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或哲理的小故事

  在我們寫作的時候,適當的加入一兩個時很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彎路是自然界的一種常態,走直路而是一種非常態。

  佛學院的一名禪師在上課時把一幅中國地圖展開,問:“這幅圖上的河流有什麼特點?”

  “都不是直線,而是彎彎的曲線。”“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也就是說,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彎路呢?”禪師繼續問。

  學僧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河流走彎路,拉長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擁有更大的流量,當夏季洪水來臨時,河流就不會以水滿為患了;還有的說,由於河流的流程拉長,每個單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對減少,河水對河床的衝擊力也隨之減弱,這就起到了保護河床的作用……

  “你們說的這些都對。”禪師說,“但在我看來,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彎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彎路是自然界的一種常態,走直路而是一種非常態,因為河流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有些障礙是無法逾越的。

  所以,它只有取彎路,繞道而行,也正因為走彎路,讓它避開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了遙遠的大海。”

  說到這裡,禪師突然把話題一轉,說:“其實,人生也是如此,當人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種常態,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走彎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種形式、另一條途徑,這樣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彎路的河流一樣,抵達那遙遠的人生大海。”

  把走彎路看成是一種常態,懷著平常心去看待前進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您會像河流一樣,抵達到人生的目標。

  :積極心態測試

  炎熱的夏天,在英國一大型教堂裡,牧師正在那裡佈道,但由於長時間的佈道和悶熱的原因,許多教徒開始變得昏昏欲睡。可是,有一位紳士,他看上去卻精神抖擻。他腰背挺直,正專注地坐在那裡聽著牧師講道。

  出了教堂,有人向這位紳士問道:“先生,每個人都在打瞌睡,為什麼你還能聽得那麼認真呢?"

  紳士微笑著說:“老實說,聽這樣的講道,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忽然想到,我何不把它用來試試自己的耐性呢?事實證明,我的耐性非常好。我想,以這種耐心去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呢?"

  知道這位紳士是誰嗎?他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英國首相格萊斯頓。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絕對不好的事情,只有絕對不好心態的人。想來也的確如此,想想一些連自己心態都調整不好的人,他們又怎麼能處理好比這心態更為複雜的事情呢!

  :一雙筷子看人品

  與一朋友吃飯,恰好父親來看我,便接來一起吃。父親寡言,飯間一直靜靜地聽我們聊天。

  回家的路上,父親說:“你這個朋友,不可深交”。

  我愕然,這個朋友是因生意認識的,合作過幾次,印象還不錯。

  父親說:“從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夾菜有個習慣性動作,總是用筷子把盤子底部的菜翻上來,劃拉幾下,才夾起菜,對喜歡吃的菜,更是反反覆覆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當成鍋鏟,把一盤菜在盤子裡重新炒了一次。”

  我不以為然:“每個人習慣不同,有的人喜歡細嚼慢嚥,有的人喜歡大快朵頤,不可苛求。”

  父親搖搖頭說:“如果一個生活困窘的人面對一盤盤美味佳餚,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這位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質生活並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說明他是個自私、狹隘之人。面對一盤菜,他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盤子裡翻來覆去地炒,如果面對的是利益的誘惑,他一定會不擇手段佔為己有。”

  接著,父親講起他小時候的故事。

  父親5歲時,爺爺就去世了,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極為窘迫,常常飢不果腹。有時去親戚家做客,奶奶會提前反覆叮囑父親:“兒啊,吃飯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獨自霸佔自己喜歡吃的菜,那會被人恥笑的。我們家窮,但不能失了禮節。”

  奶奶的話,父親銘記於心,即使面對滿桌美味佳餚,他也不會失態,總能控制有度。

  末了,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不要小瞧一雙筷子, 一個小小的細節,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為和人品。”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應證了父親的話,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那位朋友果然棄義而去。

  從那之後,我一直謹記父親的話,一個人的一生, 誘惑何其多,但要時刻對慾望加以節制,好的東西,更不能佔為己有,要與人分享。

  提煉做人的品質,應從一雙筷子的節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