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路得記

  路得記是《聖經》舊約的一卷書,本卷書共4章。記載了波阿斯與路得的相遇、拿俄米的計劃、至近親屬的卸責、波阿斯的愛心、大衛的家譜等。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之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之一

  穀場定情路

        得在拾麥穗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關鍵人物。此人名叫波阿斯,事業有成,家道豐厚,待人溫和體貼,並且還是單身!兩人一碰面,擦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情感火花。似乎路得命運的轉折就要到了,但好戲遲遲不來。第二章的最後一句:“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路得仍與婆婆同住。”眼看季節過了,沒有麥穗可拾了,這倆人到底有戲沒戲呀?

  故事的場景切換到打穀場,打穀場的氣氛熱烈歡暢。昔日的悲涼已經過去,現在是豐收喜慶的時刻了。在大麥豐收的時刻,路得怎樣才能收穫美好的愛情呢?

  一、積極行動-邁出尋求的腳步

  3:1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對她說:“女兒啊,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嗎? 2你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波阿斯不是我們的親族嗎?他今夜在場上簸大麥;3你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卻不要使那人認出你來。你等他吃喝完了,4到他睡的時候,你看準他睡的地方,就進去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5路得說:“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路得記3:1-5***

  暮色降臨,油燈點亮。婆媳兩人面對面坐著,思索下一步該怎樣行。

  拿俄米提出了行動方案,今天你就去打穀場,直接向波阿斯表白!拿俄米的話包含三個部分:其一,對當前情況的分析。“女兒啊,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嗎?”當前的困境是路得沒有安身之處,生活艱辛。“你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波阿斯不是我們的親族嗎?”困境的解決是嫁給“鑽石王老五”波阿斯。這兩個月已經看出他是個好人,而且又是我們家族的親戚,嫁給他錯不了!其二,行動的準備與實施。“你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卻不要使那人認出你來。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時候,你看準他睡的地方,就進去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沐浴、抹膏、更衣是準備,其它的所有細節,諸如時機***吃喝完了***、地點***睡的地方***、動作***掀開腳上的被躺臥***都一一計劃好了。其三,行動方案的前景評估:“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路得會怎樣迴應?不難發現,拿俄米的方案是個半拉子方案,是不完整的。一個好的行動方案,不僅要有如何進入,並且要有如何退出呀?深更半夜,一個年輕女子在野外,鑽到一個男人的被子裡,躺在他腳前。合適嗎?最重要、最關鍵的,見了波阿斯該怎麼張口,怎麼向他求婚才是合宜的,你不教給我,卻說“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你不是在忽悠我吧?有沒有搞錯,是我想向他求婚,不是他求我耶。他怎麼能告訴我下一步怎麼做呢?要是人家波阿斯不願意呢?他把我誤會成一個道德敗壞的女子怎麼辦?路得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拿俄米的提議,可路得竟然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就痛快地答應,“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為什麼?

  首先路得知道,婆婆愛她。

  婆婆是為她找安身之處,而不是為自己找養老的地方。拿俄米說:“波阿斯不是我們的親族嗎?”這裡的“親族” 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親戚”。請對照在第2章20節,拿俄米評價波阿斯時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她用的是“親屬” 這個字的意思包含“救贖者”,就是說波阿斯有按照“兄終弟及”規矩,娶拿俄米為妻,把拿俄米贖出來的權利和義務。但在這裡拿俄米沒有用“救贖者”這個詞,而是意味深長地用了“親戚”這個詞。這個微妙的變化,路得馬上就明白了。婆婆特意用這個詞告訴路得,不要管我,你還年輕,去追求屬於你的幸福;波阿斯是我們族人中一個靠得住的好親戚,放心,嫁給他沒錯兒!

  路得也明白,婆婆已經下了決心,捨棄自己利益來幫助她。

  婆婆告訴路得沐浴、抹膏、更衣,做好準備。現代讀者看到這些話,會覺得是要路得打扮自己,穿性感的內衣,灑濃郁的香水,以此來吸引男人,彷彿是個美人計。實際上並非如此,別忘了路得是個寡婦,丈夫去世的時間不長,心中還會常有隱痛。按當時的風俗,丈夫死後,經過一段守喪的時期,遺孀沐浴、抹膏、更衣,這三件事放在一起,是一種禮儀。表示從痛苦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撒母耳記下12章20節有類似的記載,當大衛王從兒子生病死亡的痛苦中走出來的時候,他起身沐浴、抹膏、換了衣裳。這裡是婆婆向兒媳婦如此提議,好像中國文化中,婆婆對喪夫的兒媳說,“你再往前走一步吧”。表示婆婆自願放棄婆婆的特權,給媳婦自由,生怕拖累了她。這樣的婆婆,世間少有啊!

  路得更瞭解,婆婆與耶和華神有美好的關係。

  從2章20節,拿俄米向神發出感恩和讚美時起,拿俄米已經與神和好,在倚靠神仰望神的信心之路上穩步前行。這兩個月來,拿俄米必定是常常帶著路得在神面前祈求、禱告、感恩。拿俄米與路得的關係,早已超越了婆媳關係,拿俄米不僅是路得走信仰之路的引路人,更是路得屬靈的導師。在今天的故事裡,婆婆拿俄米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耶和華神的女先知。整個故事,以拿俄米的預言開始,“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這裡的“他”,看上去指波阿斯,其實更是指在這一切的背後,掌管全部程序的神***與二章2節中的“他”相似***。人能策劃的,就這麼多了,接下來的全都交託在神的手裡,相信神有最好的安排。整個故事也以拿俄米的預言結束,“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拿俄米滿懷人的愛,又帶著神的權柄向路得發出指令,路得心悅誠服,義無反顧地回答:“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就是相當合理的了。

  在走信心道路的時候,必須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只要清楚是神的帶領,就應該沿著神所指示的方向前進。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我們是有限的,無法預知未來,而神掌管明天,掌管一切,我們要在信心中跟隨,不疑惑、不動搖。約書亞領以色列過約旦河時,抬約櫃的祭司的腳踏人水中,河水就立起成壘,大軍從乾地走過。若是坐在河邊消極等待,可能永遠過不去。神是愛,神是萬福之源,他願意把豐盛的恩典賜給他的兒女。但我們必須積極行動,竭力追求,才可能真正得著。我們的追尋不會落空,因為神有應許:“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7:7***。”

  救恩是神賜給每個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和生命之主的人的禮物,是白白賜下來的。但救恩之路卻是要我們努力奔走,付上代價的。

  耶穌說得明白:“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路得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她順服神的帶領,她放下個人的得失,她採取積極的行動,使神的旨意成就在她的身上。一千多年後,神的使者在拿撒勒城對一個叫馬利亞的處女講話,“你要懷孕生子”。馬利亞的回答如同路得,“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1:31,38***。”這兩位奇女子的美好見證,青史留名!

  ·婆婆覺察機會,三項提議縝密計劃,由神引導。

  ·媳婦順服指教,一口承擔勇敢前往,以愛應答。

  二、大膽表白-抓住上帝的應許

  6路得就下到場上,照他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7波阿斯吃喝完了,心裡歡暢,就去睡在麥堆旁邊。路得便悄悄地來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8到了夜半,那人忽然驚醒,翻過身來,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腳下。9他就說:“你是誰?”回答說:“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10波阿斯說:“女兒啊,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11女兒啊,現在不要懼怕,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12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13你今夜在這裡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

  14路得便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就起來了。波阿斯說:“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15又對路得說:“開啟你所披的外衣。”她打開了,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幫她扛在肩上,她便進城去了。***路得記3:6-15***

  方案既定,馬上行動。路得沐浴、抹膏之後,穿上長大寬鬆的外衣,蒙上頭,遮住臉,在朦朧的月色中來到打穀場。

  波阿斯干完活兒,就去睡在麥堆旁邊。這句話的原文中,在麥堆這個詞上,有遠處和邊緣的意思。英語NIV的翻譯“at the far end of the grain pile”更符合原文的意境。試想,若波阿斯就在麥堆近旁,與許多其他人等,混睡在一起,路得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嗎?是什麼風,把他獨自一人吹到遠遠的麥堆盡頭呢?從這個看似不起眼兒的細節,我們看到了神的手。不是恰巧,不是偶然,是出於神的計劃。

  波阿斯半夜醒了,突然發現腳下躺了個人,看不清臉孔,但聞到女子身上的香氣。立刻問:“你是誰?”此時是對路得最大的考驗,她一直睡不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婆婆拿俄米給的錦囊妙計已經全部使用完畢。接下來怎麼作?拿俄米許諾的是,“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婆婆的話似乎不靈,波阿斯非但沒有告訴路得所當作的事,反而提出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你是誰?”而路得回答及其精彩:“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

  這個回答有三部分,第一,解釋我是誰。我是你的婢女路得。婢女的地位雖不高,但婢女不是奴隸,婢女是可以與主人結婚的。第二,解釋我做了什麼。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蔽我,這是對路得剛剛做的事所作的解釋,她掀起了波阿斯腳前的衣服,蓋在了自己身上。她為什麼敢這麼做呢?因為波阿斯對路得有過親口承諾。在第2章12節,波阿斯對路得說過,“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在希伯來文中,“翅膀”***保護之意***與“衣襟”是同一個字***kanap***。一語雙關,你的衣襟就是耶和華的翅膀啊!第三,解釋我這樣做的緣由。你有這個責任,因你是我至近的“親屬”。這裡路得用的字是“救贖者”,她強調的是波阿斯有救贖婆婆拿俄米的責任。婆婆讓她別管自己,路得卻把婆婆放在心上。路得委婉而清晰地表達了嫁給波阿斯的心願。一答三解,一石三鳥!

  這麼高明的回答從哪裡來的?正如拿俄米預言的,“他必告訴你”,這個他不是別人,只能是神自己。路得的回答顯出屬天的智慧,簡潔明瞭,有理有情,莊重得體,這個回答,絕了!

  波阿斯是何等聰明練達之人啊,路得的話一入他耳,馬上知道這不是出於一個小女子,而是出於神。之前路得從拿俄米的計劃裡聽到了神的預言,路得立刻說:“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現在波阿斯從路得的回答裡聽到了神的命令,波阿斯同樣地說:“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他說自己是路得至近的親屬,願意為路得盡親屬的本分。這裡的“親屬”,用的都是“救贖者”這個字。神的心意是救贖,他願意做神手中的器皿,把神的恩典傾倒在路得身上。

  暗夜中,穀場上,一問一答,頃刻之間,心中靈犀貫通,曠世奇緣定情。

  沒有一個字提到愛,沒有一個字提到情,但濃濃的愛意,深深的戀情已蘊藏其中。這種含蓄而真誠的美,令人感動。路得無疑是年輕美麗的,但波阿斯所看重的,是她的賢德。路得沒有去追年輕的富二代,為了婆婆,甘願冒被人誤解的危險來見他,這讓波阿斯大為感動。故事中的三個人都是有愛心的人。拿俄米,不顧自己,給媳婦自由,是愛;路得,嫁自己來贖婆婆,是愛;波阿斯,捨棄財產,降卑自己,娶一個孤苦的外邦女子,是愛。他們的愛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為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利益。愛是什麼?聖經告訴我們,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愛是付出,愛是捨己。從他們三個人的愛中,我們看到了神的愛,這種高尚的愛,最終在耶穌基督裡得到了昇華。我們通常在追求愛的時候,想的都是得自己的好處,讓對方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也會做一些好事,做的不多,但是記得特別牢!人就是這樣,傷害了別人,自己不記得;別人傷害了自己,記一輩子。別人給自己的恩惠,不記得,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對別人做了一點好事,不僅長久回味,而且常常放大!所以我們與朋友相處,或是配偶之間,總是覺得對方虧待了自己,心中常存對別人的怨恨。

  新約聖經上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在愛別人的事情上有虧欠,我們愛別人愛得不夠,永遠不夠!夫妻關係出問題,根本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在愛上有虧欠!波阿斯答應娶路得,這明明是他施恩惠給路得嘛,可他對路得說:“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

  什麼叫“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呢?有兩層意思,其一,路得所施的恩。她先前向婆婆施恩,供養她;她末後向波阿斯施恩,嫁給他。波阿斯沒有恃財自傲,他為路得這樣一位年輕美麗又賢德溫柔的女子願意嫁給他而感恩。其二,路得領受的恩。因為路得做了神所喜悅的事,神祝福她。神先前讓她拾麥穗時收穫豐富,是恩典;神末後讓她因婚姻而得到救贖,是更大的恩典。波阿斯知道神在透過他向路得施恩。不是波阿斯的恩,而是耶和華的恩,他把榮耀歸給神,而認為自己不配,在愛中是有虧欠的。波阿斯這個幫助別人的人,有這樣真誠的感恩之心,讓我們感動啊。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效法啊!

  路得看似走了一步險棋,卻走在了神的心意當中,是一步轉危為安的好棋。路得的舉動,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特殊境遇中的超乎常理的行為。

  這段故事的精意,在於揭示了路得這個弱女子,在信心之中所發出的極大的勇氣。前面我們說路得,積極行動,邁出尋求的腳步;是說要在信仰的路上要主動,要抓住時機。現在要學的是,在信仰的路上要勇敢,要敢於把自己交託在神的手裡,按神的帶領往前走。路得的大膽告白,出自她對上帝的信心。她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放下自己的一切。她走的路,是蒙福的路。

  ·憑信交託,衣襟化作翅膀,投靠耶和華大得賞賜。

  ·因愛捨己,婚姻成為救贖,恩待困苦人必蒙祝福。

  三、安坐等候-進入信心的平安

  16路得回到婆婆那裡,婆婆說:“女兒啊,怎麼樣了?”路得就將那人向他所行的述說了一遍,17又說:“那人給了我六簸箕大麥,對我說:你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18婆婆說:“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路得記3:16-18***

  天矇矇亮的時候,路得回到家中,向婆婆彙報情況。拿俄米指示了四個字,“安坐等候”。和故事一開始相比,拿俄米的行事姿態,一百八十度轉變,從積極進取,轉為靜心觀望。她為何如此篤定,預言“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因為她從波阿斯所言所行看到了神的心意。先看波阿斯的誓言,他不僅以神的名義祝福路得,更是“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為路得“盡本分”,他的思慮已經完全被神掌管。再看波阿斯的計劃,他讓路得躺到天快亮,到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回家。表示他非常懂得掌握時機和分寸。若馬上讓路得走,夜深天黑有危險;等天大亮再走,會被別人看見,傳出閒話百口莫辯。路得一走,他也會立刻採取行動,他明白要趕在訊息傳出去之前,辦好一切手續。三看波阿斯的行動,他撮了六簸箕大麥給路得帶回去。這六簸箕大麥算什麼?聘禮嗎?連個包裝都沒有,用路得的外衣裹著。想想看,路得氣喘吁吁地扛個大包回家,婆婆,這是他送的聘禮!不像那麼回事兒啊!重要的是那句話,“你不可空手回去”。這是神藉著波阿斯對拿俄米說的話!第一章21節,拿俄米曾經抱怨:“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這六簸箕大麥告訴拿俄米,神從未離棄她;她將從兩手空空轉為恩福滿溢。

  六簸箕大麥折射出波阿斯的為人。他這個人不擅言辭,不說甜言蜜語,實誠厚道。他表達愛的方式是什麼?把自己有的好東西給愛人,為所愛的人做事。他用行動表達他的愛。我們做弟兄的要學習啊。有研究資料表明,在家裡願意做家務,洗碗的丈夫活得長!我想若是你肯洗鍋,那肯定更長!當弟兄們在家裡辛勤地勞動時,姊妹們要明白,那是先生愛意的表達呀。

  六簸箕大麥到底有多少?無法精確考證,但這並不重要,因為這只是一個象徵,表示神的恩典豐沛。六簸箕是多的意思,已經到了路得所能運載的極限了。

  神的恩典有多少?你能拿多少就有多少!神的恩典永遠夠用!

  神的恩典使人興奮,神的恩典也使人安靜,因為在神的恩典中有永久的平安。拿俄米從波阿斯的誓言,波阿斯的計劃和波阿斯的行動中看到神施恩的手,她就有了平安,她知道下一步,就是安靜在神的手中等待。等候耶和華,是走信仰之路的重要功課。詩篇130篇說:“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賽亞書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

  ·神的恩典夠用,在困境中相信神有預備。

  ·神的時機佳美,在等待時明白神已動工。

  走信仰的道路有三個要素,第一是要抓住機會,努力尋求。明白神的心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不懈地追求。第二是要鼓足勇氣,大膽宣告。勇敢地從神的應許中支取力量和能力。第三是要耐心等待,永不放棄。知道神有神的時間,神的旨意必定成就。遇到困難不懷疑,不抱怨,堅持到底。路得、波阿斯、拿俄米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願我們沿著先賢的腳蹤而行。

  走信仰道路的三要素:機遇、勇氣、忍耐。

  ·不懈地追求,在神的帶領中辨明方向。

  ·勇敢地宣告,在神的應許中支取力量。

  ·耐心地等待,在神的掌管中不慌不忙。

  第三章以拿俄米在信心中的預言結束,滿懷希望。但我們的思緒,卻仍然掛在半空。別忘了這中間還有一個人呢,此人比波阿斯的關係更近。若是他插一槓子的話,波阿斯豈不就沒戲了?

  穀場驚夢訴衷腸,

  藏身寶翼心飛揚;

  已知兩情深相悅,

  還需一人再磋商。

  之二

  往田間去 得 2: 22-3: 23

  我們在學習“路得記——愛的跟隨”時分析了各個人物,我們總結出:父親以利米勒代表走錯路的信徒;拿俄米代表轉回的信徒;俄珥巴代表半途而廢的人;路得代表與主連屬為一的信徒。往摩押地去這條路對我們來說是走不通的,是自找苦吃的路。回到伯利恆這條路是依靠神的路,是一條通達的路,是信徒的蒙福路。路得決心走上這條路,神的賜福就臨到了她。

  一、伯利恆的田莊

  伯利恆城的意思是“糧食之家”。拿俄米這次回到伯利恆,她本人雖是那樣悽慘,但伯利恆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十年前他們離開時是遍地饑荒,現在卻“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得一22***;她們離開伯利恆是痛苦的開始,現在回到伯利恆是蒙福的開始。

  伯利恆是她們的轉折地,拿俄米在這裡從苦境轉回;路得在這裡得蒙主的大賞賜,找到終身的歸宿;波阿斯在這裡找到他的佳偶;並且,在士師時代,整個以色列國都充滿混亂與敗壞,而伯利恆這一片土地卻是充滿了繁榮、慈祥、歡樂的景象;更重要的是,當時神的工作中心是伯利恆,他要藉著住在這裡的一群活在愛中的人,特別是波阿斯與路得兩人愛的結合,產生一個生命——後來的大衛王,將整個以色列從黑暗和痛苦中拯救出來。

  伯利恆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因為神拯救人類的工作是從伯利恆開始的。《路加福音》二章10-11節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資訊,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大衛的城”即伯利恆城,這裡也是神向人顯明他無比大愛的起點。

  伯利恆象徵今日的教會。教會在地上的功能是“糧食之家”,將“天糧”——主耶穌供應給世上的人。神的工作中心是教會,他今天是藉著教會做拯救世界的工作。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必須參與教會活動,愛教會,看教會是自己的家,不能因在教會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而遠離教會。昔日拿俄米遠離伯利恆,成了她痛苦的開始,她返回伯利恆,成了她蒙福的開始;照樣,一個遠離教會的人,屬靈的生命和道路必不亨通,惟有當他回到教會,熱愛教會時,他才能蒙神的祝福,並且成為神賜福給世人的管道。

  二、心志與生活

  路得所說堅決跟隨拿俄米的話,實在是發自肺腑,感人至深。但心志不能代表一切,心志不過是開端,如何將美好的心志化成事實卻是更重要的。路得的行動正是表明她的決心,她以實際行動與生活將她的決心證明並實現出來。若沒有路得實際跟隨的生活,她不僅會成為拿俄米的累贅,並且她的結果一定會比俄珥巴更悽慘,而她那動人的誓言也將完全失效。

  許多基督徒也曾立下美好的心志,但缺少了實際跟隨主的生活。我們當知道:心志是火熱的,生活卻是冷酷的;心志不過是方向的確定,正確的生活才是實施;心志十分動人,生活卻是平凡的。路得的偉大,不僅是她跟隨的心志熱如火,並且在火熱的心志中一直保持冷靜的心,去迎接人生中一切卑微和細小的事物。所以當她到伯利恆後不久,立刻就向婆婆說:“容我往田間去……拾取麥穗。”***得二2***去作那卑微細緻拾麥穗的工作。

  弟兄姊妹,我們曾樂意將自己奉獻給主,也曾願在世上作個跟隨主的人,我們今天的情景如何?當我們唱詩禱告的時候,何等願意說“一切全獻上”,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前面有沉重的十字架,有更艱難的生涯,我們願否走這條路?我們是否甘心樂意背十架跟隨我們的主呢?我們這奉獻一切給神的人,我們對主是否全貞呢?

  拾取麥穗這工作是相當辛苦的,整天彎著腰,揀取地上的麥穗,放進兜裡,揀得越多,負擔越重,加上炎熱的太陽將人晒得汗流浹背。路得卻勇敢地忍受一切,謙卑、無私地每天做這勞苦的工作,養活婆婆和她自己。但神卻在此時做了一個“巧遇”的安排。聖經說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那塊田裡”***得二3***,而“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得二4***,接著透過聖靈的引導,波阿斯遇見了路得。

  在這段精彩的會面中,波阿斯對路得展現了無比的慈愛和恩典。他對路得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得二8***多麼肯定的語氣,多麼善意的保證,多麼中肯的忠告,路得內心怎能不受感動呢?

  他進一步對路得說:“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得二9***從波阿斯的話裡可以看出,同情的語氣似乎更濃更深了。這些話像早晨的露水,潤澤路得久已枯萎的心田,她似乎忍著眼淚,俯伏在地叩拜,很久說不出話來。

  波阿斯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得二11***波阿斯越說越激動。他繼續說:“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得二12***

  波阿斯從監***中,更證實了他的耳聞。路得以謙卑的態度博得人對她更深的同情。她工作勤奮,很少休息,不停地在田間工作,日頭的煎熬似乎不能難倒她。她緊緊地把握著時機,盡力地去做。是什麼力量促使她那樣勤勞?是為了報答婆婆的愛?還是因苦難煉成了她堅毅的性格呢?窮困的環境沒有使她氣餒,她再接再厲地好自為之。

  波阿斯決沒有想到他本身就是神對路得的賞賜。他更不會料到那“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竟是他的衣襟***得三9***。神對路得的祝福日後完全由他自身來應驗。

  我們看,波阿斯對路得何等有愛心,不但收留她、看顧她、恩待她,還保護她、愛她,而路得是那麼卑微、可憐、孤單無助。弟兄姊妹,這不正是我們的主為我們所做的麼?他降生在伯利恆,他滿有豐富的能力、無比的慈愛,要拯救我們這卑微可憐、有罪的人。波阿斯恩待路得,遠遠超過路得所應得的,他那無微不至的愛,正是我們的主在我們身上所做的。我們應該感激我們的主,讓人間存留波阿斯這樣細膩的愛,使我們由此看到主奇妙的大愛,像路得經歷波阿斯對她的愛一樣,使我們天天從生活中體驗,漸漸走進主的懷抱。

  路得真誠感激波阿斯對她的慷慨仁慈,她謙恭地俯伏叩拜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得二10***她又謙卑地說:“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得二13***這是真心毫無造作的話,這種純真的謙恭,這種溫柔貞潔,是女性最寶貴的美德。這美德在神眼中是極其寶貴的***參:彼前三4***。願神幫助每一個女子培養這種美德。

  顯然波阿斯對路得的照顧越來越細膩。他邀請路得和他及僕人一起用午餐。他還吩咐工人要多給她一些。路得吃完了,起身回到田間繼續工作時,波阿斯暗暗對僕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並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她。”***得二15―16***

  於是路得繼續工作到傍晚。她把所拾取的麥穗稱一稱,竟收了約一伊法大麥***約20公斤***。波阿斯看來是個仁慈、細膩、會替人著想、溫文爾雅的人。現今像波阿斯這樣的男人越來越少了。現今的男人認為仁慈、文雅是女人味,他們寧可粗線條一點,認為這樣比較有個性,這是錯誤的。據社會調查顯示,女人最心愛的物件,就是具備良善及文雅風度這兩個條件的男人。基督徒弟兄應當求神幫助你們培養這些好品格。

  三、跟隨生活的榜樣

  路得來到猶大的伯利恆以後,她的生活態度是跟隨主之人生活的好榜樣。其特點有三:

  1. 冷靜地接受殘酷的現實。路得來到猶大地之初,可以說,“現實”對她比她在摩押地時更殘酷、更可怕。因她不僅是一個死了丈夫,落在貧窮、孤單之中的可憐女子,而且她如今是來到外國異族人之中。她要想在這樣一個“現實”中求生存,就必須知道如何認識這個“現實”和如何應付這個“現實”。

  路得如何面對她的現實呢?她不是以消極的方式去躲避,終日躲藏在家中,依靠拿俄米的護蔽或是等候別人的同情和救濟。她主動地向婆婆說:“容我往田間去”,她不甘束手待斃,任由現實宰割她,她要竭力改變這個殘酷的現實。

  但是另一方面,她並不存盲目的樂觀心理,以為現實的困難可以因她的愛心瞬間解除。她知道目前她所能做的,只是最卑微的拾取麥穗的工作,她若不殷勤,就無法免去飢餓的威脅。不單如此,她也不因有敬愛婆婆之心而炫耀自己,她一直不忘自己是一個“外邦人”***得二10***,所以她感到即使是“拾麥穗”的工作,也是神給她的恩典,是她不配得的。難怪後來波阿斯略微給她一點體貼和照顧時,她就會感動得“俯伏在地叩拜”了***得二10***。

  有時我們面對可怕的現實處境時,若我們冷靜地觀察,總可以發現神已為我們開了一條出路,它並沒有那麼可怕了。如果我們勇敢地、盡心竭力地勉勵自己去與可怕的現實爭戰,同時不忘自己的卑微和軟弱,我們就必能經歷主的恩典,並且時時因這恩典而喜樂。

  2. 大膽地應用聖經的原則。路得來到伯利恆之後,她能夠立刻往田間去拾取麥穗,是受兩個力量的引導:

  ⑴ 她明白聖經。有不少人以為舊約是講律法,其精神是重神的公義;而新約是論恩典,其精神是重神的慈愛。其實,無論是舊約或新約,都是介紹神的公義和慈愛。律法的公義中滿了神的慈愛;恩典的慈愛中顯出神的公義。所以在舊約的律法中記載了許多神顧念窮苦人的條例,容許窮人在收割時在田間拾取麥穗,便是其中一例***參:利十九9-10***。所以路得去田間拾麥穗,並不是自己想出來的一條活路,乃是表明她是一個明白聖經真理的人,因此神的話成了她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⑵ 她有活的信心。神的道若沒有活潑的信心調和,就與我們無益了***參:來四2***。若是路得自卑,或是懼怕士師時代“各人任意而行”的凶險社會,以致不敢往田間去,神的話對她有何益處呢?她的處境是可怕的。她雖是軟弱的,但她的信心卻是活的,她相信神必給她開一條又新又活的路。

  3. 不懈的工作熱忱。路得工作的態度不僅是主動的、謙卑的,並且也是熱情不懈的。所以那田間的監管暗中為她作見證說:“是那摩押女子,跟隨拿俄米從摩押地回來的。她說:‘請你容我……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她從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裡坐一會兒,常在這裡。”***得二6—7***。

  我們工作,常幻想有神蹟般的果效出現,或是希望我們的苦境有戲劇性的改變;但是神的榮耀和大能的顯出,其正常的方式卻是漸進的,例如由黑夜到黎明是逐漸的,果樹由發芽到綠葉成蔭也是日生月長的,歡呼的收割,常是因先有流淚撒種;“義人的路”,也“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四18***。不勞而獲不僅在世俗的事上行不通,在屬靈的事上也是如此,因為神決不助人投機取巧。我們“是”什麼人,這件事不由我們自己決定,乃是天生的;但是我們“作”什麼人,卻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因為“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代下十六9***

  四、是巧合,還是神意?

  當路得竭力憑著信心按神的話去生活時,在她的生活中就開始出現了一連串奇妙的事,如經上記著說:

  “路得……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得一22***“路得就去了……她恰巧到了……波阿斯那塊田裡。”***得二3***“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得二4***。

  這些“正是”、“恰巧”、“正從”為什麼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在她的身上,而不發生在別人的身上呢?為什麼在別時不發生,偏偏在這時發生呢?並且,這些“巧合”似乎當時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為什麼後來事實證明卻是“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路得***得益處”呢?***羅八28***

  懶惰人對別人成功的評語是“他真幸運”。但是認識神的人卻相信,這是主的指引與話語的應驗。但願我們不再羨慕別人的幸運,只管努力遵行主的話,因為他應許:只要有“一點力量”,就可以看見“一個敞開的門”***啟三8***。

  路得在這一天之間,特別體會到神豐富的供應。這份豐富供應不但是她親眼目睹的,也是實際獲得的。那天她作得很多,得的也多。這是她經歷裡的轉折點。其實真正的轉折點,是在她跟婆婆空空地來到伯利恆,伯利恆正在收割大麥的時候。神一切的豐富真的等候著她來領取,使她興奮得透不過氣來。由於神豐富的供應,波阿斯慷慨的行為,路得殷勤的工作,已經改善這一個貧困的家,然而這不過是一個蒙福的開端。

  福分有時似乎是很遙遠的,可望而不可及,但有時它的到來卻那麼意外,好像是突然的、偶然的,或是巧合的。其實細心來分析,這些正是神的安排,是必然的,在神的計劃中是完整的。雖然人所看到的,只是區域性的片段,但神的祝福是“奇異恩典,何等甘甜”。從幅度看,這是多方的;從深度說,這是累積的;當事情過後,體驗就會更真切了。

  路得來到伯利恆,是到了神的家,她就得到了豐富的恩典。弟兄姊妹,我們來到主的田中,必不至缺乏。不但有生命水,也有生命糧,可以吃飽喝足。波阿斯如何恩待,路得就如何享受。我們在主的田中,所得各樣靈恩,更是豐滿,雖然我們是不配得的,但我們享受這豐盛的恩典,不是因為我們配,而是因為主愛我們,我們可以大著膽子,放開信心,儘量地接受。

  弟兄姊妹,只要我們肯來到神的田中,神必賜我們豐富的預備。阿們!

  之三

  尋求屬靈生命的供應

       經文:路得記:得2:1/13 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親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是個大財主。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阿,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波阿斯問監管收割的僕人說,那是誰家的女子。監管收割的僕人回答說,是那摩押女子,跟隨拿俄米從摩押地回來的。她說,請你容我跟著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她從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裡坐一會兒,常在這裡。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對他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波阿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路得說,我主阿,願在你眼前蒙恩。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

  尋求屬靈生命的供應

  路得到了波阿斯的田裡,不單是為了物質的供應,更是為了尋求屬靈生命的供應,今天我們只要肯尋求,就一定能夠尋見!太7:7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一:尋求的方法 二:尋求的途徑 三:尋求的態度

  1,藉著聖靈的帶領:2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阿,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聖靈的帶領:容我往田間去,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

  A聖靈的帶領是主動的求告,不是被動的!

  B聖靈的帶領是帶出應許的,是鼓勵的聲音!

  C聖靈的帶領是拾取麥穗,為著生命的需要,是做卑微的的事,不糟蹋屬靈的恩典!

  2,藉著內室的禱告:7她從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裡坐一會兒,常在這裡。基督徒應該知道屬靈的原則:做工要有時,安靜要有時,賽30:15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今天我們基督徒要在安靜中遇見神,賈玉銘牧師:今天教會有三種失蹤的人!聚會中不見,人在心不在。禱告會不見,不知為誰禱告。內室中不見,沒有為教會擺上自己的!我們應當關上門:思想,世俗,情感的門關上。我們應當常常活在內室中!

  3,藉著罪惡的離開:11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離開天然裡面的觀念和遺傳,進到屬天的生命裡面,路9:23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二:尋求的途徑

  1,要常在主裡:8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常在主裡:“住在主裡”,因信與主聯合。常與主交通。享受主的平安。

  2,要跟主前行:9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路得表明是跟在人的後面,實際上他跟在上帝的後面。今天我們要知道我們跟的目標和方向是耶穌,不是跟人,不看環境,不講理由!我們跟的使命是前進,進深,而不是退後,逃避。先知約拿逃避神的使命!

  3,要學會投靠:12得2:12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翅膀是神對兒女的保證,基督徒要常常學會投靠。詩36:7 神阿,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

  三:尋求的態度:12/13

  1,當謙卑的領受: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對他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俯伏在地:表明自己的不配,今天我們常常自以為是,自高自大。叩拜:表明知道自己的蒙恩是恩典,基督徒當知道:“光滑的瓷器來自泥土,一旦破碎就歸於泥土”讓我們多一份清醒,少一份陶醉。多一份合作,少一份孤立!

  2,當真誠的迴應:得2:13 路得說,我主阿,願在你眼前蒙恩。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我主阿”表明路得的人生讓上帝作主宰。“願在你眼前蒙恩”表明我們需要的是蒙恩,我們的蒙恩是在於神的憐憫!“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我們的人生道路中唯有日耶穌來安慰我們!

  3,當竭力的追求:得2:17 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將所拾取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 約9:4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我們基督徒應當追求各種方面的長進!我們都知道我們若不追求,就會淘汰在這個時代!

  慈溪杭州灣教會傳道人:章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