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記中故事有哪些故事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發生的事情,書共一百三十篇。那你知道關於史記中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史記中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史記中故事:夷吾繼位

  裡克等人殺死奚奇、悼子以後,派人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想要擁立他為國君。重耳謝絕說:“我逃亡到國外,辜負了父親的期望。父親去世後,我沒有履行做兒子的義務來為他守喪送葬。如今我哪裡還有臉面回國繼位呢!大夫們還是改立別的公子吧。”使者返回,將情況報告給裡克,裡克便派人到樑國去迎接夷吾。

  夷吾想要回國繼承王位,他的隨從呂省、郤芮說:“晉國國內還有可以繼位的公子,而大夫們卻到國外來尋找繼承人,他們的真正意圖讓人捉摸不定,這裡面說不定有什麼陰謀。您如果不借助秦國的幫助回國,以秦國的威力來震住晉國人,恐怕我們回國以後會有危險。”夷吾聽取了他們的建議,於是就派郤芮用厚禮來賄賂秦國,並與它約定說:“如果秦國可以幫助公子夷吾回國繼位,事成之後晉國願意把黃河西岸的土地割給秦國。”同時,夷吾又給裡克寫信說:“倘若我真能繼位,我願意將汾陽城邑封給你。”於是秦穆公就發兵護送夷吾回國繼位,裡克則在晉國的邊境上派人接應。齊桓公聽說晉國發生了內亂,也率領軍隊前往晉國,他派大臣隰朋率軍與秦軍合軍,一同把夷吾護送回國,扶立為國君,這就是晉惠公。隨後,秦、齊兩國遵守先前的約定,相繼撤軍回國了。

  起初,晉獻公要得到驪戎的時候,先進行了一次占卜,占卜的結果是:“讒言會成為國家的禍患。”剛開始人們還不知道這句卜辭是什麼意思。等到晉軍攻破了驪戎、獲得了驪姬,獻公就開始了對她的寵愛。後來,因為她的讒言晉國竟然遭受了長期的。人們才明白了當時卜辭的含義。

  關於史記中故事:短命懷公

  當晉惠公還是公子在樑國流亡的時候,樑國國君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這個女子為公子夷吾生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有一次,樑國國君命人占卜這兩個孩子的前途,結果是男孩將做人家的臣僕,女孩將做人家的妾,樑國國君知道後非常失望,為了避免這樣的晦氣,他就給男孩取名叫圉,女孩起名叫妾。後來夷吾回國繼位,圉便被立為了太子。

  韓原戰敗以後,晉惠公為了穩定與秦國的關係,派太子圉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對此很高興,將一名秦國女子嫁給圉為妻子。幾年以後,晉惠公得了重病,隨時都有可能會死去,而晉國國內還有好幾名公子,都在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王位。太子圉得到這個訊息後,憂慮地說:“我母親家在樑國,如今樑國被秦國滅掉了,我失去了母家人的援助。在外我被秦國輕視;在內晉國人大多不支援我。國君如果病逝,我擔心晉國的大臣們會輕視我,改立其他的公子為國君,我該怎麼辦呢?”於是太子圉便謀劃和他的妻子一同逃回晉國,而他的妻子則說:“您是一國的太子,如今卻困辱在這裡,秦國讓我這個婢女來侍奉您,是要穩定住你的心。您要是逃亡,我是不便跟您一起前去,但是身為妻子,我絕對不會將此事洩露出去。”所以太子圉只好和他的幾名親信逃回了晉國。不久,晉惠公去世,太子圉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晉懷公。

  由於太子圉本來是在秦國的人質,所以對於他的逃離,秦國十分怨恨。於是秦穆公派人聯絡同樣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想要護送他回國繼位。晉懷公打聽到秦國的動靜,心裡非常害怕,就命令所有跟隨重耳流亡的晉國人在規定期限內回國,到期不歸的人,便誅殺他的全家。大臣狐突的兒子狐毛與狐偃此時跟隨重耳到了秦國,狐突非常敬重公子重耳,所以不肯召他們回國。懷公聽說以後十分生氣,便囚禁了狐突。他派人責問狐突為什麼要這樣做。狐突回答說:“臣的兒子侍奉公子重耳已經有好多年了,如今假如我召喚他們回國,那等於是叫他們背叛君主啊!我用什麼道理來說服他們呢?”懷公見狐突不肯就範,就把他殺死了。因為類似情況被殺的人不在少數,所以懷公更加失去了民心。不久,秦穆公發兵護送重耳回國,而晉國的大臣欒枝、郤榖率領他們的黨徒為內應,向晉懷公發動攻擊,結果晉懷公被殺死在高梁。重耳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晉文公。

  關於史記中故事:無道靈公

  晉襄公六年,趙衰、欒枝、狐偃等先君時的大臣相繼去世,趙衰的兒子趙盾執掌了大權。一年以後,晉襄公去世,國家大權完全掌握在趙盾手中。經過一番君位繼承權的***,太子夷皋最終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晉靈公。由於晉靈公年紀很小,所以由趙盾輔助他處理朝政。這時候,晉國的主要注意力仍集中在與秦國的互相攻伐上。

  靈公成年以後,生活極為奢侈,他大肆搜刮民財、廣建宮室;十分昏庸。他曾經在一條十分繁華的街道旁邊建了一座豪華的樓臺,然後自己經常站在樓臺上用彈弓射人,觀看百姓躲避彈丸以取樂。他無比殘忍,有一次,廚師做熊掌沒有熟透,靈公大發雷霆,便將他殺死,讓人將屍體丟棄到宮外。對於靈公的種種惡行,趙盾、隨會曾經屢次勸諫,但是沒有效果。這一次,兩人正好去上朝,看見了宮人往宮外抬送被殺廚師的屍體,都非常氣憤,便又一次向靈公進諫。久而久之,靈公對這些忠臣產生了怨恨情緒,便派遣刺客去刺殺趙盾。刺客來到趙盾家,發現大門敞開著,趙盾在堂上休息。刺客看見他家裡十分簡樸,也知道趙盾是位忠臣,便嘆息道:“殺死忠臣與違背君主的命令,罪過是一樣的。”於是他放過了趙盾,但是由於自己也無法向靈公交差,就撞樹自盡了。

  雖然這次沒有成功,但靈公始終沒有放棄除掉趙盾的想法。有一次,靈公宴請趙盾,打算在席間把他殺死。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靈公的廚師長在當初貧困落魄的時候曾經接受過趙盾的恩賜,此後,兩人再沒有見面,但是這位廚師長始終沒有忘記趙盾的恩德。他知道靈公要殺趙盾的訊息以後,先是勸趙盾速速離開,接著,又拼命抵擋了烈犬與伏兵的襲殺,成功地掩護趙盾脫身。趙盾出逃以後不久,靈公便被趙盾的同族弟弟趙穿在桃園殺死了。至此,晉國的這段黑暗的統治才得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