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論文格式範文

  初二物理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初二物理的入門教學反思

  摘要:初二物理入門教學的依據及引導方法,在課堂中體現科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

  關鍵詞:生活和物理教學入門反思

  俗話說“生活處處有物理”在現在的教材, 初中的物理教學就很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特別是初二入門教學談幾點感受。

  一、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我們在校運會期間,百米賽跑開始時,終點裁判是看發令員的發令槍冒出的煙記時,還是聽到槍聲開始記時呢?當你一進到家門,就看到電能表,保險絲。看到平面鏡中鐘錶的像,從冰箱中拿出的冰棍會冒煙。我們穿的鞋鞋底為什麼要做成花紋,我們做的沙發總比坐板凳舒服,為什麼呢?這就說明生活離不開物理。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為什麼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丟擲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麼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丟擲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並繞太陽公轉,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麼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為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才會向前?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

  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比如:飛機為什麼會飛?應先讓學生用一些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子和繩子,小石頭從二樓往下放,有些快,有些慢,這樣引導學生思考,是有一個託力的作用,飛機的升力就是由於機翼上彎下平,當飛機飛行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動快,壓強小,下方的空氣流動慢,壓強大,因而就產生了一個升力。

  三、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例如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講氣體壓強時,我先做一個“瓶子吞雞蛋”的有趣實驗,在瓶子裡燃燒一些沾有酒精的棉花後,用剝了殼的熟雞蛋快速堵住瓶口,雞蛋就自動鑽進瓶子裡。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一些小紙碎在桌面上,再敲敲桌面,就會看見小紙碎上下跳動。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 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做為一名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就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上完一節課好更要好好地反思:這一節中好在哪裡,哪裡還存在什麼問題,重點的地方是否遺漏,下一節鍾應該怎麼改進,都要好好反思。要做到一節課都是下一課的準備課。

  參考文獻:

  物理新課標,教育教科版物理教材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