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藝術教育對民間藝術傳承的作用論文

  傳承民族民間歌舞藝術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課題,高校藝術教育是普及、推廣及傳承民間歌舞藝術的重要途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高校藝術教育對民間藝術傳承的作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高校藝術教育對民間藝術傳承的作用全文如下

  摘要:中華民族的藝術文化歷史悠久,民間藝術根植於民俗、民間,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歷史沉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洗禮,民間藝術顯現出強大生命力的同時,又日趨陷入窘迫的境地。而高校藝術教育是對文化傳承與傳播最好的闡釋。學校藝術教育積極挖掘和整理民間藝術資源,形成自身特色藝術教育途徑,使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一、民間藝術及其發展現狀

  提起民間藝術,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或許是鄉土文化和勞動者所創造出的藝術作品。例如:皮影、剪紙、雕刻、版畫、民間歌舞等等。民間藝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藝術包括民眾在社會生活與勞動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和物質文化形態。如音樂、舞蹈、戲曲、建築工藝品藝術等。狹義的民間藝術是以造型藝術為主的民間藝術。它包括民間美術、民間工藝、民間技藝等。[1]

  民間藝術源於民間,服務於民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現在,憂鬱民間藝術建設存在諸如門類發展不平衡,門類消失、資金匱乏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民間藝術發展。首先,從事民間藝術人員的生存境遇不佳,傳統民間技藝行業費時費力,還需一定得悟性。許多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瀕臨失傳甚至絕跡。其次,研究人員和經費短缺制約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因民間藝術團隊的演藝人員普遍工資低,年輕人對這一行業不“感冒”。嚴重缺乏傳承人和產業後繼人。另外,大量相關的民間藝術資料遭到破損,對民間藝術傳承帶來巨大的阻礙。最後,如今大量的民間藝術演出團專業素質不強,表演水平一般,以致藝術傳承的途徑得以扭曲。

  二、民間藝術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傳承的必要性

  1、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目前,民間藝術正面臨著一種“藝絕人亡”的尷尬境地。因為技藝“口傳心授”的特點,某項手藝也就會跟隨著在某個地區消失了。目前許多民間藝術例如:糖畫、木板年畫,皮影等民間藝術都面臨著失傳的境地。一方面礙於生活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傳承中缺少完整的教授體系,是的民間藝術就像無源之水,正在枯竭。民間藝術豐富了藝術世界的種類和形式,同時它也是藝術創造最寬闊的載體。從專業的角度講,這是對藝術本身不可再生的破壞。有些藝術真的就活在老一輩人的記憶力。藝術源於生活,同時高於生活。藝術從來都是在社會廣大群眾中萌生,經由藝術家提煉昇華而來。

  民間藝術的保護任重道遠,一下兩點意見可作參考:***1***將民間藝術的地位提高,有些可以申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當地文化部門和媒體的關注、報道,取得社會關注。政府也可申請專項資金用於搶救瀕臨滅絕的民間藝術。***2***藝術可以和經濟有配合的發展。結合旅遊業、鄉鎮企業提高手藝人的收入,讓藝術在實踐中保留、完善。這是最根本的方法,當然合作模式還有很多,需要開發。

  2、民間藝術傳承是高校藝術教育的責任

  面對我們丟失的優秀傳統民間藝術,或即將面臨失傳的優秀文化,高校藝術教育必須承擔這一重要的責任來保護民間藝術,傳承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的傳承與藝術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藝術與藝術教育相融合,培養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修養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藝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又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不能光靠專家學者去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更多的是靠全體的共同努力。

  三、高校藝術教育對民間藝術傳承的作用

  1、有利於傳承民間藝術,保護藝術文化生態平衡

  高等院校彙集了全國優秀的知識分子,是教授先進文化和知識的主要平臺。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的是時代裡,高校的責任是傳承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和技術,承啟未來的學術研究和知識轉化生產力。同時民間藝術進入大學課程,同樣是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青年學生的活力是張揚的,創新的。民族的、民間的、民眾的文化在來自各地的學子的腦海匯聚、碰撞、反應、催生新形式、新內容的藝術美。高等院校應該高舉民間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大旗,充分利用其人力、裝置的優勢,將更原生態的民間藝術保留,傳之後世,呵護其萌芽開花。

  2、有利於提升高校藝術教育的價值

  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加入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民間藝術知識,更有助於大學生更為直觀地去感受、認識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社會的精神實質,從根本上把握時代特徵。在雲南大理白族聚居地,有這兩樣樂器:霸王鞭和八角鼓。他們可以合著音樂在節日中登場表演。據瞭解,只是霸王鞭就有上百種打法***套路***,每種打法少則四拍,多則三十六拍。這些民間藝術可以引入高校課程,刪繁就簡去粗求精後,保留原生態的舞步配合現代樂器的節奏相信會異彩紛呈。這樣的舞蹈同時有助於大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知和傳承。直觀地視覺衝擊,親身感受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民的精神面貌。在當代前衛的大學生中,也許會催生符合時代脈搏的民間藝術新篇。提升社會藝術素養,譜寫時代音符。

  3、促進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

  民間藝術作為開放的文化藝術載體,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它的價值追求和文化內涵在不斷地積澱,在現代意識和技術的不斷衝擊下,民族藝術需要不斷進行更新與拓展。在現代藝術教育當中加入民間藝術,可以更好的讓現代藝術與民間藝術進行互動。這樣不但可以使藝術教育的審美內涵與藝術思維更加豐富,而且也使藝術創作在情感的抒發以及審美的表現上面有了更好地深度拓展。讓現在藝術創作與民間藝術進行溝通交流,使現代藝術的設計形式更加合理化、生態化,使現代藝術的藝術形式可以更加自然、更加合理的得到發展。[2]

  四、挖掘高校藝術教育融入民間藝術的途徑

  1、高校開展民間藝術進校園活動

  不管是藝術類高校還是綜合類高校,豐富的文藝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各地高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民間藝術的學習平臺,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去接觸藝術,瞭解藝術。高校多舉辦一些高品位、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藝術交流會、藝術展覽、歌舞巡演等等。給學生足夠的平臺,讓民間藝術在高校中生根發芽。

  2、高校開設關於民間藝術的專業課程

  我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類專業學科的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的精華進行基礎教學,教師通過ppt展示,視訊播放等形式教學,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對傳統知識有一定掌握,同時使學生的生活充滿樂趣而不乏枯燥。非藝術類高校可以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增加學生興趣,學生會自覺主動去接受民間藝術的課後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也使得民間藝術只是得到普及。

  3、組織學生參加民間藝術活動,全面瞭解學習民間文藝

  學校領導多組織學生下基層,下農村去採風、調研活動。多參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請當地從事民間藝術工作者為學生表演展示,也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活動當中,並且讓學生髮表對民間藝術的見解,主動參與到學習創作當中。為促進民族藝術發展做更大的貢獻。

  五、結語

  “民間藝術雖然表現得粗糙一些、單純一些,沒有宮廷藝術那樣富麗堂皇,也沒有文人藝術那樣精細雅緻,但民間藝術更鮮活、更質樸、更淳厚,更富有生命力。她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基礎”。[3]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有深刻的意義,這條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們需共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