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風險管理論文

  安全風險管理是有效避免事故、保證運輸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對危險貨物運輸人員進行安全風險管理培訓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如何使車間班組更好開展和推進安全風險管理工作

  在2011年年底召開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鐵道部黨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管理的工作部署。其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是,通過實施安全風險管理,增強安全風險的防範意識,構建安全風險的防控體系,達到強化安全基礎、最大限度減少或消除安全風險、確保鐵路安全的目的。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管理,對於做好新形勢下的鐵路安全工作,深入推進鐵路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意義重大。

  車間、班組是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工作的具體執行部門,體系的貫徹和落實工作直接影響著部門的安全生產,加強安全風險管理,更應該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目前供電安全管理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強化:

  一、提高思想認識

  就目前而言,在班組職工層面,存在對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接受慢、認識晚、理解不夠透徹、掌握不夠深刻”的現場,如何提高職工安全風險管理意識,成為當下基層開展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所以這就要求車間、班組不斷的去組織活動、組織會議,增加頻次,以提供交流平臺、組織學習大講堂、大討論的方式,提高職工們對安全風險管理的認知、理解工作,從歷史與現在、行業與行業的對比中,

  體現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優勢,進一步讓職工從思想上積極的去接受、去學習安全風險管理知識。

  二、加強日常學習

  任何新生事物或者是引進事物必須要靠持之以恆的貫徹和執行才能得到廣泛而全面的推廣,對待安全風險管理亦如此,一線車間、班組若要紮實、深入的開展落實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加強日常的學習,便是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班組的日常學習工作可以以目前的一日工作標準為載體,以工前默寫會背為手段,通過對出工前對作業內容風險點進行集中學習、作業組成員對崗位風險控制表及工作標準進行默寫會背,加強作業組現場安全風險意識,所以說,日常的學習可以推進思想認識上的深化和鞏固,進而讓安全風險理論紮根工作思想裡,讓安全風險理論體現現場作業中,這樣,也就能逐步使理論體系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

  三、建設、完善基層體系

  目前,從段層面而言,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還在不斷的推進中,各項新的制度要求、理論方式以及學習資料還在不斷的建設和完善中,體系建設的快慢和是否完善決定著基層安全風險管理開展的力度和效果,另外一方面,體系建設切不可脫離實際,一旦脫離實際生產情況,便很容易構成安全風險管理“兩張皮”的現象出現,體系的建設者和體系的執行者出現不同的理解和認知,甚至無法按照體系要求去執行,這就要求在體現的建設初期及完善期,理論體系的制定者、組織者多下現場進行調研和指導,一方面是傾聽並努力解決各個基層部門在開展安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困難,一方面是發現各個基層部門在開展風險管理中好的方面,並加以全面推廣和學習,使體系更好的得到落實和執行。

  四、強化考核機制

  班組在執行和開展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中難免會有疲沓、拖後甚至開展不力的現象出現,當出現這些問題時,就需要利用獎勵考核機制來規範工作的開展,在方式上以集中與分散、日常檢查與階段評估、全面檢查與抽查相結合,採取“十五三”對規、跟班作業、夜查、添乘、裝置質量檢查、動態檢測、安全專項評估等手段,在方法上通過查閱檔案、會議記錄、作業記錄、安全管理臺帳等資料,與現場檢查、跟班作業、抽考、召開座談會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各車間安全基礎管理、風險管理、專業管理、五定三率考核、“十五三” 對規、現場控制和安全業績情況等進行全面風險評價,進而檢查監督班組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和效果。

  五、持續推廣、改進體系

  體系在班組的長期執行,需要體系本身長久的建立,而在長期的執行中,必然存在需要調整、需要改進的方面,這就要求運作機制要不斷持續改進,一是設立近期目標:以段既有安全管理執行模式為基礎,滿足現場作業和日常安全生產組織要求;實現一線作業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清楚從事工作的安全風險所在,掌握風險控制措施和技能;幹部、職工安全風險管理理念得到加強,安全關鍵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設立遠期目標:健全完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安全管理控制體系;安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廣泛接受,並融入日常安全生產作業過程;風險識別、風險控制成為幹部、職工的自覺行為。

  班組安全風險管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是一項必須做好的工作,是單位安全生產的重點,從目前車間、班組開展安全風險管理現狀來看,若要使一線基層單位更好的開展和落實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提前預防風險,強化過程控制,以上五點要求必不可少,作為班組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安全意識,車間、職能部門要對班組安全工作進行監測分析,明確班組安全風險關鍵點,確保班組安全工作順利開展,提高班組安全風險掌控能力,確保供電裝置安全、穩定。

  範文二:飲食健康風險分析

  【摘要】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飲食健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風險的存在始終對飲食的健康構成威脅。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飲食健康,就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本論文就如何有效地識別,分析,控制飲食健康風險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飲食健康,日常生活,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

  前言

  風險是基於客觀存在的分佈,而防範則是基於主觀的判斷,如果主客觀一致,即可判定預測風險。雖然這些規律和概率並非一成不變,但通過一定時期內的觀察,可判斷出其大致規律,從而可以有意識地採取一些預防手段和措施。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飲食安全事件不斷髮生,如1996年肆虐英國的瘋牛病,1997年侵襲香港的禽流感,1998年席捲東南亞的豬腦炎,1999年比利時的二亞英***,2001年初法國的李斯特桿菌汙染事件,今年亞洲國家出口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的蝦類產品中被檢測出帶有氯黴素殘餘等等。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每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也高達8100萬例,飲食健康已成為一個日益引起關注的全球性問題。

  風險分析正是保證飲食健康的一種新模式,風險分析的目的在於保護人們的飲食健康和促進對日常食品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的瞭解。

  飲食健康風險的含義

  所謂“飲食健康風險”就是由食品中的危害物產生的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強度。它涉及到那些能夠長期或短期引起人體健康影響的各個方面,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個方面,這三大類危害對人體所造成危害的程度和危害的過程各不相同。

  飲食健康風險的識別

  進行飲食健康風險分析過程中要進行風險識別,由於食品情況多樣,各自的目的生長、加工過程不同,這時要分別識別評價能夠引起風險存在的不同的風險因素,並確定這些因素屬於哪一類的危害物。這也關係到不同風險用不同的方法來控制,在風險識別過程中,無論是有害生物風險分析還是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都要涉及到統計學、數學模擬等。

  飲食健康風險的識別需要區分危害與風險的不同。危害是指引起食品不安全消費的生物的、化學的或物理性因子或特性,如:

  昆蟲:令人噁心,但經加熱處理可以無害;

  毛髮:令人噁心;

  汙物:同昆蟲;

  腐敗:可能造成食品外觀、氣味或味道不好的腐敗,如罐頭的平酸腐敗;只有由致病菌或有毒的微生物產生汙染造成的食品腐敗才可能使人患病; 經濟欺詐;

  違反不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強制性食品標準和管理法規。而我們對飲食健康風險的定義是:將對人類健康或環境產生不良效果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這種不良作用是由食品中的一種危害引起的。從上可以看出,危害是引起對人類健康或環境產生不良作用的原因;風險是對危害是否發生作用,並是否發生不良作用的規定。

  飲食健康風險的分析

  1.風險分析中對人類消費食品存在風險的危害物大體上可以分一下幾個大類: 農藥殘留;藥殘留;天然毒素;食品新增劑;其他化學危害物;生物危害物;物理危害物。

  2. 我們主要考慮的風險因素有:

  化學物質: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食品新增劑、環境危害物和生物製劑、烹調、加工製劑、食品加工助劑等;生物性因素:生物毒素、海洋毒素、微生物、植物毒素等;物理性因素:金屬類和非金屬類異物如碎刀片、金屬絲、玻璃雜質、石子、木竹***屑***等;其它:包裝材料等。

  3. 食品風險可能產生於其生產、加工、儲運、運輸、製備和膳食攝入全過程。能夠引起食品風險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新的食品品種的出現;食品成分使用了新配方;食品生產、加工工藝的改變;未被認識的不良作用風險;因某一特殊食品引起的特定疾病;未證明某種食品會給消費者帶來多大的風險;國際、國內相關食品法規的改變;涉及到進出口的國外有關食品安全預警資訊;新的食品危害資訊。

  飲食健康風險控制的對策

  1. 風險的迴避

  這是對付飲食健康風險最徹底的手段,它可以完全解除其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如遇到一些無法完全保障安全或被暴露存在健康隱患的食品,可以選擇不買不食用,這樣就可以做到完全的規避風險。當然,要是一味地迴避風險,也往往會失去風險利益,如錯過了一些物美價廉的綠色食品。

  2. 風險的預防和減輕

  1.準確預測:根據多方面訊息預測,對每一時期的可能存在風險的飲食進行篩選判定,選擇適宜的食品,迴避這一時期存在危害健康風險較大的食品。儘量多參考些關於飲食方面的書籍和多關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新聞,有助於減輕風險。

  2.採取措施固定某些變數:養成合理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1***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可能會沾染各種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

  ***2***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3***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4***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3.實行風險的保險轉移:通過向保險公司購買健康保險,繳納保險費。當飲食健康風險發生後,由保險公司來補償損失,從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來承擔。

  結束語

  飲食健康問題,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問題,充分了解飲食健康中存在的風險,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這對保障人們日常生活的飲食健康,維護社會的穩定秩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志晶. 《中國帶殼雞蛋中沙門氏菌定量危險性評估的初步研究——Ⅰ.危害識別與暴露評估》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04年03期

  【2】 楊健. 《食品安全,科學家能做什麼》 《人民日報》***2004年12月15日 第十一版***

  【3】 《大眾醫學》編輯部. 《健康飲食管理》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出版

  【4】 蕾切爾·卡遜. 《寂靜的春天》 1962年出版

  【5】 趙林度. 《零售企業食品安全資訊管理》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6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