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畢業論文範文

  畢業實習作為大學生在校學習與進入社會就業的一個關鍵環節備受重視,如何有效開展此項工作對培養人才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物流管理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生鮮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連鎖超市作為目前我國最為重要的生鮮農產品經營商,如何通過有效的策略,降低因損耗帶來的過高的經營成本,保證連鎖超市正常的運營,已經成為連鎖超市企業著重需要研究的問題。生鮮農產品經營是連鎖超市引流的重要經營類目,卻又是我國眾多超市虧損甚至倒閉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從物流管理的角度,通過分析生鮮農產品經營過程中損耗、預測以及儲存管理等三個方面的現狀,從在庫管理、標準化、需求預測、流通加工、電商等五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希望本文對連鎖超市企業生鮮農產品經營具有一定參考和借鑑意義。

  【關鍵詞】連鎖超市 生鮮農產品 物流管理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生鮮農產品等日常食用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大,但近幾年諸如“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辣椒”、“陳餡月餅”等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使人們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到食品安全上來。超市作為生鮮農產品銷售的主要零售渠道,相較於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在購物環境、安全衛生等方面都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作為一種規範化、標準化、系統化的零售模式,超市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良好購物環境的需求。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在生鮮農產品零售總額中,經由超市銷售的均在80%以上,批發市場經由率則在20%以下。在亞洲發達國家,如日本和韓國,生鮮農產品通過超市和食品商店銷售的比例也佔到70%左右。

  1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物流管理現狀

  “生鮮農產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產品等生鮮初級產品,習慣將其稱為“生鮮三品”***果蔬、肉類、水產***易腐易損性是生鮮農產品的主要特徵。鮮活成度是決定這些生鮮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由於生鮮農產品必須在低溫的狀態下進行運輸和儲存,物流管理一直是超市經營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兩頭冷、中間斷”,物流損耗大

  生鮮農產品由於其鮮活易腐的特點,要求從田間到終端必須全程有“冷鏈”,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表明,國內超市在低溫冷庫、低溫運輸、低溫加工、低溫銷售方面都處於較低水平。以低溫運輸為例,由於冷藏車輛投入成本較大,目前連鎖企業基本依賴於社會冷藏運輸資源。我國汽車冷藏運輸裝備極度缺乏,保溫車輛僅佔貨運車輛比例的0.3%,並且大多數是比較簡陋的改裝車,鐵路冷藏車輛佔全國鐵路總執行車輛的2%。大量生鮮品的流通方式處於“兩頭冷、中間斷”的狀況***80%至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產品都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再加上我國超市對生鮮農產品物流管理不到位,裝卸搬運效率低下、庫存調控能力弱、資訊化水平低等因素,這直接導致了生鮮農產品損耗過大。

  1.2預測難度較大,持有成本上升

  連鎖超市對生鮮農產品的採購主要採取總部統一採購,並配送到各門店的方式。以此保障生鮮產品的品質和較低的價格。由於生鮮產品消費具有隨機的特點,各種生鮮品之間又有一定的替代性,從連鎖超市的角度,很難對採購數量和種類進行準確的預測,為了避免缺貨帶來的機會損失,粗放採購模式成為主要的方式,甚至超市總部會根據全年的銷售任務,規定門店每天的銷售任務量。這些遠超過需求量的採購量,導致庫存增加,持有成本上升,進而又推升了損耗的增加。根據國際冷藏學會的調查顯示,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平均食品腐壞率在5%左右。在美國,這一數字不到3%。而我國生鮮食品的腐壞率超過35%,肉類和魚類產品的腐壞率在10%~15%之間。

  1.3生鮮農產品儲存方式簡單粗暴,食品安全問題屢次發生

  鮮活成度是決定生鮮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由於對生鮮農產品需求量預測的缺失,超出消費者購買能力的生鮮產品,為了消減儲存成本以及保證能繼續銷售,只能通過低溫冷凍的方式延長其保質期***比如各種肉類和海鮮類***,這些反覆冷凍和解凍的生鮮,甚至超期儲存的冷凍肉,俗稱“殭屍肉”,通過低價促銷的方式進入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引發了大量的食品安全問題。而農產品,如蔬菜水果等,由於銷售不出,只能一扔了之。

  2生鮮農產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2.1基於大資料進行更準確的預測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資料***Big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資料時代為連鎖超市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銷售預測提供了資料支援,超市經營者可以通過對海量的會員消費記錄進行分析。如圖所示,連鎖超市通過第一步辦理會員卡的方式收集消費者的相關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月平均收入,家庭住址,手機***等主要資訊,瞭解消費者的基本情況;第二步通過利用已有的POS***銷售時點系統***和MIS***管理資訊系統***獲取消費者在各門店的消費資訊;第三步各門店將資料上傳到雲資料庫,對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出該客戶對生鮮農產品的消費習慣;第四步依次對所有客戶進行分析彙總資料結果。大資料分析將大量的消費者何時、何地購買商品的數量和頻次等資料,通過每次使用的會員卡進行一一對應,通過高效能運算機對資料的分析,不在於瞭解顧客為什麼要購買,出於什麼原因購買某種商品,而是要從海量的資料中分析出哪一類甚至某一顧客的購買習慣,分析出哪一類甚至哪一種商品的銷售情況,以此為採購、營銷等部門制定採購計劃,銷售計劃提供必要的依據。

  2.2動態的價格機制,提高庫存週轉率

  我國連鎖超市中生鮮產品的定價機制較靈活,依據門店的需要在節假日等重大節日會有不同程度的促銷,即時調價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按照生鮮產品的鮮度隨時間遞減的規律進行的定時調價卻沒有。除了促銷,往往商品從早上上架直到下午6點左右,價格才會進行調整,將品相、品質不好的打折處理,實在無法銷售的則做報損處理。這也導致了為了彌補部分生鮮農產品變質無法銷售的損失加到商品的售價中,推高了生鮮農產品的價格,而價格較高又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量,惡性迴圈讓超市經營者苦不堪言。建立動態的價格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生鮮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類在一天中進行不同時段的分別定價。一般早上6:30新鮮的蔬菜運到門店,此時按照全價銷售,從中午12:00到13:30可以對蔬菜進行8折銷售,到晚上18:00開始則對品相不好的蔬菜進行大幅降價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價位的蔬菜,同時還可以分流顧客,避免晚上客流量過多帶來的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2.3流通加工增加生鮮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通過流通加工對生鮮農產品進行必要的分割,包裝,清潔等工作,提升生鮮品的附加價值,以此彌補正常的損耗。比如鮮度較低的蔬菜可以去除品相較差的部分,在保證安全品質的前提下將其配以不同的配料,以半成品菜品配料的方式進行銷售,方便上班族等追求簡單高效的客戶購買。或者可以將蔬菜進行進行簡單的加工,製成消費者喜歡的各種鹹菜。這兩種方式都是不錯的選擇。

  2.4建立標準化庫存管理模式

  基於生鮮農產品的新鮮、乾淨、合理的價格、優良的服務等管理原則,制定標準化管理。在庫存管理方面,商品必須分類進行儲存避免不同商品間互相影響;價籤和保質期必須清楚的標在包裝箱外,便於商品的在庫管理;定期對生鮮農產品進行盤點,查找出現損耗的原因,及時記錄比對,總結營運情況。

  2.5以“網際網路+”拓展生鮮品的銷售渠道

  在網際網路時代,超市的生存也面對著極大的挑戰,傳統的百貨業態在電商的衝擊下,頻頻敗下陣來,萬達百貨計劃關閉全國46家門店,剩餘39家盈利門店就是典型的例子。對於連鎖超市來說,雖然生存狀態沒有百貨那麼嚴峻,但是依然會面對消費者消費方式由實體店向網店的改變。對於連鎖超市,門店是區別於其他純電商企業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利用各門店的區位優勢,輻射附近小區消費者,以“線上線下”“OTOO”的模式,拓展生鮮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結語

  在供應鏈中消費者佔主導的時代,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零售終端企業取代製造企業成為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角色,超市作為銷售終端,與最終消費者直接相連,更加了解顧客需求。生鮮農產品作為引流的重要經營類目,是應對網際網路電商衝擊的重要陣地,高效的物流管理,將在生鮮農產品的在庫管理,週轉的時間和空間上釋放出更大的潛能,從而幫助連鎖超市企業降低生鮮農產品經營和管理的成本,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第二篇:物流管理中心應用條碼技術的研究

  前言: 隨著大學生兼職現象的日益普遍,兼職風險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大學生兼職風險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分析大學生兼職現狀、大學生兼職風險的型別、表現形式以及產生的原因,不僅能夠正確的認識大學生兼職風險,還能切實的保護大學生兼職的合法權益。

  當前大學生兼職現象日益普遍,但是由於法律、社會、企業、學校以及兼職者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學生兼職存在巨大顯性風險和隱性風險。為正確的認識大學生兼職風險的型別以及產生兼職風險的原因,我們對在校兼職大學生進行了深入調查,並且結合社會、學校、企業、政府以及大學生自身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學生兼職風險產生的原因,對切實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一 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

  1.1大學生參加兼職現狀的調查

  針對大學生兼職現狀與風險防控,我們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5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對部分兼職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調查樣本覆蓋全校十三個學院,回收問卷465份,其中有效問卷448份,有效回收率89.6%。

  在被調查物件中,共有189位同學曾參加過兼職活動,佔總體的42.2%。大學生兼職職業的排名依次是家教、發放傳單、勤工助學、促銷、業務代理、餐飲服務、調研、導遊,其中有87.1%的受調查者表示他們兼職的職業與其所學專業基本沒有聯絡;在兼職時間選擇方面,接受調查的189位從事過兼職的調查者中,在兼職和學習相互衝突的情況下,有58.5%的同學表示會放棄學習機會參加兼職,23.8%的同學表示會依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僅17.7%的同學表示會放棄兼職選擇學習,並且絕大多數的兼職學生對兼職收入不滿意。最後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接受調查的448位同學中,有23.13%的同學認為參加

  兼職活動對兼職學生的學業有非常大的影響,51.7%的同學認為兼職會或多少的影響到兼職學生的學業。

  二 大學生兼職風險的型別

  2.1顯性風險

  兼職的顯性風險是指在兼職活動的過程中,兼職者面臨的、具有外在表現並容易識別的對兼職者的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或事件。顯性風險主要包括兼職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等方面,具體表現為成本風險、安全風險兩個方面。

  成本風險:在兼職中介市場上,由於目前中介行業混亂,常常出現中介公司在收取中介費後敷衍、搪塞,沒能提供相應的工作資訊以及中介抽取佣金過高,收取中介費後人去樓空等情況。

  收益風險:一些用人單位經常拖欠工資,存在嚴重剋扣工資的現象,或者等到大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後將兼職大學生辭退,濫用試用期;更有甚者,用人單位收取培訓費、服裝費甚至押金等費用後,卻不聘用大學生,藉此牟利。

  安全風險:在兼職工作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隱患危害兼職者的人身安全。用人單位安排兼職人員從事高危工作,但是由於想要節約成本,而不做相關的保護措施;工作環境標準不達標,在高溫、高噪音、高溼度等環境下工作等。對於女大學生兼職,還可能存在性騷擾以及性侵犯等危害人身安全的風險。

  2.2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