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論文

  中職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勞動主力軍和技術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態關係到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大建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程序。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和普通中學生一樣,整體上思想道德素質情況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這些學生的年齡較小,各方面還不成熟,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干擾;部分同學在中學時成績不理想,學習習慣不好,行為習慣更差;平時被老師忽視,普遍特點是自卑心理嚴重,自暴自棄,思想道德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採用自編網路問卷,就江西省崇仁師範學校中職一至三年級132名學生作為調查研究物件,調查結果表明: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重要性得到肯定,評價過程注重學生自身的行為表現,但評價中存在諸如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在一線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制度化、確定中職生的評價主體地位和建立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系統等方面提出了評價對策,以期為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提供理論依據。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應如何評價?該課題組成員就江西省崇仁師範學校中職一至三年級132名學生展開調查,從而掌握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並分析出在評價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出相應的對策。

  1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調查分析

  1.1 實施現狀

  首先,中職生肯定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在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如圖1所示,78.03%的中職生在涉及思想道德素質評價重要性上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沒有學生回答“一般”或“不重要”,這說明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不可或缺性。

  其次,評價過程注重學生自身的行為表現,思想政治成績和參加集體活動為輔助因素。

  從圖2可以看出,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途徑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班級/校職務、思想政治課成績和參加集體活動的次數為輔助評價因素。

  1.2 存在的問題

  首先,中職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圖3是“對所在班級/學校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內容及方法的瞭解”項。

  從圖3可以發現,在132份有效問卷調查中,“很瞭解”和“瞭解”的僅佔34.8%,“不怎麼了解”和“不瞭解”的總共佔64.16%,這說明大多數中職生對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內容及方法處於缺失狀態,大多數中職生沒有參與到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來,其實中職生應該是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重要主體,在調查中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圖4。

  從圖4可以看出,選擇“學生本人”和“同學”最應該是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的佔大多數,但在實際的評價中,往往是教師說了算,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來,造成中職生評價主體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評價的準確性。

  其次,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式單一。

  如圖5所示,中職生評價的方式目前多數為互評,其他方式比如自評和社會評價佔極少比重,事實上,要全面評價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對於大多數中職生來說,自評也可以作為參考指標,當然自評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另外,社會評價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因為這更具有客觀性,能真實地反映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式單一化,也會使得評價的結果出現誤差。

  圖6是中職生對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法是否滿意問題的調查。

  從圖6可以看出,132份有效調查問卷中,“非常滿意”的有11人,佔有效問卷人數的8.33%;選擇“滿意”的有40人,佔有效問卷人數的30.3%;選擇“比較滿意”的有45人,佔有效問卷人數的34.09%;“不滿意”選項的有32人,佔有效問卷人數的23.48%;“不關注”的有5人,佔有效問卷的3.79%;從調查的資料可以看出,中職生對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法達到“滿意”總共佔72.72%,這表明大多數中職生對學校或是班級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法是滿意的,但是也應該看到不滿意的比例也不小,這說明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法還有待於改進。

  2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對策探討

  2.1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制度化

  如上文所調查結果所示,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存在問題的方面,其根源是沒有進行制度化建設,那麼如何把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制度化?課題組在參考歷年相關方面研究和一線調查的基礎上,認為應建立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和建立專業的評價組織。在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工作制度方面,要貫徹評價過程動態性思想,注意評價結論的科學性;在建立專業的評價組織方面,要建立一支由理論研究人員、專業評價人員和評價管理人員組成的隊伍,並保持該隊伍的穩定性。

  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制度化使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具有實踐可操作性,改變了以往只是停留於認識或思想層面的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有利於減少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盲目性、隨意性。

  2.2 確定中職生的評價主體地位

  如該調查結果所表明的,中職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確定中職生的評價主體地位,發揮中職生的主體能動性,讓中職生積極參與到思想道德素質評價中來,是確保評價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

  在實際評價的開始階段,要讓中職生參與到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方案的設計中來,設計出符合中職生實際的評價方案;在實際評價的實施階段,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除採取互評、師評、自評、學校評價和社會評價方法外,還可以採取一些適合學生的評價方法,比如心理測試等實驗方法,這樣可以使評價定量化,也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增強評價的效果性。

  2.3 建立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系統

  在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過程中,資訊的收集和處理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資訊的收集全面性和資訊處理方面科學性與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呈正相關性。首先,應構建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網路資訊平臺,通過網路資訊平臺實現家庭、學校和學生本人資訊共享,實現實時互動,以便及時瞭解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其次,要建立中職生思想道德評價的電子資訊檔案,這樣夠保持整個評價過程資訊記錄,做到今後有據可循,同時可以積累經驗,形成理論化的評價,使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朝著系統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總之,該課題組基於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的一線調查和相關的文獻研究,發現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評價對策,以期為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機制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