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經濟形勢政治論文格式範文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中國經濟在穩定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經濟金融問題的衝擊。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論中國近年經濟形勢

  [摘要]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中國經濟在穩定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經濟金融問題的衝擊。只有正確處理好這些衝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才持久。在實際中,中國政府在巨集觀調控中採用了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確保中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形勢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446***2013***1-2-0024-02

  一、中國近年的經濟情況: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放慢的趨勢,2011年,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長有所下滑,但經濟平均或者累計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長速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來,中國經濟似乎出現了人們不願看到的通脹趨勢。2011年,一項面向100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問卷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情況比較嚴重***佔73%***或已經非常嚴重***佔15%左右***。這折射出當前大家對通脹有著相當普遍的感受和擔憂。該調查同時顯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認為,明年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是遏制通貨膨脹的進一步加劇。也就是說,儘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脹已經是個嚴重問題,但並不主張將抑制通脹放在首位。

  二、中國政府在應對經濟金融問題時採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在2008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後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時,也帶來貨幣存量的過快增長。2009年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個,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34.63%。貨幣供應量增速大幅高於名義GDP增長率。面對通脹壓力,中國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脹預期”的政策主張,顯然,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那麼如何認識通脹預期,如何認識預期對現實通脹的傳導機制,以及用什麼政策工具來管理通脹預期,就顯得尤為重要。2010年7月份以後,中央人民銀行兩次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適時調整了紡織品、服裝等出口的退稅率。10月下旬以來,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衝擊不斷加重的情況,又及時地將巨集觀經濟政策取向調整為堅持實行靈活審慎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並連續出臺了扶持穩定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強對中小企業支援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下調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10年,我國全國推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理順了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這被認為這是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二個標誌性的一項改革內容。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在進一步推進,在企業改革方面,國有獨資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工作在繼續深化,電信業通過合併調整,形成了三傢俱有全業務經營能力的市場經營主體,航空工業體制改革啟動實施,鐵路投資趨向多元化,在財稅金融價格改革方面,實施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耕地佔用稅暫用條例,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銀行改革穩步進行,修訂了外匯管理條例,外匯管理制度得勁一部完善。調整了成品油和電力價格,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對保障國內能源供給發揮了作用。

  三、建議和結論

  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是有條件的。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的時期,在清醒的認識我們面臨的困難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們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首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外需減弱的因素,也有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累積效應。多年來,面對經濟增長過快,投資消費出口比例關係嚴重不協調的矛盾,面對能源資源消耗大,環境承載壓力大,以及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中央一直希望通過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來適度放慢中國的經濟增長節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2011年經濟增長適度回落,正是中央巨集觀調控所預期的。

  其次,應該看到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綜合國力和抗擊各種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更重要的是經過改革開放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夠利用好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具有有效發揮國家巨集觀調控,調動和組織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最後,我國人口多,市場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還不高,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立足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潛力還十分巨大。無論是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程序,還是推進經濟結構升級、優化,都會創造出許多新的需求。從而,奠定支援中國經濟持續協調較快發展或者較快增長的基礎,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廣闊的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一定能夠很好的應對和化解現代化建設程序中的各種矛盾、風險和困難,更好的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提高供給能力,改善供給結構結合起來,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使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經濟較快發展。情況下,有一個股權性融資和債務性融資的結合點,使得企業總的資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資金利用率

  在確定要進行融資進行新專案的投產時,應當科學、合理地評價分析各個專案能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及風險,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融多少資,以何種方式、何種比率進行融資。在所能籌得資金的範圍內,分析專案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確定各專案投入資金,從而實現企業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防範體系

  企業通過舉債經營,都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特徵,為企業確定合理的財務預警指標及其數值。常用的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已獲利息倍數等。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做到實時監控,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及時為企業經營融資活動作出調整改進,為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做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長期謀求生存與發展,必須對自己的負債經營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規劃自己資金的來源與用途,方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篇二

  淺析當前經濟形勢

  摘 要:近年來,因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中國金融市場雖然並未全面開放,但中國的經濟目前對外依存度高達60%,因而中國對外出口國家經濟出現大幅下滑。根據近期資料和以前經濟危機的比較,對現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形勢;危機;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001-02

  一、中國今年經濟相關情況

  面對近年來國際經濟危機的衝擊,中國的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但是在2009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仍然迅速。以下是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資料情況[1]:***1***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糧食實現連續六年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3 082萬噸,比上年增長0.4%,連續六年增產。油料產量預計增長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類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 509萬噸,增長5.0%。***2***工業生產逐季回升,實現利潤由大幅下降轉為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67%。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 891億元,同比增長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在39個工業大類中,30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3***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增長明顯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 8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4 139億元,增長30.5%,加快4.4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0 707億元,增長27.5%,加快6個百分點。***4***市場銷售增長平穩較快,部分產品銷售快速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 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實際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5***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價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現上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農村下降0.3%。***6***進出口總額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轉升。全年進出口總額22 07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 017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 056億美元,下降11.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96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994億美元。***7***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就業形勢好於預期。全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8 85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75元,比上年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 153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全年城鎮就業人員比上年淨增910萬人。年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49億人,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萬人。***8***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新增貸款大幅增加。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60.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7%,增幅同比加快9.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22萬億元,增長32.4%,加快23.3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38 246億元,增長11.8%,回落0.9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0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6萬億元,同比多增4.7萬億元。

  二、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形勢

  1.國際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首先,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減速對中國產生較大影響,美歐經濟下滑對中國出口的不利影響已經比較明顯。其次,各國反向貨幣政策,使利差格局發生變化,中國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加大。2007年以來,美國步入降息週期。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保持14個月的聯邦基金利率從5.25%下調到4.75%,此後為緩解次債危機的影響,美聯儲分別在10月31日與12月11日將聯邦基金利率各下調25個基點。2008年1月美聯儲在有史以來首次在8天之內連續大幅度降利75個和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3%。3月,美聯儲繼續降息75個基點,至2.25%的三年最低點,4月30日再次調整為2%。最後,美元對歐元等主要貨幣貶值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風險也有所增加。此外,次債危機期間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更趨複雜,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動性明顯增強。同時,國際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災後重建的需求拉動,使控制通脹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2]。

  2.國內經濟形勢分析。首先,中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巨集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強勁。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4%,2009年增長8.7%,同時,偏快的經濟增速得以減緩,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基本消除[3]。其次,投資和居民消費增長,較高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出現回落,在世界經濟增長普遍減緩、物價快速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的GDP跑贏了CPI,而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內的大部分國家,物價漲幅都大大高於GDP的增幅。此外,財政收入增長,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外貿順差過大矛盾緩解,農業保持良好勢頭,都表明中國經濟形勢總體來說是好的。

  但是,中國經濟仍面臨嚴峻的考驗。物價上漲的壓力很大,在世界各國物價普遍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的CPI也一直衝高,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壓力。同時,部分行業,如汽車、鋼鐵、建材、機械等,經營都出現困難,特別是中小企業。據有關統計,2008年一些地方已經有10%~20%的中小企業出現倒閉。部分領域投資增速下滑過快,出口下滑偏快,證券市場過度調整等也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三、應對危機的措施

  危機總是層出不窮,借鑑以前危機處理的經驗,對中國度過經濟發展的危險期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筆者將從亞洲金融危機和日本泡沫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借鑑作用出發,提出一些對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建議。

  亞洲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泰國、印尼、韓國等國,這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中,資產價格上升形成了一定的泡沫經濟,大量吸引短期國際資本影響了經濟的穩定性,國際投機資金針對其經濟金融中的漏洞開展了大規模的衝擊, 終於在1997 年爆發了金融危機。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中國面臨了外部需求不足,就業壓力加大,發展模式受到質疑的困境。1998 年下半年開始出口總額同比下降。加之當時正在開展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產生了大量離崗人員,危機的衝擊加大了就業壓力。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危機國家有相似之處,這種發展模式也受到懷疑,具體表現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金額1998 年開始下降[4]。目前中國巨集觀環境與亞洲金融危機時的不同在於:一是經濟的外向度大大提高,對外需即進出口的依賴增加;二是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20 世紀90 年代時國有經濟仍佔中國國民經濟的絕大部分,當前民營經濟等的比重已大幅上升;三是房地產、汽車市場的變化。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房改政策的正式實施,商業銀行開辦住房、汽車等消費貸款,都對經濟復甦起到了較大拉動作用。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增速將放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低於剛過去的十年;汽車市場仍有較大潛力,但增速也將逐漸降低。總體來看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將大於亞洲金融危機。借鑑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採取的應對對策,中國採取了以擴大內需為主的政策,高調推出了4 萬億元的投資計劃,貨幣調控轉為寬鬆,目前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危機仍未結束,中國的應對將是長期的。未來政策選擇一是要區別當前與前次危機的具體情況,二是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在解決即期問題的同時,從長遠出發,解決經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泡沫經濟是一種複雜的經濟失衡狀況,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泡沫經濟造成日本經濟不景氣,至今尚未完全脫離困境。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與當時日本經濟形勢極為相似:一是經濟增長率連續四年在10%以上;二是貿易順差擴大,資本流動性過剩;三是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巨大壓力;四是房地產價格超常上升。對此,我們應以日本的泡沫經濟為戒,避免重蹈它的覆轍 [5]。亞洲金融危機和日本泡沫經濟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警示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行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應是穩健的,過度擴張或突然收縮都有可能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在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突然收縮的貨幣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今後,為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還需採用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票和加大視窗指導等措施,逐漸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完善中國的貨幣調控機制。其次,對股票市場進行調控。樂觀的預期使當時的日本人不斷把資金投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在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前中國的股民對股市也有著“合理”的預期,認為股價下跌也只是暫時的調整、震盪,肯定還會回升。中國股市的各種制度尚不健全,投機盛行,這就決定了股市具有更強的心理特徵。政府作為巨集觀調控和權威資訊釋出機構,有義務通過經濟和行政手段,理順股市行業秩序,對股民進行正確的投資引導,減少投機行為。最後,規範房地產市場。日本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為防止產生房地產泡沫,必須進一步規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1***加強對金融機構資產執行情況的監管。嚴格規定金融部門向房地產貸款的比例和房地產抵押貸款融資的比率,緊縮信貸總量。***2***嚴格審查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條件,降低融資比率。加大對抵押物和信用擔保方的核實力度,建立一套全面評估貸款方的風險監控體系。***3***嚴厲查處“官商勾結”的違法行為,如對低價出讓土地、高價炒賣房地產等擾亂房地產市場價格秩序的行為要予以曝光,並嚴肅查處,謹防出現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尋租行為。

  此外,出口方面中國目前經濟外向度高,對外需依賴大,目前出口下降比較大,為擴大出口,可以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甚至人民幣做一定程度的貶值。同時,實現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保證出口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2009年中國經濟資料全文[EB/OL].

  [2] 曲鳳傑.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及其對中國影響[J].國際貿易,2008,***6***.

  [3] 董春傑.關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思考[J].理論學習,2008,***12***.

  [4] 劉慧娜,甄亞麗.亞洲金融危機應對措施回顧與借鑑[J].特區經濟,2009,***10***.

  [5] 胡平.日本泡沫經濟對中國經濟形勢的警示[J].經驗與管理,2008,***5***.[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