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錦的介紹

  十二段錦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的新功法之一,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十二段錦

  十二段錦"又稱"文八段錦"。清代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為主要練功內容之一,此後逐漸被廣大練功者採用,作為內功鍛鍊功法之一。十二段錦是由十二節動作組合而成的健身運動方法。

  十二段錦的簡述

  原見於明代朱權***仙***《活人心法》中,名為八段錦導引法。後冷謙《修齡要旨》中稱之為八段錦法,但實際內容與一般所稱的八段錦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其全部動作進行時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錦之稱。清代徐文弼《壽世傳真》中將此法易名為十二段錦,並對每節動作予以說明。咸豐年間,潘《衛生要術》據徐氏本收錄,並略加增刪。光緒年間,王祖源改《衛生要術》為《內功圖說》。十二段錦之功法雖然簡單,但健身益壽,抗老防衰之功效顯著。

 

  十二段錦的功用

  疾病調理

  十二段錦適合於患慢性、虛弱性疾病者的調攝。有助於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氣腫、潰瘍病、胃下垂、腰肌勞損、慢性腎炎、腎虛腰痛等患者的康復。也可根據區域性疾病重點選練數節。如耳鳴、耳聾可選練第一、二、三節;心火旺者可選練第一、四、七節;五勞七傷可選練第一、九節;腰背疾病,可選練第一、十節。

  養生

  十二段錦又稱“坐式八段錦”。是中國古代養生方法的傑出代表。受到明、清眾多醫學家、養生家的大力推崇。她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將醫療、運動、養生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生命質量、完善生命狀態為基本目標,提倡通過自我的運動、鍛鍊,來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十二段錦的養生思想,系統反應了中國傳統養生道法自然、內外兼修的鍛鍊原則。尤其是對於放鬆身心有良好作用。

  十二段錦由十二段動作組成,動靜結合。其中,靜功鍛鍊內容包括入靜、冥想等 ,動功鍛鍊內容包括坐式運用及自我按摩。練習時呼吸、導引、意念相互配合,動作柔和、自然,順暢,形神兼備。全套動作簡單、明瞭,易學易練。適合不同年齡的人鍛鍊。長期堅持鍛鍊可有效地增進身體健康,達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十二段錦規則

  近代通行之十二段錦,多從《內功圖說》。下文根據清代同治13年刻本《易筋經》的內容加以整理如下:

  十二段錦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十二段錦的歌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足頓。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十二段錦的修煉方法

  第一段錦: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輕閉兩眼,舌舔上顎,摒除心中雜念,調息 *** 輕細無聲 ***10 分鐘。坐姿要求身體正直 *** 脊樑挺直,腰不可軟 *** ,身不可向後倚靠。

  注: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

  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錦: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方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能。崑崙即指頭部,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後腦 。呼吸 9 次,氣息微微不使有聲 *** 與叩齒同時做 *** 。

  第三段錦: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方法:上式畢,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於中指之上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後腦上,狀如擊鼓 *** 此即氣功術語之鳴天鼓 *** ,左右指同時彈擊 24 次。

  第四段錦:微擺搖天柱。

  方法: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也隨之左右搖擺,各 24 次。

  注:天柱就是後頸,頸椎統稱天柱骨。

  第五段錦: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攪動,使生津液,然後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嚥下,要汩汩有聲。

  注:神水--津液; 赤龍--舌。

  第六段錦: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方法:吸氣一口,停閉不撥出,兩手互搓至發熱,急分開摩擦背後精門,一面摩擦一面呼氣,反覆練 26 次,做完後收手握固。

  注: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腎腧。

  第七段錦: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方法:吸氣後閉氣,用意念引此氣向下行至神闕,覺神闕穴發熱後,則將氣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闕穴即肚臍,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一個區域。

  以意引導,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學者若是氣不會行,可用手指點在臍下,以加強條件反射,練習既久,氣自會下行。

  第八段錦:左右轆轤轉。

  方法:彎曲兩臂,先以左手連肩圓轉 *** 用搖轆轤狀 *** 三十六次,然後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錦: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

  方法:兩腳自然前伸,兩手指交叉反掌向上託。託時要用力,好似向上託舉重物一般,託後緩緩放下,收於額前,連續上託 9 次。

  第十段錦:低頭攀足頓。

  方法:兩手向前伸,握住雙足,用力扳,扳時身體向前傾,頭向下低,12 次,做完後仍收腿盤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壯腰健腎。

  第十一段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方法:舌抵上顎,閉目靜坐,待津液滿口時,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嚥下。前次一度 *** 即第五段錦 *** ,此次兩度,所以說: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錦: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尖第。

  方法:意念臍下丹田似有一團熱氣 *** 初練此功時,臍下熱感不明顯,一般練功百日後,就會有明顯的感覺,這時真的產生了熱氣團,並非只是意念 *** ,將此熱氣引導下行,衝過會陰穴,過尾閭,沿後背上升腰間命門穴,再升至脊背、後腦 *** 玉枕穴 *** 、頭頂心 *** 百會穴 *** ,然後順著兩太陽穴、經耳根前、面頰、降至喉頭、心窩 *** 膻中 *** ,再下行至神闕,歸於下丹田。存想此一團熱氣如發火燒身,行至何處,熱至何處,一吸一呼,可存想熱氣從身前到身後,上升頭頂,再沿任脈降下,完成一個迴圈。這最後一式初練時,每次 5 ― 10 分鐘,隨著功夫的逐步加深,時間自然會延長,能坐多久就坐多長,實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緩緩睜開雙眼,下坐,再散步幾分鐘就全部練完了。

  十二段錦的注意事項

  最後提醒學練此功者,每月陰曆三十日晚上不要練功,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夜晚練功後如感到腹飢,應吃點東西。另外所謂子後午前行,是指最好在子時以後午時之前修煉。***古人養生理念的根本之一是陰陽學說,認為人體的執行應該符合天地中陰陽二氣的變化。子時到午時正是由陰轉陽的過程,正是有柔弱到強健的過程,符合“生”,而有子時到午時,是由陽轉陰,由強健轉為柔弱,卻是不符合鍛鍊養生的目的了。***但從中國傳統氣功中的養氣來說也是上午最好,一般下午只適合靜坐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