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

  歷史故事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取材於真實發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節的連貫曲折,語言的生動形象,為我們還原出真實的歷史情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借鑑!

  篇一:趙括紙上談兵

  公元前263年,秦昭公派大將王齕進攻韓國的上黨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長治市一帶。上黨的守將不願意歸降秦國,就把上黨的地圖獻給了趙國。上黨的百姓也紛紛湧向趙國,一時間,趙國的長平,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市,成為了秦國下一個進攻的目標。

  這時,趙國的大將趙奢已經去世,丞相藺相如又在重病之中,趙孝成王只能派老將廉頗領兵二十萬去守長平,一邊安撫韓國的難民,一邊抵禦秦國的軍隊。

  廉頗身經百戰,在與秦兵幾次交手遇挫的情況下,趕緊改變戰術,依託有利地形,堅守營壘,暫不應戰。秦軍幾次來攻,廉頗始終不予理會。

  王齕的軍隊被抑制住了,而且,兩軍的對峙足足持續了三年。

  王齕無奈,只好向秦昭公報:“大軍長期駐紮在這裡,恐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辦好呢?”

  秦昭公也很著急,就向自己的丞相范雎問計。

  范雎說:“大王不要著急,臣有一個辦法,可以讓趙國撤換主將廉頗。”

  過了幾天,在趙國的宮廷、都城邯鄲以及趙國的軍隊裡,到處都散佈著關於廉頗的謠言。謠言說:“廉頗年紀大了,怎麼還敢與秦軍交戰呢?要是讓年富力強的趙括帶兵,早把秦軍擊敗了。”

  謠言裡所說的趙括,就是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他從小喜讀兵書,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自詡天下第一,連他的父親都不在話下。

  其實,這些謠言都是范雎派人用重金買通了趙國的貴族,又由他們散佈出去的。趙孝成王被迷惑住了,居然真的打起了用趙括替換廉頗的主意。

  他問趙括:“你能打敗秦國的軍隊嗎?”

  趙括狂妄地回答:“要是秦國的白起來了,我也許會考慮一下如何與他交戰。如今來的是王齕,我一戰便可以擊敗他!”

  趙孝成王聽了他的話,十分高興,馬上拜趙括為大將,讓他去接替廉頗。

  趙括的母親知道了這件事,趕緊給趙王上了一道奏章,勸他取消自己的決定。奏章上講,趙括的父親生前曾對她說過這樣的話:“趙括這個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兒戲,只會空談,不懂實戰,將來,趙國最好沒有戰爭,如果有戰爭,讓他來統率三軍的話,趙國的命運恐怕就會很悲慘了。”

  可趙孝成王哪裡還聽得進去這樣的話,竟又調兵二十萬,讓趙括領兵趕往長平。

  趙括手裡有四十萬大軍,聲勢十分浩大。他對手下人說:“廉將軍太保守了,秦軍有什麼好怕的,如果他們再來進攻,我們就迎頭打回去,一舉擊敗他們,然後再乘勝追擊!”

  秦國的丞相范雎見自己的離間計成功了,就讓秦王祕密派白起接替了王齕。白起一到長平,就設下了埋伏,然後又故意打了幾個敗仗,讓趙括自覺用兵如神。趙括哪裡知道是計,一路追趕秦軍,把四十萬大軍帶到了秦軍的埋伏圈裡。

  白起一聲令下,秦軍迅速地把趙括包圍了起來。趙括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之後,終於熬不住了,就想帶兵殺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給射死了。

  趙軍聽說主將死了,紛紛扔掉武器,向秦軍投降,後來他們全部被秦始皇活埋了。

  篇二: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篇三:晉文公退避三舍先禮後兵

  周朝王室發生了內亂,周天子襄王逃到鄭國,派人給齊、宋、陳、衛等國送去了訊息,說京都被狄人佔了。各國諸侯收到訊息便各自派人去鄭國慰問天子,可是卻沒有人提出替他打回洛陽。

  這時,有人向天子提建議說:“秦晉兩國國力強盛,而且兩國國君都想成為霸主。秦國有蹇叔、百里奚、公子縶,晉國有趙衰、狐偃、胥臣,他們都有著號召大小諸侯、扶助天子的能力。不妨派他們去收回京都。”於是周天子便派使者分別去了秦晉兩國。

  晉文公聽說天子逃難了,馬上想要帶領軍隊打到洛陽去。可是當他的兵馬剛要動身的時候,秦國的軍隊已經到了黃河邊了。晉文公立刻派人去見秦穆公,向其表明晉國已經派兵出發了,不必勞煩秦國了。於是秦穆公便撤回了兵馬。

  這時,蹇叔、百里奚說:“晉國不願意我們發兵,恐怕是擔心我們搶了他的功勞吧!不如我們也一起去看看。”

  秦穆公說道:“這個我知道,只不過重耳剛剛做了國君,一點功勞都沒有,這次就把護送天子的機會讓給他吧!”於是秦穆公派人去慰問了天子,自己帶著兵回到了秦國。

  晉國的兵馬打了勝仗,將周天子順利送回了京都。周襄王大擺筵席犒勞晉文公,並將京都附近的四個城池送給了他作為禮物。從此,晉國在京城也有土地了。

  晉文公剛從洛陽回來,宋國便來請求救兵。宋成公讓公孫固來見晉文公,原來楚國派成得臣為大將,率領著陳、蔡、鄭、許四國的諸侯來攻打宋國。

  晉文公馬上召集大臣商議,將軍先軫說:“楚國是南方蠻族,經常仗著自己的國力欺負別國。您要想成為中原的霸主,這可是個很好的機會。”

  狐偃說:“曾國和衛國本來跟我們就不友好,最近又歸附了楚國。我們不如先攻下這兩國,那時楚國一定會派兵營救,這樣便能解了宋國的危機。”於是晉文公便答應了公孫固的請求,讓他先回到了晉國。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攻下了曹國和衛國,楚成王得到了這個訊息,馬上下令讓成得臣回去。成得臣覺得很快就能攻破宋國,因此十分不願意退兵,於是他向楚成王報告說:“請再等幾天,打了勝仗便回去。”

  楚成王見成得臣不聽命令,心裡非常不高興。有個大臣說:“晉國國力強盛,晉文公有著成為霸主的野心。我們最好還是讓成得臣當心點,不要和晉國發生衝突,如果能夠講和,最後說不定還能得到一個平分南北的局面。”

  楚成王於是再派人去通知成得臣。

  成得臣見楚成王一直催促自己,而且宋國又死守著城門,於是他下令停止攻擊,可是又不好意思馬上退兵。他派人去和晉文公說:“如果您能夠恢復曹國和衛國,我就不再攻打宋國,咱們握手言和。”

  狐偃聽完就罵道:“他還沒有攻破宋國呢,竟然先來讓我們恢復已經滅亡的國家,真是異想天開。”於是他把成得臣的使臣扣押,只將手下的人放了回去回話。

  為了打擊楚國,晉文公一方面派人去聯絡秦國和齊國,請他們來幫忙一起抵禦楚國,另一方面通知衛國和曹國的國君,讓他們和楚國斷絕來往,許諾將來一定恢復他們的王位。於是,這兩位亡國的君王便寫信給成得臣,自己甘願歸附晉國。成得臣見了信非常生氣,他索性不打宋國,直接領兵奔著晉國來。

  晉國大將先軫一瞧楚國人過來,就打算立刻開戰。狐偃攔住他說:“當初主公在楚王面前曾經說過,一旦兩國開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所以今天不能失信。”將士們都反對。

  狐偃接著說:“我們不能忘了當初楚王的好意。退避三舍是向楚王表示好意,並不是害怕成得臣。如果他們就此退兵或者不再追上來的話,我們兩國就很容易講和了。如果他們仍然窮追猛打,那麼理就在我們這邊了,將士們打起仗來也更有力氣,這樣對我們來說不是更有利嗎?”

  大家認為狐偃的話很對。晉文公吩咐軍隊向後撤退,一口氣就退了三十里。可是楚軍依然在向前行進,於是晉軍再向後退了三十里,離楚軍已經很遠了。可是晉文公接到訊息,楚軍又跟上來了。這樣晉軍又向後退了三十里,總共後退了九十里,實現了當初“退避三舍”的諾言。晉軍到了城濮駐紮下來,不再往後退了。這時秦國、齊國和宋國的軍隊也陸續到了。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