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的傳說故事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迴心石

  元朝道士賀志真帶領2個徒弟在華山開道鑿洞,每鑿一洞,就讓給別人,這樣天長日久,兩徒弟就有些不高興,認為,本想跟上師傅學點東西,現在不但沒學到什麼東西,而且天天吃苦鑿洞,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這天,師徒三人在南天門外懸空造洞時,兩徒弟心懷測,砍斷繩索,眼看師傅墜入深淵。兩徒弟隨即下山,當走到“迴心石”處與師傅相遇,因此已知道師傅已經成仙,不是凡人了,於是悔恨不已,決心回心轉意,又隨師傅上山修煉。後來兩徒弟也都修煉成仙。現在“迴心石”三字旁還刻有“英雄進步”、“當思父母”等石刻,以激勵與告誡登山者要小心謹慎,勇往直前。

  :皇甫峪的故事

  黃甫峪***黃神谷***在華山峪之東,又名黃神谷,因春秋戰國時黃蘆子曾在峪內隱居而得名。黃蘆子,姓葛名期, 春秋戰國時楚國人,精通醫術,樂善好施,傳說他給人治病,無需風病人面,千里之外患者只需告訴姓名,便能收到藥方,藥到病除。有史稽記述,黃蘆子好 道家吞吐之術,能以氣禁止飛禽錳獸飛翔走動,也能讓江河之水倒流。又傳說黃蘆子行步如同奔馬,頭頂常飄著一丈多高五色雲。天旱時,他能召喚潭中龍上天耕雲播雨。後來,有樵夫見黃蘆子乘黃龍騰空而去。今峪內留有黃蘆子修煉時的古洞。登華山主峰的華山峪道路未開通前,遊人多由黃甫峪進山攀上主峰,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一書。書中記述春秋時秦昭襄王令工施勾梯登華山,以松柏之心為搏箭,箭長八尺,棋長八寸,上刻著“昭王常與天神搏於此”;又傳趙武靈王也由此峪進山,施勾梯登上華山主峰,並勒石“主父常遊於此”;西漢時,武帝劉徹派使臣尋訪仙人衛叔卿,也是從此路登上華山的。到了南北朝時代,華山峪道路雖然已經開通,但仍不時有人從黃甫峪登山。相傳唐天寶三年***744***,詩人李白仕途失意,為追尋黃蘆子真跡,於三暑期間,同幾個朋友,帶著長瓢、酒壺和琴瑟,沿黃甫峪登上華山主峰巔。他感嘆三峰之高“呼吸之間,可通帝座,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並寫下了《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一詩。詩中“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句,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名句。

  華山上,幾乎每個景點都承載著一個神話故事,徜徉其間,你可以如夢如幻地進入到一個詭麗萬狀的神話世界。華山的神奇、奧祕、亙古、尊嚴都是它最直接的特色。華山歡迎您走進它、欣賞它、瞭解它最深處的那段故事……

  :華山石林傳說

  現在的華山,山上巨石桀立,整座山除了華陽宮裡象是沒有樹似的,據傳,以前繞華山周圍都是成片的樹林,而在一次“水漫華山”後,樹林才消失了。今天仍然可以從山西邊看到一片石林,據說這就是當年樹林的遺蹟。民間傳說,很久以前的華山景色秀麗,吸引來了東海龍王的兒子,他本想在山前直通海眼的華泉稱霸,威風一方,但山上神靈和山民不擺他,這是他很生氣,發誓要進行報復。於是他趁東海龍王到天宮找玉皇大帝之機,私自發號施令,水漫華山。正在外巡遊的呂祖算知華山面臨一場大劫,便施法術將滾滾而來的洪水阻擋在了山腰,然後火速趕至靈霄寶殿,奏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即命令東海龍王把水退走,並嚴懲龍子。呂祖回到華山,很是疲勞,便找了一處地方休息,龍子變做酒保,用酒把呂祖灌醉。呂祖酒後施法想要挽救樹林,他把山前的樹都移到華陽宮裡,當他想把其他的樹向山上移時,酒勁上來了,再不清醒的狀態下,他用法過度,使大片樹林變成了石林。山東邊、北邊的樹尚未搬動,他就迷迷糊糊睡著了。因此這些書全被水泡壞了,從此繞華山的樹林就消失了。呂祖醒後,非常生氣,想找龍子問罪,但聾子以被東海龍王按玉皇大帝的旨意壓入大牢,呂祖也沒有辦法,但他一定要出這口氣,於是便在山東面把一塊頑石變作龍子之形,並作服罪認錯狀,讓人們登山時進行唾罵,從此華山有了“龍石”。

  在華山居住的山民,在水漫華山時,慌亂中有的從山後遷到了山前,這就有了現在的郅家莊、山根郅家莊;山後陳家莊、山東陳家莊之分。當山民們知道是玉皇大帝和呂祖酒了他們時,在山上建了玉皇宮和呂子祠,祭奠神靈祈求神靈保佑。

  據歷史記載,這山根郅家莊是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黃河發大水,部分住戶從郅家莊遷居到了山根高處,故名“山根郅家莊”;陳家莊相傳是明崇禎年間,陳姓居民由直隸棗強遷到華山以北居住,村以姓氏取名故叫“陳家莊”,後清光緒十三年,黃河發大水,陳家莊部分居民遷到華山北坡和東邊居住,這才有了以後的“山北陳家莊”和“山東陳家莊”。當然這華山東北角的“石林”景觀是組成華山的灰長巖特別,風化後沿垂直節理崩塌形成的,這處“石林”造型各異,雖光線變化和視點變化,任由觀賞著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