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兩個小故事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發生的事情,書共一百三十篇。那你知道史記小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圖謀弒君

  漢七年,劉邦從平城回京,途經趙國,到了女婿家自然要住下休息了。趙王張敖早晚脫下外衣,戴上袖套,親自為漢高祖進獻食物,態度十分謙卑,頗有女婿的禮貌。然而劉邦他出身就是一個社會混混,可能隨便慣了,就喜歡兩腳前伸,兩膝微曲岔開腿坐著。這是個較隨便也比較舒服的坐姿。可是在古代卻是不允許在公開場合如此的,會被認為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禮記》就有一條規定,正確的坐姿應該是兩膝著地,兩腳腳背朝下,臀部靠在腳後跟上,和現在跪著差不多。儘管有禮教的要求,可是劉邦一時卻改不過來,而且好擺老丈人的架子,動輒就對趙王破口大罵,態度極其傲慢。趙國的相國貫高以及大臣趙午等人都已經是六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了,是張耳從前的門客,他們生性豪氣,看到這種情況,便惱怒地說:“我王真是懦弱啊!現在,天下豪傑並起,有才能的就率先稱王。如今,大王對劉邦非常恭敬,而他卻傲慢無禮。我們都看不下去了,請讓我們為您殺了他吧!”張敖聽了這話,很是不高興,他把自己的手指咬出了血,以此表明自己對漢家的忠心,並且告誡臣下說:“你們的話是錯誤的!先王亡國以後,完全是依靠著高祖才得以復國的。先王的德澤能流傳給子孫們,點滴之間都是高祖的恩賜。所以,我希望你們不要再提及此事。”退朝以後,貫高、趙午等人私下裡議論說:“這件事實在是我們的不對!我王為人忠厚,不肯背棄恩德。再者,我等為人的原則是不受他人的侮辱,如今,我等怨恨劉邦侮辱我們的大王,所以想要把他殺掉,這又何必玷汙我等的大王呢?如果我等殺死了劉邦,那麼便歸功於大王;如果刺殺行動失敗,我等就單獨受罪罷了。”

  漢八年,劉邦從東垣回京,途經趙國。貫高等人就在柏人縣館舍的夾壁中隱藏了武士,準備刺殺劉邦。劉邦到了柏人,打算留宿,但是忽然之間感到心慌,便問隨從:“這個縣叫什麼名字?”有人回答說是柏人。於是,劉邦說:“柏人,意思就是受制於人!”結果,他沒有在這裡留宿,連夜離開了。武士們苦守了一夜也沒有等到,只好作罷!沒想到劉邦的第六感這麼厲害,竟然讓貫高天衣無縫的計劃付之東流了,可見人算不如天算!

  :投降匈奴

  漢十二年,黥布反叛,劉邦率軍東進。陳豨則時常帶兵屯駐在代地騷擾漢軍,劉邦十分惱怒,派出樊噲來攻打他。陳豨被打敗,手下的部將也投降了漢軍,他們把盧綰與陳豨私下裡勾結的事情交代了出來。於是,劉邦派遣使臣到燕國傳達詔令,想要召見盧綰瞭解情況,盧綰心裡有鬼,就以生病為藉口加以推辭。接著,劉邦派遣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去迎接盧綰,並且趁機驗問盧綰的左右的人,查明事情的真相。因此,盧綰更加地害怕,他索性閉門不出,他對寵幸的臣子說:“現在,各位異姓諸侯王之中,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吳芮。去年春天,陛下消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這都是呂后的計謀。如今,陛下身患重病,呂后執掌了大權。她是個婦道人家,怕大家不服她,自己站不住腳,總是想借故誅殺異姓王和大功臣,樹立自己的威信。我打死也不能去朝廷,去了就回不來了!”接下來的時間裡,盧綰還是宣稱自己有病,而沒有應召前往京城。

  後來,看到朝廷的壓力越來越大,盧綰的左右親信害怕受到連累,紛紛出逃,結果盧綰說過的話多少洩漏了出來。這些話傳到了闢陽侯等朝廷使者的耳朵裡,他們回京以後,將情況詳細地報告給了劉邦。劉邦聽後,十分惱怒。不久,漢朝得到一名匈奴的降者,那個人將燕王與匈奴之間的勾當,全部報告給了朝廷。這時,劉邦完全肯定了盧綰的反叛事實,便派遣樊噲去攻打燕國。盧綰自認為不是漢軍的對手,便帶著他的全部家屬、宮人以及幾千名騎兵,駐紮在了長城腳下,等待劉邦病癒,好親自前往京城請罪,估計劉邦會顧及與自己的情誼赦免自己。但是不久,劉邦的死訊傳來,盧綰悲哀、嘆息,率領著這些人逃往了匈奴。匈奴單于厚待他,封他為東胡盧王。但是,盧綰的部眾時常遭到當地遊牧部族的欺凌、掠奪,他們的歸心強烈。一年多以後,盧綰在匈奴地區去世。

  呂后當政的時候,盧綰的妻子和兒女率領部眾逃出匈奴地區,重新歸降了漢朝。那時,呂后正好生病,不能接見他們,便安排他們住在燕王在京的官邸裡。不久,呂后打算親自設宴接待他們,但是卻不幸病逝了。後來,盧綰的妻子也病死在京城。漢景帝中元六年,盧綰的孫子盧他之,以匈奴東胡王的身份歸降漢朝,被朝廷封為亞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