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關於史記廉頗的故事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傳而至今已兩千餘年。那你知道關於史記廉頗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廉頗老矣

  邯鄲之圍五年以後,燕國的臣子慄腹向燕王建議說:“趙國的成年男子幾乎全部戰死在長平,而現在,這些人的子孫還沒有成年,趙國現在的形勢是兵弱將寡。燕國何不利用這個機會發兵去攻打趙國!”於是,貪心的燕王便派兵進攻趙國。趙王聞訊,任命廉頗為,命令他率軍反擊。廉頗不愧為一代名將,結果,燕軍大敗,慄腹被殺,趙軍乘勢包圍了燕國都城。燕王只能向趙王求和,割給了趙國五個城邑,這樣,趙軍才撤軍回國。趙王論功行賞,把尉文邑這個地方封給了廉頗,賜他封號為信平君,並且兼任代理相國。

  當初,廉頗從長平被趙王免職回國,失去了昔日的權勢,樹倒獼猴散,門客們都離開了他。等到這次他東山再起,原來的門客又都回來投奔他。廉頗對門客們的這種行為很不齒,不高興地對他們說:“你們都回去吧!我不會收留你們的。”門客們說:“唉!廉,您為什麼如此地不開竅呢?如今,天下人交友,就好比是集市上做買賣一樣。您得到了權勢,我等就跟隨您;而您失去了權勢,我等就離開。這是個極其自然的道理啊!您不高興什麼呢?”聽到這些話,廉頗沉默不語,似乎是默認了他們的話!

  後來,廉頗又為趙國立下了不少的戰功。趙孝成王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悼襄王繼位。悼襄王做太子的時候,與廉頗就有過節,所以,他一繼位,便用樂乘代替了廉頗。對此,廉頗大怒:“我在惠文王時就做了,到今天都四十年了,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而今我沒有任何過錯,樂乘他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輕易地取代我的位置?”盛怒之下率軍去攻打樂乘,樂乘被迫逃走了。

  廉頗知道自己的行為違背了君王的命令,肯定會被殺頭的,便投奔去了魏國。廉頗在魏國住了很久,卻始終沒有得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而趙國由於多次受困於秦軍,處境窘迫,趙王無奈便打算召回廉頗,重新啟用他。於是,趙王派使者去魏國探望廉頗,實際上是去觀察他是否還可以帶兵打仗。廉頗的仇人郭開此時是趙國的顯貴,他不願意廉頗回國,便私下裡賄賂出使魏國的使者,讓他毀謗廉頗。廉頗也很想回到趙國為國效力。見到趙國使者以後,廉頗為了顯示自己的老當益壯,特意在他的面前用餐,吃下了一斗飯和十斤肉,還披甲上馬,展示了自己的威風。但是,使者回國以後卻對趙王報告說:“廉雖然老了,但是飯量還很好。可是,他與臣坐在一起交談,不一會兒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因此,趙王認為廉頗真的老了,不能再率兵打仗,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沒有再徵召他。

  不久,楚王聽說名將廉頗在魏國閒居,打算任用他。便派遣密使將廉頗接來了楚國,任命他為。廉頗雖然在楚國也領軍打了幾次仗,但是卻一直沒有太大的成果。他曾經感慨地說:“如果我指揮的是趙國的士兵就好了!我真懷念當初與他們一同戰鬥的日子啊!”最終,廉頗在楚國的壽春城去世。

  縱觀廉頗的一生,只有與趙軍在一起,才能發揮他那與世聞名的軍事才能,正說明了他的愛國情結,綻放出他絢麗高貴的人生品格。在軍事才能上,廉頗一生並無大敗,最多也就是在長平之戰時與秦軍的三年持平局面,用“常勝”來稱呼廉頗一點兒不為過。

  :負荊請罪

  澠池會盟結束,趙王順利回國。藺相如因為再次立下大功,被趙王任命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對此,廉頗大為不滿,他多次發牢騷說:“我身為趙國的,有攻城野戰的功勞,為趙國立下了汗馬戰功;他藺相如只是個卑微的窮家小子,憑藉著花言巧語立了些小功勞,可是如今他的職位反而比我還高。我還要畢恭畢敬地伺候他,簡直丟人丟到家了,還不如死了算了。”廉頗還屢次揚言道:“如果讓我碰見藺相如,我一定要羞辱他,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後,便極力避免與廉頗會面。每逢朝廷朝會的時候,藺相如就會經常藉口有病不來上朝,因為他不想與廉頗爭位次。過了些日子,藺相如外出辦事,他遠遠地望見了廉頗的車馬儀仗隊,便連忙命令車伕調轉車頭回避。後來,藺相如的家臣們都覺得他如此忍讓廉頗,實在沒有必要,感到憤憤不平,便一同向藺相如進言說:“我等之所以離鄉背井來投靠您,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節義。如今,您與廉頗同朝為官,廉頗公然地口出惡言來詆譭您,而您卻畏懼、躲避他。您對他的恐懼未免也太過分了吧?對此,普通人尚且會感到羞恥,更何況您是身為將相的貴人呢?我等沒有才能,不能再服侍您了,請您允許我等告辭。”藺相如再三勸阻他們,無奈之下,他說:“你們認為,廉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家臣們一致認為秦王更厲害。於是,藺相如說:“秦王是如此的威嚴,我都敢在朝堂上厲聲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我雖然沒什麼本事,難道會害怕廉嗎?但是,事情不是你們想象得如此簡單。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犯趙國,正是由於我們兩個人的存在。我聽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所以避讓廉,是因為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這番肺腑之言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他深感慚愧。於是,他袒露著上身,脊背上揹著荊條,由雙方門下的賓客引領著到藺相如家裡去謝罪。廉頗見到藺相如以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誠懇地對他說道:“我廉頗是個淺薄、粗魯的人,竟然不知道的胸懷有如此的寬廣!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藺相如急忙扶起他,大度的表示這沒有什麼。最終,兩人不僅和好,甚至還成為了至死不渝的朋友。之後,趙國上下空前團結,先後擊敗了齊國、魏國、秦國的軍隊,極大地提高了趙國在列強各國中的國際地位。

  :澠池會盟

  藺相如不但成功地完成了這項棘手的任務,而且沒有受到秦國的羞辱,相反地卻提高了趙國的國際地位。他智鬥秦王所表現的出色的心理素質和過人的膽識、機智受到趙王的讚譽和信任,於是任命他為上大夫。後來秦國沒有把十五座城池給趙國,趙國也終究沒有把和氏璧獻給秦國,交換和氏璧之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此後,秦、趙之間互有攻守,誰也沒有佔到大便宜。

  還有一次,秦王派遣使臣出使趙國,想要與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境內***舉行友好會晤,緩和雙方緊張的外交形勢。趙王害怕秦國耍陰謀,藉機謀害自己,並不打算前往。廉頗、藺相如卻勸趙王說:“如果大王不去,只會表示出我國的懦弱與膽怯,惹來秦國和其他國家的嘲笑甚至是欺辱。”於是,趙王硬著頭皮前往,由藺相如隨行護駕。廉頗率軍護送他們到了趙國邊境,他與趙王告別時說:“大王出使秦國,估計來回行程加上會見的時間,總共也不過一個月。一個月以後,如果大王沒有回來,就請您允許我等擁立太子繼位,以斷絕秦國利用您危害我國的企圖。”趙王同意了廉頗的請求,前往澠池。

  兩國君王起初是在友好的氣氛下見面的,先是秦王和趙王互相敬酒,互相表示敬重之意,隨後開始盛大的酒宴。秦王喝得正高興,對趙王說:“寡人聽說大王十分愛好音樂,瑟彈得很好。那麼,寡人想請您為大家彈瑟,助助酒興吧。”趙王沒有辦法,只好站起來彈奏了一曲。於是,秦國專門記載史書的御史走上前來,邊寫邊說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助興。”藺相如看到這種情況,心中氣憤,這不明擺著秦王凌駕於趙王之上嗎?於是走到秦王面前說:“趙王也聽說秦王您十分擅長演奏秦地的樂曲,那麼,請大王允許我獻上盆缶,請您用它為大家演奏一曲,讓大家高興高興。”秦王聽到這話十分生氣,沒有答應。藺相如於是捧著缶走到秦王身邊,跪下請他擊缶演奏,秦王還是不肯。於是,藺相如厲聲說道:“就在這五步之內,在下身上的鮮血可以濺到大王的身上!您不怕在下與您同歸於盡嗎?”秦王嚇得臉色都變了,其左右的侍從想要殺死藺相如,但是藺相如瞪著雙眼厲聲地呵斥他們,這些人膽怯了,不敢再上前一步。秦王很不高興,但是由於害怕藺相如會對自己做出不利的舉動,於是胡亂地敲了幾下盆缶。藺相如回頭招呼趙國的御史,命令他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助興。”此時,秦王隨行的大臣們不幹了,他們叫嚷道:“請趙王用本國的十五座城邑為秦王獻禮!”藺相如則說:“請秦王用本國的都城咸陽為趙王獻禮!”就這樣雙方脣槍舌戰,一直持續到酒宴結束,秦國始終不能壓倒趙國,沒有佔到一點兒便宜。而趙國早已經佈置好了軍隊防備秦國的突然襲擊,所以,秦國也不敢貿然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