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傳說故事

  苗族的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科學技術成分。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底西苗族採花節的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古老前人居住在黔東南,他們的良田美地被當地的土司霸佔,把他們驅逐出境,永遠不許重返家園。苗族人民的前輩只得背井離鄉,扶老攜幼,逃到黔西南邊遠高寒山區,捕飛禽、打走獸、採野菜充飢度日。在那崇山峻嶺的山凹之間,溪水長流的幽谷兩旁,建茅屋、墾梯田、種植糧食,人人勤勞,五穀豐登,過著幸福的生活。因此被人們譽為勇敢、勤勞、善良的山裡人。

  那時候,底西寨有幼年喪父隨母長大**的楊阿伊、楊阿娜姊妹二人像桃花一樣美,心靈手巧,刺繡裁剪,犁田耙地,樣樣超群。

  科香苗寨的好獵手侯安相非常愛慕阿伊,在多次對歌的場合中,傾吐出敬佩的心裡話,向阿伊求婚。經過長時間的瞭解,阿伊愛上了侯安相。後來得到阿伊的阿媽允許,經過三媒六證定下了婚事。阿娜和四輪碑的苗族青年吳希文相戀,兩人也立下了永不變心的誓言。鎮邊大安新鎮的三兒子安得烈聽到有如此絕代佳人,便伺機奪取楊阿伊為妻。

  天運丙丁年,瘟疫流行,死者成千上萬,楊阿伊的阿媽染病身亡。侯安相、吳希文和楊家的親戚幫助阿伊裝殮好楊母,正設定靈堂時,土目帶著一群府兵,身掛短劍,抬著餛豬餛羊闖人靈堂放下。土目指著一個身著藍衫、腰繫絲絛的書生說:“鎮邊大安大老爺的三公子安得烈少爺有話要對你們講,大家必須遵照安公子的話辦事。”緊接著安得烈張牙舞爪地說:“遵家父安老爺之命,傳諭聖旨,‘敕令鎮邊大安新鎮之子安得烈前往祭奠楊母,並令楊阿伊對靈磕頭,拜堂成親,百年偕老,永不分離’。”

  楊阿伊氣得破口大罵,“你這****,衣冠禽獸!”楊阿娜說:“拿出聖 旨看看?”“安大傳諭就是聖旨,違者格殺勿論”。安得烈一邊說一邊示意 搶走楊阿伊。跟來的教師爺大聲喊道:“徒弟們快把阿伊帶走!”眾家丁蜂擁而 上。這時,楊阿娜的心上人吳希文提起一把鋤頭,左攔右架,擋住了教師爺和惡奴。安得烈惱羞成怒,拔出佩劍直奔吳希文。侯安相見勢不妙,急拾起一砣鵝卵石擲去,正中安得烈的腦袋。這位****倒在地上嗚呼哀哉。侯安相緊接著又取下一石擲了過去,打中教師爺心窩,教師爺口吐鮮血,倒地而死。眾家奴見主子已死,紛紛跪下求饒,楊阿娜大聲喊道:“你等趕快站起來把屍體抬回去,告訴你們安大不要再來欺負茁民,放下屠刀!”這群惡奴抬著兩具屍首走了。

  楊阿伊又說:“安必然要率領人馬來報仇,請安相哥和希文哥立即遠走高飛,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永遠為民除害,我姊妹留下對付府兵,設法保護底西村老幼的生命,並請二位兄長牢記今天是正月十三日。我們生當為人傑,死亦作鬼雄,今後是人或是鬼,每年的正月十三日都到底西村裡對歌。”兩對情人依依不捨,揮淚告別。眾鄰居幫助阿伊姊妹倆在正月十四日這天安埋了她倆的母親。

  正月十五日,安大率領大隊人馬圍住了底西寨子,他狼嚎樣地喊道:“立即交出4名殺人凶手則與全村老少無關。”話音未落,只見從村內走出兩個打 扮得一樣如出水芙蓉的妙齡女郎,頭頂束著螺螄形的烏黑髮髻,包著圍成圓形似草帽般大小的青布帕,兩耳垂著閃閃發光的銀環,頸上掛著大小不一、明晃晃、亮堂堂的銀項圈,雙手都戴著銀手鐲,指上戴著銀戒指,發出閃閃耀眼的銀光,她倆邁著矯健的步伐來到府兵們面前站住,異口同聲地說:“安三公子假傳聖旨,強奪民妻,被安相、希文二人打死,他們已遠走高飛,去到天涯海角宣傳安公子的惡行去了。我兩姊妹是惹禍的根芽,特來償命。你們要斬就斬,要殺就殺,與眾村鄰無關。”

  老奸巨滑的安新鎮聽了這番話,心想:這事若被傳揚出去,讓皇上知道了,老夫小則受罷官之苦,大則遭滿門抄斬之禍,不如把這兩個姑娘帶進府去,那兩個後生必然要來搭救他們的心上人,我佈下天羅地網擒拿,然後將4人一齊處死 ,以消我心中之恨。於是,安新鎮改換話頭:“犬子安得烈有欺君之罪,死有應得。老夫有養子不教之過,故爾率府兵前來當著眾村民認兩個姑娘為義女,帶回府去共享洪福。”府兵知安新鎮別有用心,便前呼後擁逼著阿伊、阿娜跟著走。在經過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時,阿伊、阿娜突然縱身跳進洞裡。霎時間,洞裡刮出大風,吹得山搖地動。安新鎮無可奈何,只好垂頭喪氣地帶著人馬回府而去。這個古老的山洞,現在的行人經過那裡,洞裡會吹出一陣陣涼風來,所以叫為風洞。

  阿伊姊妹倆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保住了一村人的生命財產,村裡人為她們修了一座雙人墳,以示紀念。幾天過後,不知是何緣故,墓上生出一棵大松樹,周圍長出一些不知名的奇花異草,雙雙蝴蝶,成群的蜜蜂,飛來飛去採花蜜。次年正月十三日中午,花叢中突然發出悅耳動聽的樂曲,松樹枝上飄飄渺渺立著兩位仙姑在對唱山歌,還聽到遙遠的地方傳來對答仙姑的山歌聲。村裡的男女青年坐在墳墓周圍,聽得如痴如醉。傍晚,兩位仙姑告別聽眾要回仙府,青年們再三祈求,請仙姑再來唱兩天山歌。情不可卻,仙姑終於答應了。從此,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就定為苗族採花節。很多苗族、布依族青年男女都到底西來歡度“採花節”。各族青年男女的盛裝打扮,和花叢相映,真是成了花的海洋,熱鬧非常.

  :苗族踩花山的傳說

  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節日——踩花山。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杆山腳下,吹蘆笙,彈響篾,踢腳架,耍大刀,鬥牛,鬥畫眉……特別是倒爬杆更是引人注目:一個咪朵腰扎綵帶,頭箍布帕,背貼花杆,伸出兩隻手,舉過頭頂,反扳住花杆,兩隻腳輕輕向上一舉,就頭朝下,腳朝上,一縱一躍,向花杆頂端爬去,一個爬了另一個接上。頓時,叫好聲此起彼伏。這就是苗家特有的踩花山。

  這節目是怎麼來的?

  傳說古時候,苗家居住在平原地方。那地方土地寬得連著天,平得象操場,年年風調雨順,家家有吃有穿。

  那時,苗家有個王叫蒙子酉,他人很好,有九個兒子,八個姑娘。每天夜裡,他就領著兒子姑娘吹蘆笙,打牛皮鼓,唱歌,跳舞。

  有個晚上,牛皮鼓的聲音傳到皇宮,震搖了宮殿,驚動了滿朝文武。於是,皇帝派人四處查訪。

  一天,皇帝知道苗家有一大塊好田地,家家有錢有糧,眼睛紅了,心生歹念,就派兵來打蒙子酉。皇兵每到一處就大肆搶佔,無惡不作,攪得苗家不得安寧。這下子,就把蒙子酉給惹火了,他帶領苗家,一同抵擋皇兵。但是,因為蒙子酉兵器不好,結果屢戰屢敗,一直被趕到深山老林裡。

  這深山老林,一峰比一峰大,一峰比一峰高,連綿不斷。苗家逃到這裡,喊也喊不應,找也找不到。蒙子酉就砍了一個又高又直的杉樹,修枝剝皮,染成紅白兩色,解下他腰間的紅布帶,拴在花杆的一端,立在最高的山峰上,用來召見苗家兒女。苗家人看到了,就紛紛聚攏來。蒙子酉就在花杆下紮下營寨,叫九個兒子和八個姑娘各統領一部分苗民,分別駐守在各大山頂上。他們一邊打獵,一邊耕地織布,同時造房子,打兵器。沒有幾年,苗家又富裕起來。於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蘆笙,唱歌跳舞了。

  牛皮鼓的聲音傳到皇宮裡,皇帝又派來了兵將,順著鼓聲來攻打蒙子酉。蒙子酉聽到訊息,就將兒子和姑娘召集起來,問:“皇兵又打來了,兵器造足沒有?”他們齊聲回答:“造足了。”蒙子酉又問:“所有關卡守嚴沒有?”除了兒子農耍咪以外,其餘的人都回答:“守嚴了。”蒙子酉見農耍咪沒有吱聲,就生氣地問道:“你呢?”農耍咪笑嘻嘻的回答:“我沒有堵住關卡。”蒙子酉聽了,大怒,吼道:“你不堵關卡,難道你要放皇兵進山,殺你的兄弟姐妹,來砍我的頭嗎?”農耍咪仍舊笑嘻嘻地回答道:“阿爸,我想敞開大門,將皇兵引到花杆腳下,關起門來打。皇兵兵器好,人又多,不這樣做打不贏他們。”蒙子酉聽了這番話,怒氣稍稍減退,問:“你打算怎麼引法?”農耍咪看八個妹妹,回答說:“前幾年,我們同皇兵打仗,他們回回勝利,這次他們一個會疏忽大意,我們可以選一些姑娘打扮一番,同時挑選一些武藝高的小夥子、姑娘在花杆下跳舞,引誘皇兵到花山上來,周圍埋伏下重兵,等皇兵到達半山腰,我們掛旗為號,四周的兵馬殺攏過來,花山上的精兵殺下去,裡外合攻,就會把皇兵殺光……”蒙子酉聽了之後,轉怒為喜:“好好好,那麼,誰來掛旗呢?”農耍咪回答:“這一仗的關鍵在掛旗人,掛旗一定要適時,掛得快,既要有膽量,又要有氣力,還要靈活……”蒙子酉聽到這裡,轉喜為憂,不等農耍咪說完,又急著問道:“那,誰來掛旗呢?”八個兒子衝到跟前,爭著搶著要掛旗。蒙子酉反反覆覆幾個兒子,還是決定不了誰來掛旗。農耍咪對八個弟弟說:“比賽爬杆,誰贏了誰掛旗。”蒙子酉聽了連聲叫好:“好好好,就這樣辦!”

  比賽開始,苗家紛紛湧到花杆下,裡三層外三層將蒙子酉九個兒子圍住。九個兒子又將花杆圍住。蒙子酉站在花杆下,拿著紅旗。霎時,整個山頭站滿了人。蒙子酉看九個兒子,問:“哪個先爬?”

  話音沒落,小兒子芝梭朵走到花杆下,抱住花杆,象松鼠一樣沙沙爬上去,又沙沙地滑下來。眾人見了,紛紛叫好。叫好聲中,芝梭朵對父親說:“怎麼樣?把紅旗交給我吧!”

  蒙子酉還沒開口,他的二兒子農排貢大聲說:“慢點,看我的。”他兩手抓杆,兩腿蹬杆,身子不貼杆,刷刷而上,又刷刷而下,眾人見了,掌聲如雷。農排貢笑著對父親說:“阿爸,把紅旗給我吧!”

  農耍咪一躍上前,一把奪過紅旗,口咬紅旗,抓住杆子,僅憑兩隻手,眨眼間爬到杆頂,又一下滑下來,上上下下,往返數次,一次比一次快。眾人見了目瞪口呆,過了半晌才齊聲叫好。幾個弟弟見了,齊聲說:“阿爸,阿哥的武藝比我們高,就讓阿哥掛旗吧!”就這樣,選舉結束了。

  接著,按照農耍咪的建議,挑選了一部分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和一部分精壯的小夥子,留在花杆下引誘皇兵,其餘的人都到山腳下埋伏起來。

  山頭上的人吹吹打打,非常熱鬧。山腳四周,苗家人準備好了兵器,等著皇兵到來。

  不一會兒,皇兵大搖大擺進入包圍圈。農耍咪站在花杆下,看見皇兵離自己不遠了,就叫大家停止歌舞,朝山下殺去,他立刻轉身,使出最大本領,向杆頂爬去。

  皇兵知道了農耍咪的用意,就一面抵擋衝下來的苗兵,一面向農耍咪射箭。為了躲避弓箭,農耍咪繞著杆子盤旋而上,一枝枝箭射空了。爬到一半的時候,幾支箭射到了農耍咪的背上。他“唉呦”叫了一聲,口中的紅旗掉到了地上。他馬上滑下杆子,撿起旗子咬住,又向杆頂盤旋而去。剛爬到杆頂,幾支箭射到了他的頭,他大叫一聲,紅旗又落了下來。這時,皇兵吼著叫著,已經快到花杆底下了。農耍咪見了,拔出大刀,奮力殺皇兵,皇兵終於暫時被打退了。乘此機會,農耍咪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撿起紅旗,別在腰間,衝到花杆下面,背貼花杆,雙手抓住杆子,雙腳向上一抬,頭朝下,腳朝上,一縱一躍,向杆頂爬去。皇兵見了,又射起箭來,一枝枝箭,插在花杆上,插在農耍咪腿上,背上,鮮血順著杆子淌下來,他呻吟著,罵著,使出全身力氣,爬到杆頂,掛起了紅旗。

  四周埋伏的苗兵見了,紛紛衝出來,奮力砍殺皇兵,蒙子酉衝在最前面,殺得皇兵鬼哭狼嚎,四散奔逃。農耍咪,開心得笑了,但他也因為受傷太重,閉上了眼睛。這一仗,蒙子酉贏了,但是他的九個兒子和八個女兒卻在拼殺中死了。蒙子酉和苗家把他們抬到花杆腳下,守著哭著,直到第二年的農曆正月初三、四、五,才煮酒殺牛祭奠,安葬在花杆腳下。從此以後,苗家就在每年農曆十六立杆,第二年的農曆正月初三、四、五舉行祭奠儀式,同時習練九個兒子的倒爬杆、舞大刀、杆子、木棍等武藝,激勵苗家反抗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