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頁碼怎麼設定

  論文是為了培養我們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對我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與提高程度的一次總測試,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方法,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 在選單欄選擇插入,進入頁尾選項,在彈出的視窗點選編輯頁尾

  二、接著在選單欄會出現設計這一選項,點選頁碼,在彈出的視窗選擇頁面底端,然後出現底端各種樣式,一般選擇居中的頁碼也就是選擇普通數字2

  三、點選普通數字2選項

  四、有時我們的畢業論文需要用到其他的頁碼,而非普通的阿拉伯數字,這時就需要在頁碼選項點選設定頁碼格式選項

  五、在頁碼格式視窗,選擇編號格式,起始頁碼,點選確定.

  六、最後在頁尾就出現數字

  關於創業的論文範文

  創業何以成功

  摘要:作為小概率的創業成功背後的機制和因素究竟如何,傳統文獻多指向創業者能力。文章融合中國傳統智慧與西方管理文獻,以中國典型的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解析,提出創業成功方程式,即創業者能力固然必不可少,但還需要秉持傻勁精神孜孜以求,運氣與否同樣關鍵。創業成功需要能力、傻勁和運氣的複合作用,才能獲得相應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營運資本的匹配,並最終收穫創業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能力;傻勁;運氣;創業

  一 、 引言

  創業者研究就是“潛在機會和創業者個體的結合***Shane & Venkataraman,2000***”。傳統文獻認為創業者具備一定的能力是創業成功的基礎,卻不是充分條件。創業者的人力資本有助於獲取社會資本,具有一定能力的創業者才有可能獲得創業成功所需要的金融資本和營運資本;我們融合中國傳統智慧與西方管理文獻,提出傻勁的創業者的堅持會不斷培育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營運資本;小概率成功的創業者除了需要能力作為基礎,不撞南牆絕不回頭的傻勁堅持使得創業者能夠有機會把握小概率的成功機會,但依然需要幸運女神的垂青,即只有那些能力獨到,一直孜孜以求的創業者才會幸運的最終成功。遵循經濟學和行為決策理論的既有思路,我們認為創業者的成功是外在因素和內在認知複合作用下的必然結果: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這裡有準備指的是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能力,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傻勁精神。我們基於鮮明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的大範圍和大規模資訊和資料內容分析,剖析和回答了創業者小概率成功的的內在可行機制,從而為以上創業悖論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答案,也為創業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化解讀。本文先回顧相關文獻,隨後我們基於應屆生網進行了系統的案例解析以佐證,在對結果進行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創業成功的基本方程式,並闡明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 理論探討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識別機會,整合資訊、資金、人員和技術等相關資源,基於自己的能力向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進而創造利潤的過程。創業者能力會直接和間接影響到創業企業的成長乃至成功。Chandler和Hanks***1994***研究表明,中小企業的業績表現不僅會隨企業其他資源基礎的改變而改變,同時還會隨創業者管理能力的差別而不同.。企業的成長依賴於創業者發現和利用機會的能力,創業者能力不僅涉及企業或組織的成長,還導致了經濟活動的增長。一般認為,創業者所承擔的多重角色和職能體現了其必須具有不同於常人的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係能力和營運資本等能力。

  “傻勁”指的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多少有些唐吉軻德式的浪漫。由於創新與主流觀點、現有知識與通行作法的偏離較大,從事創業者多半較缺乏相關經驗與資訊。要從事創業,創業者者必須要具備相當程度的“傻勁”才能夠挺得住來自主流觀點的負面回饋,並能不畏高風險與初期的失敗經驗而越挫越勇。具有傻勁的創業者通常把自己想象的美好當成是事實,並且會低估未來創業過程中會遭遇的風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傻勁”概念其實不假外求,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傻勁”的例項其實並不鮮見,童叟皆知的“愚公移山”神話即是典型代表。“傻勁”事實上包含有對於未來事業的“過度自信”,個體高估自己能力、知識與預測的傾向***Hayward et al.,2006***,以及對於創業活動風險的漠視,如果覺察到實際的風險,他們並不會如通常意義所認為的創業投入。人們從經驗中學習趨吉避凶:根據自身及他人的經驗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傻勁”堅持卻增加了創新的機會,並且某些傻子的成功而為社會帶來一些重要的非凡創新。某種程度上,創業者是“偏差愛好者”,總是認為自己能夠從細小的機會中實現創富,這種信念使得一旦開始創業活動,初期的投入最終會使得他們一條路走到黑,這個過程中,也就會產生最終驅動社會進步的非凡創新。“傻勁”可以矯正系統的近視症,讓其能夠不畏負面批評及失敗,去探索未知與實踐非凡創新。群體中少數“傻子”們的犧牲,很可能在無意中灑下了了創新的種子,並增加了所屬群體長期存活的機會。

  “傻勁”的傾向在科學發明家和科技創業者身上特別明顯:對於未來過度自信的“傻勁”個體往往聽不進他人的勸告,並對其希冀目標相當執著。“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運氣”在帶有傻勁的探索與創業成功過程中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自己能力自信不足的個體,可能會因為結果不再完全由能力所決定,可能獲得“運氣”垂青的認知使其願意進入市場,因為可以得到比單純依靠能力獲得更高的報酬,若報酬不佳也可將結果歸因到運氣不好。“運氣好”指的是歷史若能重演,一個在真實世界中所觀察到的事件很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展開,而使得大部分的可能結果與現實中的觀察出現南轅北轍的差異。傻勁要導致成功的創業需要很大程度的運氣,只有少數好運的傻子能實現他們的偏執夢想。如同經驗學習,競爭選擇與複製不必然導致最適。環境與系統成員演化的不完美搭配使得最適者不一定能生存:存活者可能是最幸運的!只有少數幸運的傻子們能夠像哥倫布和劍橋藍芽科技團隊一樣,用成功的卓越成果來合理化他們的傻勁。通常來說,人們多半傾向低估運氣在成敗中所扮演的角色。創業者多半會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天賦、決斷和勤奮工作,而將失敗歸之於那些超越自己能力的外在因素,存在一種創業認知的自我服務偏差。

  三、 案例分析

  究竟哪些因素影響並作用於創業者最終的成功?本文試圖通過案例研究來探索其機理。案例研究方法經常受到批評,由於沒有大樣本統計資料的支援,其理論一般性的科學抽象缺乏嚴謹性。但是,案例研究對理論發展仍有重要貢獻,它能發展和提煉出可供一般化的概念和關係框架。我們收集上海應屆生網自2005年9月創辦以來的相關的報告和訪談835份,參照相關文獻和資料形成以下關於創業成功影響因素的匹配框架,橫向為創業成功所需要的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營運資本,縱向為能力、傻勁和運氣。對835份資料進行內容分析表明存在以下匹配:能力—人力資本,能力—社會資本,能力—金融資本,能力—營運資本;傻勁—人力資本,傻勁—社會資本;運氣—金融資本,運氣—營運資本。

  一般認為創業者是具有獨特性的群體,但是這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去培養,也可以在創業過程中學習。創業者都從事與新技術和新行業,大學生所獲得和擁有的知識對於機會的把握和可能所受到的衝擊異常重要。人力資本主要指的是創業者擁有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通過教育獲得,也可以通過經驗獲得。應屆生網創始人在上海交大求學過程中,除了正常的知識學習***包括專業和專業外知識***,還積極參與學校社團,創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參與創業比賽。包括各種面向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創業初期入駐大學生創業園,參與大學生創業對接的各種活動,及相關政策和資源的座談會;更有學校配備的社會導師、職業導師的耳濡目染,聆聽創業課程如大班講座、小班操練,案例剖析,以及創業沙龍,創業比賽,專家輔導、實戰模擬等一系列創新教育形式,享受創業基地所提供的見習和預孵化的資金與場地,通過這種“全覆蓋、分層次”創業教育經歷,不僅沐浴在濃厚的創業氛圍中,更使得他們在沒有工作經驗的不利背景下獲得了特殊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而這原本就是創業者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能力的天然匹配。當然,企業不斷髮展中,原先的客戶逐漸成為網站的“內容提供商”,這種創業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能力和人力資本為基礎,從而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社會資本。

  而通過自身構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他們向各種利益相關者展示了能力。自助者天助。內外部要素的多重複合作用,使得他們天然具備了募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金融資本,2007年初他們就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累計獲得投資超過千萬萬,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標杆式樣本。基於平臺建設的構想,應屆生求職網的商業模式“豁然開朗”。企業經營過程中,基於學生、招聘企業、培訓機構及學生其它需求的提供方孕育贏利點:招聘企業、培訓機構等的廣告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針對學生的收費服務等。由於獲得充足的營運資本,企業可以迅速壯大,逐步從校園走向社會並實現營收平衡。創業成功必須以一定的能力作為基礎,並不是每個創業者都是幸運的,只有具有充分準備的人才能足夠幸運。

  當創業者對自身是否具備創業能力評價時,具有傻勁的他們總是會義無反顧進行創業,特別是創者總認為自己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掌控一切和獲得成功的榜樣。“傻勁”在創新文獻中雖從未被提及,但在中外思想史早見端倪。中國傳統思想以成語“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及神話“愚公移山”深刻的描繪了傻勁的重要性;在西方文學中則以“唐吉軻德”生動的描繪了傻勁的浪漫與後果。這裡,我們以“傻勁”審視應屆生網的發展歷程,不僅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智慧,也為小型團隊的創業提供新的思考。應屆生網的創業者從一間出租屋、三個人輪流做飯、24小時工作開始,屢受黑客攻擊、沒錢買裝置、申請創業基金失敗等困難。“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正是“傻勁”浪漫堅持才讓創業繼續,並獲得如今的成功,獲得相關機構的支援,收穫金融資本。而同時期,眾多同時入住創業園的創業者難耐寂寞和清苦,只有他們秉持“傻勁”夢想孜孜不倦。就正如小概率所揭示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但在多次重複試驗中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正如前文所述,個體及系統會通過競爭選擇與經驗學習兩個機制進行決策,但這個決策演化過程並不是完美的,其中的“運氣”會使得系統演化和環境搭配不一定完全吻合:成功者得以生存要感謝命運之神的眷顧,創業者在不斷探索的行進中只有少數人才是幸運的,正如曹洪濤所經歷和所感悟的。正當他們認為需要風險投資為企業發展助力時,還就有風投直接找上了門。“他們能主動找到我們,而且很快建立信任,是因為這家風險投資公司有很多實習生,全部向老闆推薦我們,說應屆生網做的如何好,在大學生中如何受歡迎,並且跟別的招聘網站思路不一樣,這引起了風險投資的興趣”。已經成為風投一份子的大學生都曾經是應屆生網的客戶,親身體悟的經驗鑑定了風險投資商的投資決心,省卻了繁瑣的尋找和被尋找的龐大交易成本。使得曹洪濤們具備了其他創業者所豔羨也難以複製的天然優勢。很多時候,必然之中總會有偶然因素的存在。這種被幸運之神垂青的例子在創業過程中不勝列舉,曹洪們即是其中之一。隨著網站的影響擴大,山窮水盡之時,他們靈光一現抱著是否能夠採用募捐的形式籌款,盡然獲得成功,不僅解決了網站新獨立伺服器的資金問題,更獲得堅定創業夢想的另一種支援。曹洪濤們獲得成功收穫喜悅雖然只是萬千創業者中的小概率事件,他們無疑是幸運的,在孜孜以求的創業堅持中與運氣得以交匯,似乎冥冥之中卻無疑孕育著必然,即能力和傻勁堅持必不可少,太多的人具有能力但不一定創業,創業的人也不一定能夠堅持。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業成功並不是偶然的,也是有規律和成功途徑可尋的,這也正是本文之要旨。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提出關於創業成功的基本方程式:創業成功=能力***0~100****傻勁***-100~100****運氣***-100~100***。傻勁是一個0~100的數值,研究表明隨著創業者的傻勁水平的提升,他們創業績效也會隨之上升,但當傻勁水坪逼近最優水平時,這種趨勢必戛然而止。我們這裡假定50為創業者傻勁的最優水平,居於50~100時越趨近於100,對創業成功的影響將會倒轉。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多半居於傻勁的適度水平到過度傻勁的過度的狀態,因而多半居於最優水平偏右的位置,所以整體來說他們只能獲得接近平均水平甚至更低的收益***Trevelyan, 2008***。而運氣則是從-100~100的分值,因為如果運氣差,在方程式中就表現為負值,這是因為每一個創業者都存在著機會成本。

  舉例來說,如果兩個創業者A和B的能力分別為20和80,即A能力要弱於B,他們倆的傻勁水平分別為50和10,A和B的創業成功數值分別為1 000和800,在他們運氣均等的情況下,能力差的A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要高於能力強很多的B。但是,如果A和B的運氣值分別為-50和50,即表明A的運氣要比B要差,此時創業成功數值分別為-5 000和4 000,A的創業成功不僅遠遠小於B,甚至會導致資源的浪費。不必要的創業投資和長時間盲目堅持不僅會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也會無法及時上馬富有競爭力的新專案,從而喪失必要的競爭優勢。同樣,如果他們傻勁水平均等的情況下,如果A和B的運氣值分別為50和-50,創業成功數值則分別為1 000和-4 000,表明能力強的A不僅遠遠小於B,還會帶來資源浪費和機會錯失,原理同上。因而,創業成功必然是能力、傻勁和運氣的優質組合,能力強的創業者如果傻勁水平非最優,或者運氣較差,其成功的概率也不大,而能力一般的創業者如果傻勁水平適當並且非常幸運,其成功概率要遠遠高於前者。其中,能力和傻勁屬於創業者的內在要素,如果創業者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合理的傻勁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消減壞的運氣的消極影響,扼制住命運的咽喉,甚至創造人生的輝煌,現實生活中眾多的創業者努力奮鬥、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並最終獲得成功正是創業成功方程式的鮮明寫照。故而,曹洪濤們的成功固然與能力密不可分,但切不可忽視對於自身的修煉以控制傻勁水平,進而完善對於創業環境和創業事業的認知,並最終沐浴在運氣的芬芳中,獲得創業成功並造福社會。   四、 結語

  雖然每年有眾多的新創者加入創業的序列,但只有少數人獲得了令人豔羨的成功,其成功的祕訣和機制如何?我們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髮現,提出創業者的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卻不一定是充分條件。創業者的傻勁堅持必不可少,只有那些一直在創業路中永遠堅持的少數個案,才會得到幸運之神的垂青獲得成功。以上創業成功基本方程式三要素交相呼應,最終決定創業者成功與否。我們基於應屆生網的案例分析,將能力、傻勁、運氣與創業成功聯絡起來,通過以上三個因素與創業資本的匹配,為創業成功提供了全新的解讀。我們的研究有助於創業者自身瞭解個體“傻勁”的因素,從而更科學的檢視自己是否具備能力和運氣,從而有助於創業投資的企業或個人更有效評估創業個案成功的可能性,並給予目標創業者適當的建議;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研究還將有助於政府及各級管理單位科技政策的制定,以期實現更高的社會福利水準。

  參考文獻:

  1. Wu, B., Knott, AM, Entrepreneurial Risk and Market Entry. Management Science,2006,52***9***: 1315-1330.

  2. 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3. Gaylen N Chandler, Steven H Hanks,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3***:77-89.

  4. Hayward, MLA, Shepherd, DA, & Griffin, D. A Hubris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Science,2006,52***2***:160-172.

  5. Trevelyan R. Optimism, overconfid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Management Decision,2008,46***7***:986-1001.

  基金專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基金“創業者的‘傻勁’:最優水平及驅動因素研究”***專案號:09YJC63049***和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青年課題“創業者‘傻勁’的最優水平及其調適因素——基於上海與倫敦等城市大學生創業園的比較研究”***專案號:2010EJL001***資助。

  作者簡介:高維和,管理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欒瑞,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