之意。這就解釋得通了。

  信口雌黃的造句舉例

  1*** 這事的真相還不知道,你先別信口雌黃。

  2*** 歪曲事實,信口雌黃陷害他人,是犯法的行為。

  3*** 別看他衣冠楚楚,可一張嘴全是胡說八道,信口雌黃。

  4*** 你最好考慮清楚再發表議論,不要信口雌黃。

  5*** 你別相信他的話,那些話都是他信口雌黃,隨意編出來騙你的。

  6*** 這個盜竊犯交待犯罪事實時躲躲閃閃,信口雌黃。

  7*** 一個人要是老信口雌黃,怎會受到歡迎?

  8*** 你簡直是信口雌黃,我什麼時候打過她啊!

  9*** 當主管的就該講實證,如果信口雌黃亂批評,誰會服你?

  10*** 這件事情關係個人名譽,不可以信口雌黃,隨意亂說。

  11*** 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信口雌黃!

  12*** 我倒是覺得跟那些信口雌黃汙衊真理的人辯論很可恥。

  13*** 老師嚴厲地批駁了他這些信口雌黃的話。

  14*** 他專愛信口雌黃,說些無中生有的話,陷害他人。

  15*** 他信口雌黃,完全是一派胡言。

  16*** 他就是有個缺點,好發議論,常常信口雌黃。

  17*** 這種偷竊的事,怎能信口雌黃,硬賴在某人身上?

  18*** 他做事向來慎重,從不信口雌黃,搬弄是非。

  19*** 我最怕的是家族裡那些三姑六婆信口雌黃,說長道短。
 

  信口雌黃內容的人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