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原始母性崇拜在雕塑藝術的表現論文

  發展新時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雕塑藝術 雕塑是在三維空間裡的靜態呈現立體式藝術,欣賞者通過視覺感官和觸覺感測,感觸藝術家寄託在作品上的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欣賞一件雕塑藝術作品,首先是欣賞它的形式和風格語言,優秀的雕塑藝術作品,可以起到教育影響、警示後人的作用,亦能滿足人們的情感,豐富審美歷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原始母性崇拜在雕塑藝術的表現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原始母性崇拜在雕塑藝術的表現全文如下:

  摘 要:雕塑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 原始社會的雕塑藝術是離我們最遙遠的藝術。由於原始藝術的特殊性,目前中國美術學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很缺乏,特別是對原始雕塑藝術的創作特徵和內涵的研究並沒有深入系統的論述,僅散見於一些原始藝術史的論著中。本文意在論述不同地區原始雕塑的產生時體現出來的原始崇拜,對雕塑創作的影響。

  一、原始雕塑藝術的背景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類的生存條件非常惡劣,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界的沉重的壓迫下,不得不屈從於它的淫威,從而在觀念中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導致原始自然宗教的產生,其主要信仰形式有自然崇拜, 母性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等,這在原始藝術中都有作品體現。

  二、普遍的原始崇拜

  在原始人看來,人丁興旺和捕捉獵物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只有人丁興旺才能繁衍後代,只有捕捉到獵物才能維持生活,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全世界所有的人在原始時期都面臨類似的生活境況,即極端低下的生產力和極端艱苦的生活條件,所以對母性的崇拜在世界各地具有普遍的意義。我們知道,有一種型別的雕塑在原始的觀念裡具有信仰的魔力和符咒的功能。母性的崇拜表達對生命存在和崇尚的內容,這裡沒有性的含意,也沒有性別的含意。但是能夠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原始人能夠認識到母性是人種延續的載體,認識到這就是生命的來源,只有她才能創造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勞動力,所以他們非常崇拜這種孕體形式。

  從雕像的體態上看,作品無疑表現的是孕育新生命的人體特徵。在古代社會,女神歷來被作為生育的象徵、大地和收穫的象徵,被作為一個群體或民族生命力的體現,從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崇拜。女性雕塑形象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大陸以至南美洲的古遺址、古墓葬中普遍有所發現。

  比如發現於奧地利的《威倫多的維納斯》,明顯具有生殖崇拜的特徵,雙乳、腹部、臀部、生殖器的強化處理實際上是寄寓了人們對生殖、繁衍後代的希望。從這一時期其他的地區的女人像也具有相類似的特徵,雙足併攏,甚或直接成為尖狀的,有學者認為這有可能是插在土中用於供奉的。與乳、腹、臀的誇張處理相比,身體的其他部位則被弱化處理,甚至頭部僅僅是一個大型,五官也被省略了,只不過是有些裝飾的區域性形體而已。這一類的作品在歐洲很多地區都有發現,都是省略了五官,或是乾脆沒頭沒腳,但個個都是臀部膨大,乳腹部極為豐滿和突出,體現了明顯的生殖崇拜和一種催生的魔力作用。還有一些浮雕也有類似的形象,例如發現於法國的《持角杯的婦女》,幾乎是《威倫多的維納斯》的變形浮雕,當然也表達了相同的意願。

  發源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中原文明在母性崇拜的觀念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概因為人們普遍生活在沃土之上,遠離海洋,所以他們深深地依戀著土地,於是乎和土地收成相關的一切自然,便可能進入他們充滿神靈敬畏的心中,同時被賦予了與神靈相同的性質。巫術或者宗教在中國先民眼裡同樣魅力無窮,母性崇拜的觀念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典型的是在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的遺址中,發現了一尊引人注目的女神全身像殘留下來的頭部,該像大小和真人的相當,用泥塑的表現手段,視覺上有厚重的雕塑感,手法寫實,古樸自然,比例較為準確,面頰塑造飽滿圓潤,額頭髮際平直起稜,五官刻畫準確細緻生動,眼窩較淺,眉弓上挑,下巴尖圓,鼻樑扁平,具有明顯的蒙古女性的特徵;表情生動,威嚴,據專家推測應該是一尊受崇拜的豐收女神或地牧女神的頭像。這座雕像顯示了當時中國人物塑造高超的水平,在世界來講也是很罕見的。雖然不能把他們的觀察認識自然的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加以理想化,但像這樣的雕塑作品的創作,倘若沒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和對母性的虔誠是不可能實現的。東山嘴殘存的那些殘肢斷臂,拼接起來,不正是生動的“孕婦”形象嗎?豐臀、隆腹及豐滿的體積和《威倫多的維納斯》有異曲同工之妙。

  族中的人丁是否興旺,無疑是史前部落社會的一個生存主題,“人多力量大”的觀念早已滲透在原始先民的頭腦中。那醒目的生殖器,隆起的腹部,似乎蓄積了一種正在膨脹的力量,是她控制著人類的繁殖和部族的前途。當這種力量常常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慢慢地就會被它的這樣力量所感染,長此以往,部落人力的信心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來到遙遠的黑非洲***指的是撒哈拉以南黑人居住的非洲腹地***,我們在研究非洲雕刻的時候,首先應該明確這個地區雖然建立了很多現代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不少居民,特別是廣大的村民,至今仍然生活在氏族部落的社會環境裡,所以,非洲為我們研究原始藝術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觀的寶庫。非洲部族的人們對母性的崇拜可謂到了登峰造極地步,幾乎非洲每一個地區的藝術都少不了洋溢著母性的雕塑,並一直保留著古老的傳統。發現於奈及利亞的《女人雕像》是約魯巴族的作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它的雕刻者只憑自己的敏感從事創作,然而這種安排總是以一定比例為依據的,它可以用數字或者音樂的節奏來表達。作者賦予雕像各個部分的節奏聯絡並引起觀者的節奏反應:穩定感、重量感或者輕盈感、靈巧感、巨集偉感、優雅感他們已經知道要講究各個部分之間的造型關係,同時也本能的給予作品的形象性。非洲木雕的這種形象性還只是一個概貌,因為它的形象還要服從於作品整體的節奏,儘管我們也不能確定這是一種自覺的行為,非洲雕刻者就是這樣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造型特徵的藝術

  回頭來看世界各地的女性雕像,把兩者相比較,其主角是驚人的相似,都是被賦予神性的婦女的形象,這些豐產的“女神”充當了通靈的媒介。通過它,原始人就可以在精神上與宇宙萬物的繁衍生命的力量相通,進而得到壯大發展本部族的信心。換句話說,“女神像”即是他們精神的寄託,希望它能給人們帶來繁衍發展的力量。少數具有“藝術”天才的先民們在這種虔誠崇拜的影響下,試圖塑造出符合大家的心目當中的母性形象,那就是豐臀、隆腹和飽滿的體積,似乎只有這些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而不是簡單的模仿一個懷孕的婦女的形象。假如我們設身處地想想一下,僅僅是模仿一位孕婦,儘可能全面的照抄她的所有細節,這樣出來的作品能夠有如此生動的感染力嗎?可見在藝術創作中,創作者所具備的主觀意識決定了作品價值的高低。

  參考文獻:

  1、熱爾曼?巴贊 《藝術史?史前至現代》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4月出版論原始母性崇拜在雕塑藝術的表現

  李恩田 內蒙古師範大學雕塑藝術研究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查 娜 內蒙古師範大學雕塑藝術研究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