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 教育在社會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幼兒教師專業化是幼兒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幼兒教師經濟地位研究

  摘要:經濟地位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是社會分層標準的幾方面之一。從全國整體上看,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不容樂觀,工資水平具有極大的差異,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探討分析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從七個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總之,幼兒教師經濟地位的提高,才能讓更多高學歷人才參與其中,才能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關鍵詞:幼兒教師;經濟地位;差異

  一、我國幼兒教師的經濟現狀

  經濟地位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是社會分層標準的三個方面之一。社會地位的獲得與社會成員對社會資源的佔有有著直接的關聯,而目前國內外社會學家都把經濟因素作為社會分層的首要依據。在研究幼兒教師整體的社會地位時,研究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更能直接的反映我國教師職業在社會整體職業體系中所處的位置。現今我國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不容樂觀,即使是東部沿海地區相對重視學前教育的城市,幼兒教師的月薪也比其他行業低很多。2011年佛山地區工資高的有3000元/月,大都數工資只有1000-1500元/月,最低的只有750元/月,還達不到佛山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1100元/月***。2013年深圳全市民辦幼兒園學前教師平均工資為1481元/月,還不到普通保姆的工資。根據2014年5月份國家統計局農村司的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外出務工人均月收入達到2609元,並且農民工收入還保持著每年10%以上的勢頭增長。由此可大致看出,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已經相當低下。

  除了工資低於其他行業,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同樣不理想。其中非公辦幼兒教師的處境最為艱難。不僅月平均工資低於公辦園,而且享受不了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政策。2014年01月23期《燕趙都市報》題為《昌黎200多名非公辦幼師討待遇》報道:“在昌黎縣全縣,目前共有228名非公辦幼兒教師每月工資僅840元,低於全省最低檔最低工資1040元的標準。”“從2014年1月起,將非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按照該縣城鎮職工最低工資發放標準將工資調到1260元。”昌黎縣教育局副局長邵建勇表示,這些非公辦幼兒教師“既不屬於正式的行政事業編制內人員,也不屬於正式聘用教師。”他們的地位非常尷尬。因此如何對待非公辦幼兒教師保險問題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

  二、分析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

  第一,我國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少。據UNESCO對金磚四國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學前教育經費佔國家教育總經費的比例較低,2008年僅佔到1.37%,而同年的俄羅斯與巴西比例分別達到15.03%和7.61%。即使是經過兩年的發展,2010年全國學前教育總投入也只佔到教育總投入的3.72%。

  第二,關於學前教育的相關體制有待完善。進入21世紀後學前教育的不斷髮展,已經給現有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國務院《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對中小學教師及小學附設幼兒班的編制標準作了修訂,卻沒有將幼兒園教師核編納入範圍內。這造成了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理解偏差,認為不指定新的標準就等於沒標準,因此,各地“撤編”“縮編”現象嚴重,出現大量的“臨時老師”“代課老師”。

  第三,幼兒教師的價值的隱藏性。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存在著普遍的誤區,認為優秀的教師,就是讓學生考一個好成績。對於小學或中學教師而言,教師的教學優劣可以通過各種測評以及成績顯示出來,但是對於幼兒教師,是不能靠學生的成績來判斷教學質量的好壞。幼兒教師的價值常常隱藏在幼兒一生的成長中,這是一個緩慢而持久的過程。因此幼兒教師的價值常常被人們忽略,引起了整個社會對幼兒教師的不重視。

  第四,幼兒園激烈的生源競爭。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幼兒園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截止到2010年,我國幼兒園共有150420所。不少地區還存在一批無證無照的幼兒園。這樣激烈的競爭導致不少幼兒園通過壓低內部成本來搶奪生源。

  第五,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時間短。有組織的學前教育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我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發展中,學前教育長期處於“家庭教育”狀態,並沒有形成一個被人們普遍熟知的社會行業。直到20世紀初,我國才出現了學前教育機構。整個20世紀,我國學前教育一直在***中艱難求生。因此我國在學前教育的組織與管理上缺乏應有的經驗與教訓,導致頒佈的政策與實際情況不能有效地結合。

  另外,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較大。無論是全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還是城鄉的發展差異,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的參差不齊給學前教育的政策頒佈與實施加深了難度。從教育經費投入上來看,東部最高,西部增長快,中部明顯偏低。2010年東部預算內學前教育教育投入佔預算內教育投入的1.98%,西部佔1.79%,而中部僅有0.91%。這種地區經費投入的不平衡也給政府教育經費的協調分配提出了挑戰。

  三、提高幼兒經濟地位的措施

  第一,政府需要完善學前教育方面的資訊採集與資料統計。例如國家統計局中與“教育”有關的檔案達到1000條,但與“學前教育”相關僅有18條。精確有效的資料是國家進行準確預算的前提,通過對大量材料的分析才能夠總結出切實有效的經驗。缺少必要的對學前教育理論研究和社會需求的基本資料會導致政策與實際不能同步。

  第二,加強有關學前教育的法制建設。將幼兒教師的權利上升到法律層次,包括實行幼兒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建立有利於非在編幼兒教師流動的勞動人事制度,依法落實非公辦幼兒教師的有關待遇,避免教育主管部門向公辦教師傾斜。

  第三,相對增加編制名額,增加教育經費預算。編制內教師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薪資待遇,勞動所得也相對有保障。

  第四,加大對民辦園的扶持。依法落實民辦園的優惠政策,減輕幼兒園負擔。同時加強對民辦園的巨集觀控制,促進小幼兒園的資源整合,並對幼兒園進行監督,對教師的薪資待遇進行核查。

  第五,各個幼兒園應尋求自我發展,因地制宜,提高幼兒園本身的經濟實力。各個幼兒園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教育經費,必須加強園內管理與建設,提高自身軟實力,避免通過降低薪資節約成本。

  第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重視度。只有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尊重幼兒教師的氛圍,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總體而言,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它的前進急需優秀的人才。學前教育關係著整個民族發展的未來,而對於那些奮鬥在幼兒教育前線的幼兒教師,社會必須給予與之勞動相符的待遇,才能讓更多高學歷學子參與其中,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作者單位:商丘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2011GGJS14 《教師勞動收入與教師社會經濟地位研究》,主持人:蒯秀麗,商丘師範學院

  《結合商丘實際,進一步推動基礎美術教育公平問題研究》,主持人:王霞,商丘師範學院

  參考文獻:

  [1]曾曉東,範昕,周惠著.入園何時不再難――學前教育困惑於抉擇[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袁振國主編,劉佔蘭等著.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報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龐麗娟主編.中國教育改革30年――學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4]陳文華主編.中外學前教育史***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