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於知識管理的電大圖書館知識服務探索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 電大圖書館 理念
  論文摘要:作為管理知識資源並提供相關服務的部門,其旨在將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與電大圖書館的工作流程結合起來,電大圖書館的知識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徵。本文主要闡述了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管理的理念的內涵及其特徵,並分析了知識管理在電大圖書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推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性,最後從電大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基本策略等角度簡要論述了知識管理在電大圖書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知識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其核心內容是關注知識的創造和共享。它是對組織作為一個整合知識的系統的概念化表述,即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知識對組織進行的管理。這裡的知識指的是人類認識的過程、創新過程及蘊涵著知識的人工製品。知識管理強呼叫整體系統的理念來管理智力資本、組織的變革和知識的創造與共享,以推進組織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一、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管理的理念 
  (一)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涵 
  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是指應用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電大圖書館各種資源,充分地滿足使用者不斷變化的資訊與知識需求.並提升現代電大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過程。 
  知識管理是一個全新的管理理念。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理論與電大圖書館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作為電大圖書館事業發展前沿的電大圖書館管理的發展趨勢就是實現知識管理。電大圖書館從事的知識管理是對客觀資訊資源作知識單元層次的蒐集、整序和提供服務的活動與過程。知識管理的活動主要基於記載現性知識的文獻單元,由於知識的有序性、關聯性和可檢索性只有通過知識集合才能體現出來,所以蒐集、整序、控制和提供服務是知識管理的核心。由此可見,知識管理已深入到文獻載體的知識內涵中去了。顯而易見,知識管理是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的。對知識管理我們可以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來理解。狹義的知識管理主要是對知識本身的管理,它包括對知識的創造、獲取、加工儲存、傳播和應用的管理。而廣義的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對知識進行管理,而且還包括對與知識有關的各種資源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涉及到知識組織、知識設施、知識資產、知識活動和知識人員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能動創造性的發揮產生了知識,人的知識的運用是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知識管理的工具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是知識創新的源泉和工具,資訊科技的發展和資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強,促進了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管理的直接目標和實現途徑是知識創新。人和資訊科技是知識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環境資訊實現創新。 
  (二)知識管理的服務的理念 
  在知識組織的基礎上,電大圖書館根據使用者要求,對知識進行重組和再造,形成使用者所需要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就是知識管理的開發和服務過程。這裡的知識重組是指在特定目標指引下,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及未來動向,形成動態知識系統的過程;知識再造是指在知識重組的基礎上,通過電大圖書館員的智力勞動,在現有知識水平、知識聯絡及對未來預測的基礎上形成新知識的過程。 
  電大圖書館外部管理的服務理念包括:經營廣泛的社會聯絡,建立行業聯盟,注重電大圖書館投資與效益分析。其核心內容是建立電大圖書館組織外部的知識聯盟。知識聯盟方案包括:第一,積極開發電大圖書館的自建知識庫,包括有關使用者服務的問題及其解答或解決方案,專利、特殊技術等顯性知識,可通過網路進行查閱、使用。第二,選擇適當的合作伙伴,走合作化道路。對外與國內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包括合作採訪和編目中心、合作文獻提供中心、合作互借中心、合作諮詢中心等等;對內與地區電大圖書館通過地區之間、高校之間的合作,使每個電大圖書館的館藏利用構成一個整體,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電大圖書館內部管理的服務理念包括:電大圖書館管理與文化氛圍;重視隱性知識的價值;激勵個人創新;變個體知識為集體知識等。其核心要義就是電大圖書館組織內部的知識整合。電大圖書館進行知識整合應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整合現有的資訊系統。目前,我國自行開發的電大圖書館系統管理軟體並不少,但這些軟體產品存在著使用標準和介面不一,功能、規模和層次差別很大,資訊共享性無法實現等問題,從而表現出服務功能和管理手段上的嚴重滯後。現有系統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軟體標準統一,保證電大圖書館基本業務管理系統的安全、穩定、準確、高效執行,併為蓬勃發展的中間業務建立一個易維護、易擴充的處理平臺,使其具有帶伸縮性和多層次結構,能提供實時、線上的整合資訊服務和資源共享。整合系統還必須考慮到外部(即使用者)和內部(即維護者)的所有可能需求,提供迅速、全天候的服務。第二,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促使其能夠實現終身學習。強調合作和共享,營造一種全新的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創造一種發展和維持知識基礎的機制,鼓勵人們知識共享和知識合作。此外還應建立溝通系統。在匯入知識管理的過程中,通過館員間的溝通與討論,使得知識工作者能在與同事分享的過程中激發創意,不斷獲取新知識。 
  二、知識管理在電大圖書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用知識管理思想指導電大圖書館服務 
  1、應堅持“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原則,針對讀者結構、閱讀傾向、各群體數量及比例、利用電大圖書館的頻率和方式、對服務的需求層次和滿足程度、將來可能的發展變化等引數,連續地收集讀者資料,深人研究讀者資訊需求,建立明確有序的讀者資訊反饋渠道和科學、可行、系統化的評測指標,藉以客觀、準確地反映和評價電大圖書館服務執行的狀態和效率,指明需要改進的環節和專案,有針對性地調整服務對策,從而擴大和提升電大圖書館資訊服務與知識服務。 
  2、服務內容強化知識性。知識經濟對電大圖書館服務提出了較高的知識性要求,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服務不再是簡單的資料收集、貯存和傳遞,而是基於知識的開發、創新與利用。在服務內容的深度上,應特別注意擴充知識內涵,實施知識挖掘與知識發現,使原有資訊和知識得到系統化、綜合化、深入化,產生針對性和適用性更強的再生知識,實現知識資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在服務內容的廣度上,應儘量擴充套件相關問題的知識涵蓋面,充分利用電大圖書館現有各種實體資源和網上虛擬資源***包括知識導航系統***,依靠現代資訊科技為電大圖書館提供知識面很廣的資訊服務和知識服務。 
  3、服務方式實行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是建立在電大圖書館服務功能和專門知識基礎上的一種價值取向,不再是以規範化的資訊資源收藏和組織為標誌,而是以靈活的服務分析、診斷、解決為標誌。知識服務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基於分析和基於內容的參考諮詢服務、專業化資訊服務、個人化資訊服務、團隊化資訊服務、知識管理服務等。需要指出,知識服務並不排斥以藏書建設、文獻編目、文獻檢索、文獻流通閱覽為基礎的傳統服務,只不過這些服務將不再體現電大圖書館的核心能力、專業取向和標誌性內容,將主要作為輔助性的後臺服務來支援知識服務。 
  (二)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容 
  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是一種旨在建立知識資訊資源體系的知識組織、知識傳播和知識創新的行為。電大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物件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其內涵就是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蒐集、整理、儲存和應用,並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顯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管理顯性知識是有形的、可視的,給人以經驗直覺的知識存在形態,多指以文字、影象、符號、聲音等形式存在於書籍、磁碟、光碟或其他形式的資料庫中的知識,主要特點是客觀性、物質性、可編碼性。顯性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的功能上,就是館藏資源數字化和網路虛擬資源館藏化。其手段和目的是通過傳統書目資料庫建設、特色資源資料庫建設、資源資訊系統建設和各種載體文字的全文數字化,使已經形成的知識最大限度地被利用。電大圖書館顯性知識資源主要包括館藏文獻資源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顯性知識的管理是對顯性知識進行鑑別、選擇、整理、組織、加工,使之有序化,以便建立知識庫,供讀者使用。傳統電大圖書館業務流程包括文獻資訊的採訪、編目、典藏、流通、參考諮詢等,雖然分工很細,但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資訊服務高效、快捷、綜合、互動和即時的要求。因此,必須對電大圖書館業務流程進行重組。電大圖書館業務流程重組是顯性知識管理的重要方面。現階段顯性知識管理的重點包括館藏資源數字化和網路虛擬資源館藏化兩個方面。前者是將本館收藏的傳統文獻數字化,包括書目資料庫建設、特色資料庫建設、資訊系統建設和各種載體文獻的數字化建設等。 
  隱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管理隱性知識實際上是對“前知識狀態”的某種認知,是存在於人的大腦、工作程式或某種情景中的經驗直覺的知識形態。因其處於“前知識”狀態,故擁有者不易表達,利用者不易獲取。它和顯性知識的分界表現在非客觀化、非物質化和無序化。隱性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擁有者的某種有意識或無意識行為的判斷、捕捉,使隱性知識得以表現,使其價值得到確認,並進一步成為可以共享的文化資源。因此,電大圖書館要培養一支以知識為動力的館員隊伍,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知識共享,推動電大圖書館和個人目標的共同實現。通過倡導個人終生學習的風氣,打造電大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營造一個知識管理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人文風氣,樹立互惠觀和整體觀,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建立一種人性化的規章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倡導電大圖書館員的學習、進取和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與他人共享自己的隱性知識和經驗。還要儘可能地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尤其是資訊高科技手段建立起各種形式的知識網路,充分挖掘各種載體形態資訊資源中蘊含的隱性知識,為知識交流和共享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