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的傳說民間故事

  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有很多,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這個傳說聽起來很贊,尤其是用以形容不可能發生第二次的事情時,比如芝加哥公牛隊重回世界賽。問題是這並不是真的,閃電曾重複襲擊過多個地方。

  舉個例子,帝國大廈曾因其收集大氣層中自然電荷的“本領”,被譽為“閃電實驗室”。樓頂上那根長金屬棒也不只是哥斯拉***Godzilla***的“掏耳棒”——這幢1454英尺***444米***高的摩天大樓的設計初衷,是引雷。大廈的外層每年都會遭受25到100次雷擊,僅2011年春的一個晚上,就遭受了三次不同的雷擊。這是因為在一片特定的區域內,閃電易被引向這片區域中的最高點。當烏雲密佈在曼哈頓***Manhattan***市中心的上空時,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及432公園三處,高下立判。

  更糟糕的是,高層建築有助於閃電的形成。因為在雷雨天,建築物自帶的電荷與大氣中的自然電荷互相排斥,儘管閃電多從雲層傳導至地面,但當自然電荷的極性發生變化時,閃電偶爾也會從高層建築的頂層向雲層中傳導。

  篇二

  當你頭戴色彩豔麗的巨型混音耳機出現在公眾場合,不管耳機是山寨的亦或是正版的,都會引起路人的一些非議。他們也許會這樣腦補你的心理活動:“我可以在大街上毫無顧忌地衝撞別人了——因為我根本聽不到周邊所發生的一切。”或者是“如果我在高中階段努力學習的話,現在可能是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員了。”尤其是當你頭戴耳機,在火車或公交車上隨著音樂賣力地搖擺說唱時,別人肯定會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當然這也不會增加你被閃電擊中的可能性。

  因為高度才是關鍵。帝國大廈頻繁遭受雷擊的現象表明:離天空越近,你被閃電擊中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如果你離地面不足100英尺***30米***,就可以盡情地當街起舞啦!當然前提是,儘量不要撞到別人***你懂的***。

  打雷時,耳機線也可能會幫助到你,它可以轉移電流,使其遠離你的心臟。但是你仍會有被燒傷的可能,所以打雷時也不能因為這些微弱的優勢而放棄尋找庇護所呀。

  篇三

  聽起來就像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樂隊的歌曲開頭。在戶外,沒有什麼比下雨更令人掃興的事兒了。無論你是在棒球場玩耍、在湖中游泳還是在樹林裡捉迷藏,當天上開始下雨時,我們就該去尋找附近的避雨場所了。但絕大多數人不理解的是,即使他們全身並未被雨淋溼,卻也有可能被閃電擊中。

  根據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解釋,閃電經常劈在雷雨區之外的3英里***5公里***處。專家們甚至用了一些時髦的名詞來解釋這些意外的現象,例如:晴天霹靂,就是指雨過天晴後突然出現的閃電。這種閃電會在雷雨地區的附近出現,最遠可以傳導至25英里***40公里***以外的區域。此外,球形閃電也會在風暴中心的附近活動,最遠可傳導至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面。

  篇四

  30/30原則,可不是指飯後半小時才能游泳,亦或是三十秒內撿起掉落在地上的食物就能繼續食用的這類原則。而是類似於那些聽起來毫無道理,但比起究其真偽,卻又更容易按其行事的建議。

  這條原則就是:在看到閃電後開始數數,如果30秒內聽到雷聲,那就表明閃電離你非常近,你應當迅速進入室內。在暴風雨結束後,等上至少半小時,才可返回戶外。

  但是近年來,專家已不再贊成數數的方式了。他們認為那些晴天霹靂或是突如其來的閃電很難預料。相反,你應該在聽到雷聲後,立即跑進屋裡或直接找個有頂的地方躲避一下。然而,暴風雨結束後等上半個小時再出門,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