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護理中級職稱論文

  藥學是中國的一門傳統學科在中國歷史上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中藥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與進展

  【摘要】 中醫藥學是中國的一門傳統學科,中醫藥學在中國歷史上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傳承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統並有效的醫藥學體系,並且被廣泛的應用於臨床護理當中。因此,本文就中藥學於臨床護理之中的應用做一下細緻的分析,並對其發展情況做一下淺要的探討,希望對中藥學於臨床護理當中的有效應用提供有利思考,並讓更多的人對中藥學的發展有所瞭解。

  【關鍵詞】 臨床護理;中藥學;應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336-01

  隨著中醫藥學科的飛速發展,已經深入到了醫學的各個領域當中,其中在臨床護理領域的應用比較突出。這就要求中醫的護理人員要具備相當豐富的中藥學知識,將中藥學與護理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中醫的角度出發,提出中藥在應用過程中的宜忌,中藥中副作用症狀與解救護理的措施以及護理須知等,在本系統中形成新的體系與理論以及新的知識,為實踐提供新的思維與方法。綜述如下。

  1 中藥學於護理學之中的應用與範疇

  在護理學中應用中藥學要以中醫的理論作為指導,利用中醫中藥,再結合預防保健、康復護理以及醫療活動,對幼、弱、老、病、殘以及健康或者亞健康的人群進行照顧與護理,並利用傳統的護理技術,用以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它建立在護理學以及中藥學兩種既相互獨立又有密切聯絡的學科基礎之上。

  11 中藥學於護理學之中的應用 在護理學中,中藥學的應用性比較強,既包括了對中藥物應用,如藥物的名稱、劑量、種類、用法、用量、療效、宜忌等知識,護理人員要通過系統的學習,準確的掌握相關的知識對患者進行無誤的治療,並且對於藥性以及藥理在人體中的變化進行細緻的觀察分辨。[1]又包括了方劑,如方劑的定義、功效、名稱以及組成等等,護理人員要對其基本用量以及用法、宜忌等進行準確的掌握,並且能夠認識到方劑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12 應用包括的主要內容

  121 將中藥學應用於護理學之中的主要目標是人類的健康以及用藥的安全。

  122 將中藥學應用於護理學之中的主要研究物件不只是患者,也包含了健康人群。

  123 將中藥學應用於護理學之中的研究內容要遵循中藥學的理論體系,要發揚出中醫在護理方面的特色,將臨床實踐作為基礎,對前人的成就以及經驗進行總結,反映出現代的科學技術,將中藥學與護理學有效的聯絡在一起,為醫學護理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對維護人類身體健康的中藥學護理理論以及知識技能進行研究,突出規範施藥以及辯證施護的特色。對重症者、老幼殘等進行及時的保護,減輕疾病給其帶來的痛苦。幫助慢性疾病人群恢復身體健康,提高健康人群對健康的標準。細緻診斷與處理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潛在因素與問題。[2]

  13 中藥學應用於護理學中的範疇

  131 臨床護理 建立在兩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之上,結合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藥物治療的效果、特點等來滿足對臨床患者的治療需求。

  132 護理教育 主要是指校園教育以及畢業後的繼續教育。隨著中藥學在護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對於專業護理人員的要求也就隨之提高,對於知識以及承擔的責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適應醫學領域高速發展的需要。

  133 護理科研 護理科研主要包括中藥的給藥觀察,藥物的臨床試驗以及調查分析等,從方法上對於中藥學與護理學應用中存在的規律進行了解分析。[3]

  134 護理管理 是指社群與醫院中藥護理方面的技術管理以及組織管理。其目的在於開展健康指導以及健康宣傳教育,讓健康人群以及患者都能有良好的預防保健知識,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 中藥學與護理學中的應用發展

  中藥學應用於護理學中是由長時間的積累而實現的,有著古老的發展歷程,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21 遠古時期 祖先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過程中逐漸的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態與效能,通過漫長的實踐,發現了其對人體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一些原始的治療方法慢慢形成,改變了人體自身素質,是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

  22 先秦時期 這時的中醫藥學已經有了較大的進展,應用品種也逐漸的增多,各種文獻記載多達幾百種,並且有了較為系統的治療形式,如服用與食用,另還有擦、敷、洗、塗等方法。並在情緒對病情的影響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進行治療時會重視情志的護理。

  23 秦漢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精、氣、神以及陰陽五行等哲學性較強的概念被融入到了醫學的領域之中,並且逐漸的演變成為了中醫的基礎理論,併成為了基礎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醫學著作對於中醫於護理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於護理學之中應用的基礎;《神農本草經》為中藥應用於護理之中開創了先河;《傷寒雜病論》則確定了醫學護理中的辯證施護原則。

  24 宋金元時期 在這個時期,對於中醫用藥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於與藥物效能相關的理論體系逐漸的變得實用化、具體化以及系統化,並且對於醫病用藥過程中的配伍禁忌也開始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期間更是產生了著名的用藥“十九畏”與用藥“十八反”的歌訣,其對護理學的良好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期間主要從三個方面提高了地護理的重視:一是開始重視利用藥食進行養生護理,這個時期中,在食療養生方面,護理學中逐漸出現了非常多的新思路、新見解;二是重視利用飲食對脾胃進行滋養護理,在這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李東恆根據自己內傷脾胃,百病乃生的思想提出了利用藥膳滋養脾胃的思想;三是重視藥膳於保健方面的護理,在這個時期,醫學家朱丹溪於劉完素與李東恆的“火熱論”和“陰火論”的基礎之上又提出了滋陰學說,可謂是在護理學中獨具一格。

  25 明清時期 在明代,出現了著名的《本草綱目》、《普濟方》以及《本草經疏》等影響非常深遠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本草綱目》,其收錄的藥材總計1892種,相關配圖1100多幅,複方11000多首,並對藥物進行了細緻的分類,一共分為了十六部六十餘類。其中對於中藥基本理論進行了非常系統而全面的總結與發揮,因此也成為了我國本草時期的重點與中心著作。而到了清代,趙學敏有對《本草綱目》進行了糾正與補充,其作品《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述了34條對《本草綱目》的補充,大大豐富了我國的本草學內容。

  26 延續至今 經過不斷的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中醫藥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統並傑出的醫藥學理論,在相關的醫藥學大詞典中,彙集了幾千條古今論述,擁有相當繁博的資料,還有其他各種醫典對於中藥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並被應用到了護理學的臨床研究當中,二者之間有效的融合,促進了我國護理領域的良好發展,各種中醫藥護理教育不斷湧現,為中藥學護理領域不斷補充新的血液,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護理學中,中藥學的應用日益廣泛,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積累,其根基之堅實無可厚非。作為中醫臨床護理人員,只有在護理學與中藥學兩種理論的指導下,明確中藥的臨床應用、配伍禁忌以及性味歸經等知識,才能將中藥在護理領域中更好的發展下去,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全小明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療術後的中醫護理[J]護理學報,2008,15***6***:64-65

  [2] 王玲姣穴位注射與敷臍對直腸癌術後腸功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8,7***6***:461-462

  [3] 張小紅中藥敷臍加腹部按摩防治下肢骨折患者便祕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誌,2008,23***12***:46-4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