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哲理的名人故事

  從沒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於向荊棘叢生處邁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上帝偏愛小蘋果

  “媽媽,我再也不和他們一起玩了!”那天,6歲的布里奇特跑回家時,撲到母親安娜的懷裡哭訴著,“喬治說,像我這麼矮的人,他用兩根手指就能捏扁!”“珍妮故意把玩具放到最高的凳子上,我踮起腳也拿不到,她們就一起嘲笑我!”

  靜靜地聽完女兒的哭訴,安娜輕輕擦去她的淚水。然後從桌子上的水果盤裡,選出一大一小兩個蘋果,分別把它們切開了,讓布里奇特品嚐。她先是咬了一口大蘋果,哽咽著說:“甜!”又咬了一口小的蘋果,驚訝地說:“好像更甜!”

  安娜點點頭說:“孩子,你說得沒錯!同樣的蘋果樹,結出的果子卻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從外表上看,大的蘋果可能更惹人喜愛。但只有用心品嚐過的人才會發現,小蘋果因為生長週期緩慢,反而貯存了更多的糖分,口感比大蘋果更甜!上帝其實偏愛更小的蘋果呢!”

  媽媽意味深長的講述,讓小布裡奇特茅塞頓開。因為患有先天性發育不良侏儒症,她的身體很早就停止了發育,69釐米的身高,一度讓她無比自卑。可是既然連上帝都偏愛小蘋果,她為什麼不能做一個袖珍版的快樂天使呢?

  從此以後,布里奇特徹底走出了自卑的陰影,在母親安娜的指引下,她的愛好一天比一天廣泛,從幼兒園到大學,她漸漸喜歡上了唱歌、跳舞、體操、籃球和魔術表演。她會騎著特製的電動滑板車,呼嘯著穿過人群。她會在學校的集會上發言,勸誡學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灰心。她會突然出現在電視廣告中,成為某個品牌產品的代言人。她會在學校舉辦的跳舞比賽中大出風頭,因為她是最瘋狂的拉拉隊隊長。

  19歲那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布里奇特的身上。她被汽車撞倒住進了醫院,全身多處骨折,在整整半年多的時間裡,她身上纏滿了各種繃帶,生活無法自理。在這段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裡,她依然保持樂觀的態度,在雙手勉強可以活動時,就躺在病床上開始用電腦寫作,每天至少在個人網頁上更新1000字。

  布里奇特的頑強,打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很多人成為她的忠實追隨者,他們不僅在網路中留言支援她的作品,還寄來各種各樣表達祝福的小禮物。布里奇特感動之餘,通過視訊向遠方的“粉絲”們問好,感謝他們對自己的關注和支援。

  2011年7月,就讀於伊利諾伊州一所大學,已經22歲的布里奇特,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方認定為世界上最矮的女性。同年8月,她的自傳體小說《矮處的風景》出版,日銷量達1000多冊,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作品之一。

  在一次簽名售書活動中,布里奇特應讀者的要求,現場表演了一段舞蹈,她身穿迷人的粉色連衣裙,戴粉色髮卡,連指甲也塗著透明的粉紅色,像極了一個美麗的天使。有人問她成功的祕訣。布里奇特笑著說:“上帝會讓最小的蘋果更甜。所以,我一直堅信,最矮的我,也可以讓生命煥發不一樣的風采!這也是上帝對我的偏愛!”

  2:心理學上的“表層心理”和“轉折點”

  義大利的盧茲***1907-1982***並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者,他只寫過一本自傳式心理學闡述性作品,將自己的經歷與一些心理學觀點結合起來。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冊子裡,提到盧茲兒時的一件事:盧茲的母親擅長烹製Pizza。盧茲家境並不富裕,經常出現在飯桌上的是蔬菜Pizza。但不定時的,盧茲盤子裡的那塊Pizza下,會出現美味的醃肉,這是母親偷偷留給盧茲的。盧茲回憶說那塊薄薄的醃肉讓平淡的童年充滿期望和驚喜。

  盧茲根據這個回憶,在自己開的餐廳內對顧客進行了一次不動聲色的試驗。盧茲在每份Pizza裡面都藏了一張寫著祝福的話的紙條,幾乎所有的顧客都表現出驚喜,沒有人質疑這張紙的衛生狀況,而這種內藏了祝福話語紙條的Pizza被稱為“盧茲Pizza”,併成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盧茲通過這些印證了心理學上的“表層心理”和“轉折點”兩個理論。所謂“表層心理”指的就是個體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現象以及最直觀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Pizza。“轉折點”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現的事物,並能夠改變由表層心理帶來的心理感受,即醃肉和小紙條。

  在我們完成一張試卷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一些解答不出來的試題。繞過它們,我們會發現其他擅長的題目。如果繞不過這些,我們就會被表層心理迷惑:這麼難啊!我一定做不出來的!完了完了,這次考試我肯定掛了!

  在我們面對一段感情的時候,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小麻煩、小誤解、小波折。如果繞不過去,它們將影響我們對一段感情的審視。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個環節的失誤,會對心理產生很強烈的影響。說不定會自我否定得過早,失去了一位寶貴的客戶,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機會。

  “表層心理”比較容易帶給我們忐忑不安的情緒,不利於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學研究者提出找出“轉折點”這種自我調整的方法。即在“轉折”出現的前後,為自己也給別人找一些理由。比如當發現筆下的試題很難做,我們不妨給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複習得不好,但是隻要認真做就沒有問題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我們可以這樣想:“感情上的小矛盾兩個人都有責任啊!”“雖然我有了失誤,但是也許在客戶的眼裡不算什麼!”這樣,就很容易穩定我們的心理,並克服心理逆差。

  3:生命僅需一顆心臟

  利奧.羅斯頓是美國最胖的好萊塢影星,腰圍6.2英尺,體重385磅。1936年在英國演出時,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了最好的藥, 動用了最先進的裝置,仍沒挽回他的生命。

  臨終前,羅斯頓曾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

  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哈登院長,作為胸外科專家,他流下了眼汨。為了表達對羅斯頓的敬意,同時也為了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了醫院的大樓上。

  不久以後,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進來。他是位石油大亨, 經濟危機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機。為廣擺脫困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亞、美三大洲之間,最後舊病復發,不得不住進來。

  他在湯普森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了5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渲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臟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了一個月就出院了。不過他沒回美國, 蘇格蘭鄉下有棟別墅,是他10年前買下的,他在那兒住了下來。

  1948年,湯普森醫院50週年慶典,邀請默爾參加。記者問他為什麼賣掉自已的公司,他指了指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記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總之,在當時的媒體上沒找到與此有關的報道。

  後來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有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

  
的人還:

1.關於名人的哲理故事

2.名人哲理故事

3.短篇的名人哲理小故事

4.蘊含哲理的小故事

5.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