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學實踐的故事

  科學哲學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小陳和小王走進單位門口的時候,簽到簿剛剛收起來,平時他們常常這樣,領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簽了,今天暗訪組的領導在,他們當然籤不上了。他們大呼冤枉,說他們明明沒有遲到,也就是幾秒鐘的事情。

  於是,暗訪組的領導說了:“賽場上、戰場上莫說幾秒鐘,就是零點幾秒你就註定失敗了。再說了,你們一定是踩著上班的時間點來的,如果你們提前5分鐘,哪怕提前兩三分鐘出家門也不至於遲到。踩著時間點,走得快一點,就剛好,走得稍慢一點那就遲到。”

  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錯,讓我想起了登山。我是一個登山愛好者,每逢節假日,都要呼朋引伴地去登山。而我的體力不是那麼好,每次登山,明明和朋友們一起出發,一不留神,我就落在了他們後面,我自然要追趕他們。看到我落在後面,他們於是停下來邊欣賞風景邊等我……下一段路程,又是這樣的局面,我總是氣喘吁吁地追趕著他們的腳步,登山變成了追趕,完全沒有了遊山戲水的樂趣。後來,我學聰明瞭,約好登山的日子,趁大家還沒有出發,我就開始攀登了。等和他們拉開了距離,我就邊開始休息,邊欣賞藍天白雲、奇秀山峰,等到夥伴們追上我,他們開始休息的時候,我已經休息好了,開始了下一段的旅程……這樣一來,登山的樂趣出來了,不但從容而且有時間欣賞到美景。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準備早點去報到,好早一日看到嚮往的學校的樣子。所以,報到前兩天就到了學校,心想我一定是新生中第一個到校的。到學校早已分好的寢室一看,一個遠方的室友已於三天前到達。他說他不但想看學校,他還想去迎接新生。新生還迎接新生?

  走在點之前此後,這位老兄事事、時時走在我們前面,我們準備考研,他就開始準備畢業作品了,我們準備畢業作品的時候,他開始利用大四的閒暇到處打工去了,我們專心讀研的時候,他一邊讀研一邊利用他各種工作的經驗開始創辦小小的公司……我們到處求職的時候,他的公司已經開始盈利了,我們為車貸房貸努力的時候,他卻拿著掙來的盆滿缽滿的票子到貧窮的山區去散千金去了。大學寢室裡,他常常暢談他的理想,他看到了很多關於貧窮地方的報道,他立志“千金散盡還復來”,如今,他已經開始實現他的理想了。

  踩著點走也許沒有錯,但踩著點走,永遠是慌張的、心裡的弦是緊繃著,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點,而選擇在點之前出發,就要從容許多,欣賞風景、實現理想。陳文茜在《樹,不在了》中有一句話:“我們可以選擇停留,但其他的人會選擇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無意間已改變了樣貌。”我們還可以這樣說:“我們選擇踩著點走,但其他人會在點之前出發。而世界在他人的前行中,無意間已改變了模樣。”

  篇2

  19世紀初,在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山谷內,住著一群古老的村民,他們的飲用水需要到很遠的一條小河裡去挑。於是,村長把這個挑水的任務交給了兩個年輕人,並承諾每挑一擔水就支付他們一定的報酬。

  兩個年輕人欣然應諾,然後各自準備了一副大水桶,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儘管十分辛苦,但好在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他們都乾得很起勁。其中一個年輕人想,等自己攢夠了錢,就可以修房造屋,娶妻生子,那是多麼幸福的生活啊!

  另一個年輕人想,每天翻山越嶺,負重而行,根本不是長久之事,況且挑水佔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毫無自由和樂趣可言,要是能將山外的河水引到山谷裡來,豈不是不用挑水了嗎?當然,要想將河水引到山谷裡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耗費很大的工程,但年輕人堅信,事在人為,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一個夏日的黃昏,年輕人收了工,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村長,並希望他號召全體村民,集資修建管道,徹底解決大家的飲水問題。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建議遭到了絕大部分村民的反對,因為這兒的人世世代代都是靠挑水生活,他們從未想過從外面引水,也覺得這不現實。他的同伴也好言相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挑水吧,不要異想天開,斷了自己的生路。

  雖然年輕人的提議沒有得到大家的採納,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利用業餘時間,夥同了幾個支援他的人,一起悄悄修建管道。幾年後,與他一起挑水的那個年輕人小發了一筆,不但蓋了新房子,娶了妻子,還買了很多傢俱和糧食;而他仍然孤身一人,住在一間簡陋的小房子裡,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了修建管道中。

  又過了幾年,他修建的管道終於連通了整個村子,白花花的水汨汨而流,源源不斷,大家喜出望外,紛紛出錢購買。沒過多久,他的同伴就失業了,因為管道放出的水遠比挑水的費用低。就這樣,修建管道的那個年輕人每天不用工作,也有一份可觀的收入,而他的同伴卻不得不去別的地方繼續挑水掙錢。

  原來,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未來,眼界寬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窄者其作為必小。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缺乏理想,不敢輕易冒險,結果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勉強度日;而有的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想要一蹴而就,結果四處碰壁,前途暗淡。其實,我們應該像修管道的年輕人那樣,首先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朝著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鬥;其次要為自己的夢想準備基金,人活著就得生活,就得工作,不能為了理想而餓肚子,因此,要學會迂迴,一邊工作一邊賺取經驗,等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篇3

  會成功的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會成功。

  最重要是能吃苦,態度敬業,這是成功的最佳祕訣。

  最近幾個大企業家因擔憂臺灣未來的競爭力,願意帶領年輕人創業,做他們的導師mentor,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給別人。我有幸參加了一次這個聚會。

  那天因為是聚餐,氣氛比較輕鬆,有人就大膽地問:為什麼你們現在從事的,都不是你們原來在大學唸的科系?這不是所學非所用嗎?

  這是好問題,《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瓦德華Vivek Wadhwa曾說:“你在大學讀的學科與你的成就或人生髮展,沒有直接的關係。”很多你在職場用到的東西在你念大學時,還未發明出來,大學教你的不過是求知的方法和做事的態度而已。

  世界趨勢不停在變,你必須眼睛銳利變得快,還得跟對老闆。建安七子的王粲寫道:

  “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所從神且武,焉得久勞師?”

  一位總裁說他去美國留學時,暑假須去餐廳打工賺學費,他和同學一起去應徵,當時景氣不好,只找到最低工資的洗碗工,他的同學覺得自己是臺灣最好大學的畢業生,洗碗是大材小用,做得很不甘願,結果不到兩個星期就被開除了。而他的態度是:不甘願就不要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每一分鐘都努力地做。

  他因為盤子洗得又快又好,就被升為打雜人員bus boy,又因他做事幹淨利落,客人前腳一走,他馬上把桌子收拾乾淨,使下個客人可以立即入座。桌子翻轉得快,侍者的小費就多,他這個沒有小費的打雜人員竟然做到連侍者都願意把自己的小費分給他,可見他的厲害。

  所以會成功的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會成功,因為他們態度敬業、不怕吃苦。這其實就是成功的祕訣。

  另一位總裁在美國留學時,曾去麵包店賣過麵包。他每天的業績都比別人好,客人寧可排隊也要等他來服務。為什麼呢?原來客人眼睛在看麵包時,他就順著客人的眼光,去拿他中意的那個麵包,他會挑盤子中最大的麵包給客人。

  對老闆來說,麵包不管大小,只要能賣出去就好。盤中反正永遠會有最大的,下個客人來,再拿最大的給他,客人心滿意足,下次就會再上門。他懂得顧客心理,難怪經營企業很成功。

  他們的話使我想起上次去偏鄉服務時,開車的修女帶我們去買臺東最有名的包子,車上七個人統統下車去買,我以為店家一定很高興這麼多的生意上門,想不到服務的小姐臉很臭,愛理不理,我氣了就不買了。雖然客人愈多員工愈累,但他們忘了,沒客人上門,店倒掉時,他們也就沒工作了。

  在這個社會上,要成功一定要雙贏才行。不管什麼工作,敬業是第一,做到最好時,別人一定會看到,工作會自己找上門。所以“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人要能瞭解自己的長處,忽略自己的短處,態度和智慧永遠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