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賦但堅持的名人勵志故事

  有些人成功是因為天賦,而更有些人沒有天賦也成功了,因為他們懂得堅持,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只在乎一件事情的漫畫家

  “從小到大,許多方面我都是非常失敗的,簡直一塌糊塗。”他說。

  他小學時多門功課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學,物理成績甚至為零分。他在拉丁語、代數以及英語等科目上的表現同樣慘不忍睹,就連體育也不好。雖然他參加了學校的高爾夫球隊,但在賽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賽中,他輸得乾淨利落。在學校,沒有人不認為他糟糕透頂。他孤獨、落寞,在自己的整個成長時期,在社交場合從來就不見他的人影。

  年少的他憧憬愛情。當許多同齡人開始戀愛的時候,他只能獨自發愣。有一次,他鼓足勇氣給一個女孩子傳情,但隨後卻在廢紙簍裡發現了“愛的碎片”。

  這真是個無可救藥的失敗者。然而,這個在許多方面無可救藥的失敗者卻麻木地抱守他尚未失敗的“一點”;從小到大,他在乎一件事情——畫畫。

  他相信自己擁有不凡的繪畫才能,併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他的那些作品從來沒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學時,他向畢業年刊的編輯提交了幾幅漫畫,結果一幅也沒被採納。儘管經歷多次被退稿的痛苦,他仍固執己見,決心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到了中學畢業那年,他向當時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寫了一封自薦信。該公司讓他把自己的漫畫作品寄去看看,並規定了漫畫主題。於是,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與非常多的時間,一絲不苟地完成了許多幅漫畫。然而,漫畫作品寄出後卻如石沉大海,最終他沒有被迪斯尼公司錄用。

  生活對他來說只有黑夜。走投無路之際,他嘗試著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命運多舛的人生經歷。他以漫畫語言講述了自己晦澀的童年、不堪的青少年時光——一個學業糟糕的不及格生、一個屢遭退稿的所謂藝術家、一個沒人注意的失敗者。他的畫融入了自己多年來對繪畫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獨特體驗。

  連環漫畫《花生》誕生了,並風靡世界。從他的畫筆下走出了一個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這也是一名失敗者:他的風箏從來就沒有飛起來過,他也從來沒踢好過一場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頭腦袋”……

  他的成功出人意料。他叫查爾斯·舒爾茨,一個蜚聲國際的漫畫大家。

  “許多方面我一敗塗地,只在畫畫這一點上穩住了自己。”舒爾茨說,“而所謂成功,也只是需要你在某一點上自命不凡,自始至終。”

  篇2:馬雲的三次高考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篇3:三十年結成的碩果

  狄德羅是法國卓越的啟蒙思想家。

  18世紀的法國,這天,一位出版社的商人走上一條吱嘎吱嘎作響的木樓梯,敲響了翻譯家狄德羅的房門。他想請狄德羅把英國一部著名的《百科全書》翻譯成法文,然後出版。

  “這部書出版之後肯定會大受歡迎的!在我們國家還沒有類似的圖書呢!”商人很有把握地對狄德羅說。聽了商人的話,狄德羅不由得反問道:“那為什麼不出版一部真正屬於我們國家的《百科全書》呢?”

  出版商搖著頭說:“編寫《百科全書》需要很多人手,工程實在太浩大了。”

  狄德羅略一思索,抬起頭堅定地說:“我願意主持編寫這部書。”

  在狄德羅的努力下,沒多久,編寫《百科全書》的工作就開始了。狄德羅集結了當時法國社會各界的學者和專家,組成了編纂小組。在狄德羅的帶領下,編纂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將百科全書定名為《百科全書:科學、藝求、技藝詳解辭典》,準備出版35卷,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都包括在內。

  在大家的努力工作下,《百科全書》的第一卷終於出版了。該書在法國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卻給狄德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當時的法國還在封建勢力及教會的統治下,這些統治者害怕將科學知識帶給人民後,會動搖他們的統治地位,於是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禁止出版《百科全書》並且不允許狄德羅繼續編寫該書。

  各種打擊接二連三地向編纂小組壓來,工作人員紛紛提出辭職。這天連《百科全書》的副主編、狄德羅最信任的助手也向狄德羅提出辭職申請:“先生,我恐怕不能再繼續為你工作了。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在和教會唱反調,第一卷就被他們禁止了 ,餘下的34卷肯定無法出版。”

  狄德羅放下手中的書稿,看著他,緩緩地說道:“雖然現在書被禁了,但是科學是無法被禁止的,總有一天人們會知道這種禁止是錯誤的。現在,就算你們所有的人都離開了,我也不會停止這項工作。”

  狄德羅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雖然工作小組的成員一天比一天減少,但是書的編寫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狄德羅將大量的編寫校對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不分晝夜地工作著,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其他的人。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百科全書》一卷卷艱難地出版著。

  1780年,《百科全書》出完了第35卷,在這整整30年中,狄徳羅和他的同伴們憑著頑強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工作精神,頂住了來自外界的各項阻撓,終於完成了這部真正屬於法國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