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的未來,他們肩負著建設未來的使命。然而,在當今的大學校園裡,不少大學生卻存在著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一:構建和諧人際關係 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摘要:大學生人際關係和諧不僅對構建和諧校園有很重要的意義,對學生健康成才也有很大影響。當前大學生在人際關係方面存在著自卑、自負、猜疑等主觀方面的問題,網路的普及也影響著大學生交往方式和手段,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足。要增強大學生人際關係的主觀意識,學會善於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學會與各種性格的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既是大學生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良好個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現。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和諧人際關係;心理健康水平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5-027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學生承受的來自學業、就業、情感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高校學生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學生進入校園,怎樣與別人相處及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成為入學後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際關係是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成分構成的,由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任何一個大學生都非常希望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內心都強烈渴望被接納和被肯定,這是他們共同有的期待,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實現的。因此我們會問,怎樣做才能讓大學生在人際關係的認知層面上更加理性,從情感的體驗上來影響人際交往行為而產生積極的效果,從而最終達到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最初目標呢?

  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一***心理健康的人要能夠認知自己

  心理健康是一種積極並且能夠持續的心理狀態。人最擔心的事是無法深入瞭解自己,不能清楚地認知自己,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而當一切迴歸原位,便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人際關係會因為人在性格、看待事物的差異上產生一些不良心態,這勢必會造成一定的消極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學生和諧人際關係建立的首要條件。心理健康者首先要是一個能與自己心靈和諧相處的人,能不能充分地瞭解自己、接納自己,並在人際交往中感受積極的情感交流;但面對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人,會有較大的內心衝突。一方面,認知層面由於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即由於認識上的偏差而產生人際排斥,從而在情感層面,即使希望也得不到積極的迴應。由此而獲得負面情緒體驗會讓個體產生自我挫敗,從而在心理上更自卑;另一方面,由於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個體本身就會在一種消極情感的支配下與人相處。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會與自己心靈和平共處,一直保持心理平衡,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會用平和的心境來對待任何一件事情是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礎。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關鍵是和自己和諧愉快相處

  1.如何正確評價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會進入社會,會與各式各樣的人有照面有交流,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否得到他人的支援、幫助,自身能力就是與他們交往的關鍵。“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人際交往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自己提高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別人的認識。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言談舉止中瞭解對方;又可以從對方對自己的評價中認識到自己。如果我們交往的面越寬、越深,對對方的認知也會越完整,對自我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因此只有對他人認識全面,對自己認識深刻,我們才可能得到別人的理解、關懷和幫助,才會實現自我完善。

  2.如何接受肯定自己。個體對自己所持有的態度是人對自我的情感反映,它包括自尊、自愛、自卑、自豪等情感表達。個體如何在情感上接納自己?唯一答案是隻能在認識的層面上正確評價自己。有些人會因為自身的缺陷、不足而否定自己時,就會抱怨,會產生自卑感,更甚者會討厭自己。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怎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首要我們要學會與自己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去學習接納其他人,在面對問題和衝突進,也會讓我們具有一種個性魅力。

  二、大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需要把握人際交往的準則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對於人際交往中無法迴避的矛盾和衝突,要積極面對,通過學習學會分析造成衝突的原因,掌握人際交往的準則。

  ***一***互利原則

  互利就是樹立“雙贏”的信念,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有平等、互利的思想。古人也有云:來而無往非禮也,說的是有來有往才是符合道理的。有來有往也就是互利原則,如果在人與人交往中有一方只取不給,交往關係就會崩塌,往往是互利性越低,交往關係會越疏遠,互利性越高,交往關係也會越穩定越密切。在現在的社會,和諧人際關係對每個大學生成長成才都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也會因此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支援。只有在一個寬鬆和諧的集體環境中,才能通過自我展示和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從某個角度上來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應是個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用誠實、寬容和諒解的原則,樹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體中融洽的關係,並積極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際面,不斷贏利他人和社會讚譽,輔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二***尊重原則

  在人們的日常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交往和相處中,應當堅持一些基本的原則,尊重便是其中之一。尊重,是人心理上的一種基本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對人類的千差萬別、多種多樣的需要進行仔細的研究之後,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種高階需要,其地位僅次於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分為社會尊重和自尊,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被接受、被尊敬的心理需求。人人都有需要,某個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人們會有強烈的願望去實現這些不能滿足的需要。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尊重他人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大學生來說是重中之重。在人際交往的領域,我們大學生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並同時掌握人際交往的準則與方法。一位哲人說過:“生活的成功與否,要看適應能力與其內外機遇調劑融合的難度是否相對應。”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與不斷的實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夠獲得成功。因此為自己以後的成長與未來的發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素質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336.

  [2]劉曉新,畢愛萍.人際交往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64.

  [3]張敏.網路交往對大學生人際關係之影響[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02***.

  [4]廖建梅.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03***.

  [5]張翔,樊富珉.大學生人際衝突行為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01***.

  [6]李國華,仇小敏.論網路交往對人的發展的二重效應[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7]許厚雲.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調適大學生的人際關係[J].閩江學院學報,2005,***03***.

  [8]張林英,姜雪麗.論人際和諧與人際關係道德[J].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06,***05***.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心理社會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現狀及其各種心理 社會 影響 因素。 方法 隨機抽取山東省3所高校700名大學生,進行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RSC***、自尊量表***SES***、抑鬱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防禦方式問卷***DSQ***、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以及一般情況問卷調查。 應用 SAS8?0軟體進行累積Logistic單因素和多因素迴歸 分析 。結果 大學生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人際關係困擾者佔15?06%。影響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的主要因素為參加集體活動情況、對別人不信任程度、社交能力、害怕死亡、神經質、生活事件、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父親拒絕否認。結論 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率較高,學校、社會及家庭應注意改善大學生的 學習 、生活和成長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

  【關鍵詞】 大學生

  大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 發展 的上升的階段,他們的人際關係 問題 就顯得更加突出。許多 研究 表明,人際關係狀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相關〔1,2〕,人際關係和諧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身心健康,能促進學業的進步;不良的人際關係常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空虛、心情壓抑、抑鬱、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3〕。為了解大學生人際關係行為困擾的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為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的諮詢、診斷和輔導提供 理論 指導,進行了本次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物件與方法

  1?1 物件 2005年10月~11月,採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和濟南大學隨機抽取在校大學生700名作為研究物件。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31份,回收有效率為90?14%。其中男生311名,佔49?29%;女生320名,佔50?71%。一年級159名,佔25?20%;二年級298名,佔47?23%;三年級174名,佔27?57%。 理學 147名,佔23?30%;工學134名,佔21?24%;醫學350名,佔55?46%。年齡16~22歲,平均年齡***19?39±1?06***歲。

  1?2 調查工具 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4〕、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 中國 版***EPQ-RSC***〔5〕、自尊量表***SES***〔6〕、抑鬱自評量表***SDS***〔6〕、焦慮自評量表***SAS***〔6〕、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7〕、防禦方式問卷***DSQ***〔6〕、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6〕和一般情況問卷。

  1?3 方法 調查員均為本校研究生,施測前進行嚴格培訓。在正式調查前,首先隨機選取2個班***75人***進行預調查。2周後開始正式調查。調查以班級為單位,採用匿名筆答方式進行,要求被試者獨立完成問卷。在調查結束15d後,隨機抽取2個班,共83名學生進行重複測量,並對2次結果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係數和Pearson相關係數均>0?75。

  1?4 統計分析 將收集的資料資料,進行邏輯檢查、整理編碼和資料量化,然後輸入 計算 機建立Excel 2003資料庫。以人際關係困擾總分≤8、≥9且≤15、≥16將人際關係困擾劃分為無、輕度、嚴重,分別賦值0,1,2。運用累積Logistic迴歸方法進行分析。在進行累積Logistic迴歸分析時,對於分類變數需進行如下量化:兩分類無序變數賦值0、1;無序多分類和多選變數,根據例數多少及實際需要合併成兩項,或者引進啞變數;有序多分類變數按照順序賦值1,2,3,……。從而確定共計51個自變數。最後檢驗各自變數與LogitP之間的線性關係。經檢驗,a14***每週上網頻度***、a15***每週運動頻度***與LogitP之間為對數關係。因此對a14和a15 進行變數變換,以對數形式引入模型,其餘自變數直接引入模型。

  2 結果

  2?1 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狀況 大學生無人際關係困擾者佔46?43%***293/631***;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338/631***;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243/631***,嚴重人際關係困擾者佔15?06%***95/631***;具有明顯人際關係障礙者佔1?43%***9/631***。

  2?2 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主要 影響 因素 分析 對模型的擬合優度的檢驗結果***P>0?05***,說明預測值和觀察值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模型的預測能力為:一致性=91?9%,不一致性=7?5%,模型擬合優度較好。對模型進行假設檢驗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將單因素分析中P值<0?10的32個指標進一步用多因素累積Logistic迴歸分析,採用逐步迴歸法進行擬合***選入和剔出標準均為0?05***。最終共有8個變數進入模型,見表1。

  3 討論

  本調查發現,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人際關係困擾者佔15?06%,與汪雪蓮〔8〕等的 研究 結果基本一致。就所有累積Logit而言***即人際嚴重困擾對輕度困擾、無人際困擾的對數發生比;人際嚴重困擾、輕度困擾對無人際困擾的對數發生比***,在其他變數相同的情況下,神經質程度重的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發生的危險性,是無神經質的4?078倍。原因可能為神經質程度高的人,表現為焦慮、緊張、易激怒、偏激,常伴隨有抑鬱。在其他變數相同的情況下,社交能力差的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發生的危險性,是社交能力強的2?755倍。社交能力差,即缺乏人際溝通、交流的技巧,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在人際交往中常處於被動的境地,從而產生人際關係困擾。在其他變數相同的情況下,受生活事件影響重的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發生的危險性,是不受生活事件影響的2?257倍。生活事件作為一種應激源,當累積到超過心理承受限度時,就會導致心理負荷過重,其精神狀態會處於崩潰的邊緣,從而引發心身疾病,人際關係也會失調。在父母教養方式中,父親的角色作用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突出。當父親在滿足子女需要方面表現得小氣、吝嗇,對子女的行為挑剔、否定,認為子女帶給自己反感、不快等拒絕否認傾向,容易讓子女感到無能和自卑,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子女人際交往的健康 發展 。而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則對於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和諧發展起積極促進作用。

  表1 人際關係困擾影響因素的多因素累積Logistic迴歸分析***略***

  【 參考 文獻 】

  〔1〕 張翔,樊富珉.大學生人際衝突行為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1***:364-367.

  〔2〕 田可新,唐茂芹,吳昊,等.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 中國 行為醫學 科學 ,2005,14***7***:657-659.

  〔3〕 D' Angelo B,Wierzbicki M.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 mood in students[J].Psycho Rep,2003,92***2***:416-418.

  〔4〕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 教育 出版社,1999:339-341.

  〔5〕 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 理學 報,2000,32***3***:317-323.

  〔6〕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社,1993,增刊,251-252,160-161,202-205,46-53,285-288,122-129.

  〔7〕 劉賢臣,劉連啟,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5***1***:34-36.

  〔8〕 汪雪蓮,許能峰,楊德輝,等.醫學生的人際關係困擾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5,19***4***: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