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人物故事內容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是向青少年讀者介紹中國歷史的讀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郭子儀手下有一名大將叫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中立過戰功。他不滿意唐王朝對他的待遇,發動叛變,派人跟回紇和吐蕃聯絡,欺騙他們說,郭子儀已經被宦官魚朝恩殺害,要他們聯合反對唐朝。

  公元765年,僕固懷恩帶引回紇、吐蕃幾十萬大軍進攻長安。僕固懷恩到了半途上,得急病死了。回紇和吐蕃大軍繼續進攻,唐軍抵抗不住,回紇、吐蕃聯軍一直打到長安北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長安也受到威脅。

  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動了。宦官魚朝恩勸代宗再一次逃出長安。由於大臣反對,才沒有逃走。大家都認為,要打退回紇、吐蕃,只有指望郭子儀。

  那時候,郭子儀正在涇陽駐守,手下沒有多少兵力。他一面吩咐將士構築防禦工事,不許跟敵人交戰。一面派探子去偵察敵軍的情況。

  根據偵察到的情況,回紇和吐蕃兩支大軍雖說是聯軍,但是也在鬧不團結。他們本來是僕固懷恩引進來的,僕固懷恩一死。誰也不願聽誰的指揮,兩股力量捏不到一塊兒去。

  郭子儀知道這個情況,決定採取分化敵人的辦法。回紇的將領過去跟郭子儀一起打過安史叛軍,有點老關係。郭子儀就決定先把回紇將領拉過來。

  當天晚上,郭子儀派他的部將李光瓚偷偷地到了回紇的大營,去見回紇都督藥葛羅。

  李光瓚跟藥葛羅說:“郭令公派我來問你,回紇本來和唐朝友好,為什麼要聽壞人的話,來進攻我們呢?”

  藥葛羅奇怪地說:“郭令公還活著?聽說郭令公早已被殺,你別騙人了。”

  李光瓚告訴藥葛羅,郭令公現在就在涇陽。但是回紇將領說什麼也不相信。他們說:要是郭令公真在這裡,那就請他親自來見個面。

  李光瓚回到唐營,把回紇人的懷疑向郭子儀回報了。郭子儀說:“既然這樣,我就自己去走一趟,也許能勸說回紇退兵。”

  將領們都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但是又認為讓元帥親自到敵營去太冒險。有人提出,派五百個精銳的騎兵跟郭子儀一起去,萬一回紇人動起手來,也有人保護。

  郭子儀說:“不行!帶了這樣多兵去,反而會壞事。我只要幾個人陪我一起去就可以了。”

  說著,就命令兵士給他牽過戰馬來。

  郭晞上前攔住他的馬說:“您老人家現在是國家元帥,怎麼能這樣到虎口去冒險呢。”

  郭子儀說:“現在敵人兵多,我們兵少,要真的打起來,不但我們父子兩人生命難保,國家也要遭難。我這回去,如果和他們談判成功,那就是國家的幸運;即使我有什麼三長兩短,還有你們在嘛!”

  說著,他跳上了馬,揚起鞭子把郭晞攔馬的手打了一下。

  郭晞一縮手,馬就撒開蹄子跑了。

  郭子儀帶著幾個隨從兵士,騎馬出了城,向回紇營的方向走去。兵士們一面走,一面叫喊:“郭令公來了!”“郭令公來了!”

  回紇兵士遠遠望見有幾個人騎馬過來,又隱約地聽見兵士的吆喝聲,連忙報告藥葛羅。藥葛羅和回紇將領們大吃一驚,命令兵士擺開陣勢,拈弓搭箭,準備迎戰。

  郭子儀帶著隨從兵士到了陣前,他們摘下頭盔,卸掉鐵甲,把槍扔在地上,拉緊馬韁,緩緩向回紇營靠近。

  藥葛羅和將領們目不轉睛望著來人,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啊,真是令公他老人家!”說著,大夥一起翻身下馬,圍住郭子儀下拜行禮。

  郭子儀跳下馬來,走上去握住藥葛羅的手,和氣地對他說:“你們回紇人曾經給唐朝立過大功,唐朝待你們也不錯,為什麼要幫助僕固懷恩鬧叛亂呢。我今天到這兒來,就為了勸你們懸崖勒馬。我現在是單身到這兒,準備被你們殺掉,但是我的將士會跟你們拼命的。”

  藥葛羅很抱歉地說:“令公別這樣說。我們受了僕固懷恩的騙,以為皇帝和令公都已經死去,中原沒有主人,才跟著他上這裡來。現在知道令公還在,哪會同您打仗呢?郭子儀說:“吐蕃和唐朝是親戚關係,現在也來侵犯我們,掠奪我們百姓財物,實在太不應該啦!我們決心要回擊他們。

  如果你們能幫我們打退吐蕃,對你們也有好處。”

  藥葛羅聽了郭子儀的話,連連點頭說:“我們一定替令公出力,將功補過。”

  郭子儀和藥葛羅正在談話的時候,兩邊回紇將士聽著聽著,慢慢都圍了攏來。郭子儀的隨從一看回紇兵靠近,有點緊張起來,也捱到郭子儀身邊,想保護他。

  郭子儀揮了揮手,叫隨從讓開,接著就叫藥葛羅派人拿酒來。藥葛羅的左右送上酒,郭子儀先端起一杯,把酒灑在地上,起誓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萬歲!兩軍將領萬歲!打現在起,誰要違反盟約,叫他死在陣上!”

  藥葛羅也跟著郭子儀起了誓,灑了酒。雙方訂立了盟約。

  郭子儀單騎訪回紇營的訊息,傳到吐蕃營裡,吐蕃的將領們害怕唐軍和回紇聯合起來襲擊他們,連夜帶著大軍撤走了。

  :白居易進長安

  唐憲宗即位以後,對政治進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絳那樣的正直的大臣當宰相。但是他仍舊寵信宦官。他想討伐藩鎮,用一個宦官頭子做統帥。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對。反對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遺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音guī***人。他擅長作詩的名氣,很早就傳開了。白居易自小聰明,生下來剛六七個月,就能辨認“之”、“無”兩個字,五六歲就開始學寫詩。大概在他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讓他到京城長安去見世面,結交名人。

  那時候,正是朱泚叛亂之後,長安遭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連年戰爭,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當時,長安有一個文學家顧況,很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遇到後生晚輩,常常倚老賣老。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了自己的詩稿,到顧況家去請教。

  顧況聽說白居易也是個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見了顧況,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瞅了瞅這個小夥子,又看名帖,看到“居易”兩個字,皺起眉頭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價很貴,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顧況莫名其妙地數落了幾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了下來,眼睛盯著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到這裡,臉上顯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說:“啊!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住在長安也不難了。剛才跟您開個玩笑,您別見怪。”

  打這次見面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詩才,逢人就誇說白家的孩子怎麼了不起。一傳十,十傳百,白居易也就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取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馬上提拔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左拾遺。

  白居易可不是那種爭名求利、向上級阿諛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斷地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一面在憲宗面前多次直諫,特別是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

  這一回,白居易諫阻憲宗封宦官做統帥,惹得憲宗很氣惱。他跟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來的,怎麼對我這樣不敬,我實在忍耐不住啦!”

  李絳說:“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諫,不怕殺頭,正說明他對國家的忠心。如果辦他的罪,只怕以後沒人敢說真話了。

  唐憲宗勉強接受李絳的意見,暫時沒有把白居易撤職。但是,過了沒有多少天,終於把他左拾遺的職務撤掉,改派別的官職。

  白居易寫了許多詩,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現實的,像《秦中吟》和《新樂府》。在這些詩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勢欺壓百姓的罪惡,有的諷刺官僚們窮奢極侈的豪華生活,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詩歌通俗好懂,受到當時廣大人民的歡迎,街頭巷尾,到處都傳誦著白居易的詩篇。據說,白居易寫完一首詩,總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夠使她聽懂。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說,但是說明他寫的詩歌是比較接近群眾的。

  正因為他的詩反映現實,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來了一些人的咒罵和忌恨。有些人想誣陷白居易,只是一時找不到藉口。

  過了幾年,白居易在太子的東宮裡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殺了。這次暗殺有複雜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誰也不想開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來,首先向憲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緝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這個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主張,狠狠地告了一狀。

  接著,又有一批一向討厭白居易的官員,亂哄哄造謠汙衊,向白居易潑汙水。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是看花掉到井裡淹死的,白居易居然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

  經過這樣羅織罪名,誰也沒法給白居易辯護,白居易終於被降職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當司馬了。

  白居易無辜受到貶謫,到了江州之後,心情十分抑鬱。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叫人一打聽,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彈的。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她訴說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滿腔心事。回來以後,寫下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說: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幾次回到京城,做過幾任朝廷大官。但是當時的朝政十分混亂,像白居易這樣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他把他全部精力傾注到詩歌創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寫了二千八百多首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裡的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