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摺紙活動學習體會

  摺紙是典型的訓練手腦並用、手眼協調的活動,幼兒在摺紙活動中不僅能獲得成功和滿足,而且能促進自身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摺紙在我國曆史悠久,它源於我國,盛行於全世界。摺紙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種厚薄適中的白紙、彩紙和花紙都可以用來製作。它簡便易學,又妙趣橫生,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種手工活動。在摺紙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手的靈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開發了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做事耐心的良好習慣。因此,與其說摺紙是一種工藝,不如說是一種遊戲。在簡單的手工製作中,讓孩子們味成功的快樂。

  一、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紙的普遍性,為課前材料的準備提供了方便。而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幼兒又掌握了摺紙的幾何形狀。比如,折小魚、小鵝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風琴用正方形等。熟練了,幼兒就記住了折什麼用什麼形狀的紙了,從而加強了幼兒的記憶力。

  幼兒摺紙須認真仔細地記住教師的每一步示範動作,再進行模仿練習或不斷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摺紙符號。這種模仿練習的不斷進行和對摺紙符號的使用,就會大大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對幼兒來說,具體形象思維是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摺紙作品的造型只是與事物的外部特徵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車的輪子是正方形,紙氣球是方形的等,這就需要聯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師可以出示實物模型或卡片,引導幼兒對比和想象,增強幼兒的想象力。

  二、加強幼兒小肌肉動作的訓練,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實際上就是發展他們手的動作。摺紙中的折、轉、壓、展開等技巧,需要幼兒雙手的配合和手指積極活動。因此,摺紙就是訓練幼兒手的靈活性、協調性的好辦法。

  經過教師雙手的演示摺疊,一張平面的紙,變化成了美妙的立體形象。摺紙的立體造型激發著幼兒的摺紙興趣。依據教師的示範和摺紙符號的使用,幼兒啟動著自己的左右手協調而積極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個摺紙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培養幼兒做事認真耐心的良好習慣和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較差,做事總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摺紙就是培養幼兒做事認真耐心的一種好辦法。摺紙的整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幼兒需要集中精力依據教師的演示和講解,把每一步摺疊到位,最後才能把作品摺好。

  摺紙最初學習的對邊折,對角折是摺紙的基礎,教師要提醒幼兒把對邊或對角對齊了再壓平抹好。更要摺好幾個常用的基本摺紙形狀,比如,寶塔、氣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籃子、茶壺以雙正方形起折;千紙鶴、仙鶴以雙菱形起折等,它們是一些摺紙的起點,需要幼兒認真而細心的摺好,為更多的摺紙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於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摺紙速度有差異,總會有部分幼兒又快又整齊的完成。這樣老師可以在檢查其作品後,鼓勵幼兒去幫助不會的小朋友,這樣既會激發幼兒做小老師的願望,還會激勵更多的幼兒在今後的摺紙學習中,認真地去學習每一步摺疊,爭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時還會增強幼兒相互幫助的意識。

  四、讓摺紙和貼上相結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審美能力。

  教幼兒利用所學的摺紙作品進行平面貼上,畫面會呈現半立體狀,幼兒會比較感興趣。這種方法是幼兒園摺紙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摺紙貼上畫深受幼兒的喜歡,且容易為幼兒所掌握,準備好背景底襯,幼兒經過自己構思,把摺好的作品貼上上,在添畫一些適合的背景即可。小班的幼兒可以貼上情節簡單的畫面,以繪畫為主,比如,折一條小魚,添畫氣泡、水紋和水草等,就是一副很好的作品。中大班幼兒的摺紙貼上畫就應該以摺紙作品為主,而添畫為輔。比如,摺好各種魚、龜等貼上海底世界,添畫一些水草等;用房子、大樹、小鳥、蝴蝶、小兔和蝗蟲等組合貼上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幼兒會對這樣的畫面貼上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做做玩玩中增強了創造美的能力,這樣還會有利於幼兒保存摺紙作品。

  再如,利用摺紙貼上故事情節畫面。比如,貼上《貓和老鼠》、《龜兔賽跑》等有利於幼兒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述畫面內容,又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引導幼兒進行摺紙組合,豐富幼兒的摺紙活動。比如,折套茶具擺上玩具架,玩過家家遊戲是招待客人用;串一串只氣球裝飾牆壁;用寶塔、褲子、小襖組合小滑稽人等,幼兒對這些非常感興趣。它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摺紙活動在幼兒園的手工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將為幼兒手和腦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是開發幼兒智力的好方法。

  範文2

  我們班的摺紙活動一般在中午吃完飯之後展開,有時候老師會指導幼兒折飛機、折小船等,有時候會讓幼兒自己折,在這個過程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兒碰到困難不會折的時候,就會不停的要求老師幫助他折,或者索性讓會折的同伴幫他折。在幼兒園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關注幼兒是否越來越熱愛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是否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體驗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摺紙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那怎樣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摺紙活動,並得到有效的發展呢?

  在以往的摺紙活動中,通常採取教師示範、幼兒跟著學的教學模式,在摺紙活動中,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我們中班的幼兒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但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可嘗試讓幼兒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摺紙。通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一些摺紙必須的本領,幼兒可以輕鬆掌握又可以舉一反三,幫助兒童把智力技能與掌握的符號結合起來,在頭腦中進行轉換,通過技能整合而變成自己的摺紙能力和技巧,其效果遠遠勝於模仿來的技巧。

  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摺紙活動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在活動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還能把改折的小船變成了手機、石頭等。此時,教師對於幼兒的創造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並引導幼兒把自己的摺紙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幼兒的主動學習,同時也讓幼兒獲得極大的成功感。當幼兒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時,教師要善於啟發和誘導,並給予及時的幫助。

  在摺紙活動中應注重幼兒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而不是單純讓會折的小朋友幫不會折的幼兒摺紙。幼兒之間通過相互交流,可以從同伴那裡得到許多新資訊、新經驗,會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通過交流可以對原有的經驗進行綜合、豐富和充實,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構建新觀點。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認為教學反思很重要,教學反思不僅僅是上課的反思,幼兒園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活動都是教學過程,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衝動的行為中解放出來,批判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程式、教學結果等,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與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只有學會反思,一個人才能不斷糾正錯誤,不斷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善於在實踐中不斷消除困惑,促使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展自我。

  範文3

  中班年齡的幼兒,在美工技法上,喜歡大膽創新,敢於嘗試,在她們潛意識裡的繪畫技巧中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繪畫功底,所以對於繪畫來說,她們比較喜歡接觸新鮮的事物,在動手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於是本學期將她們以往的塗鴉和任意撕畫的繪畫方式轉變成了動手摺紙並在畫紙上作畫。對於這次的嘗試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說,我們以往教小朋友摺紙,往往都是老師折一步,小朋友學一步。小朋友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模仿,缺乏參與活動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機械化的學習中進行學習,往往在幼兒園學會的摺紙步驟,等到回家就拋之腦後了。如何加強幼兒摺紙的能力呢?本著《綱要》中的:“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該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為目標,在接下來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就摺紙活動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培養。

  一、給幼兒創設寬鬆、適宜的教育環境。

  摺紙課是一個動手技能很強的課程,不但能鍛鍊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而且對幼兒腦力的開發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剛接觸摺紙時會有一些難度,她們基本折發時會覺得很枯燥,因為最基本的摺紙步驟不是很熟練,所以大部分幼兒都是在老師的帶領下折到一半的時候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太難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採取了一種方法,對教室進行了環境佈置,在牆面上用的漂亮海綿板為幼兒建立每週一折活動,將簡單易懂的摺紙步驟貼上上去,供幼兒學習,起初幼兒們只是看看,再後來是摸一摸,最後便開始大膽的折一折了,這便讓幼兒開始感到摺紙活動的奇妙變化,想動手摺紙的強烈慾望便由然而生了。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大膽的探索、嘗試、反覆試驗滿足了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好奇心、操作慾望,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幼兒對摺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活動過後,再將幼兒的作品製作成精美的吊飾佈置在教室裡,或擺放在展示臺上共幼兒欣賞,便讓幼兒在以後的摺紙中更顯自信。

  二、引導幼兒探索發現。

  教師在讓孩子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要引導孩子運用假設、推理、反思等學習策略進行反覆嘗試,儘量讓孩子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培養、提高孩子探究學習摺紙的關鍵所在。幼兒們大部分的摺紙中都會出現一些簡單易懂的摺紙步驟圖,如,在摺紙過程中,正方形如何變成了兩個相等的長方形或三角形,如何變成雙三角,讓孩子根據箭頭所指的方向進行摺紙,對圖片辨識能力差的孩子會不知所措,手忙腳亂乾著急。當知道孩子摺紙中出現的問題後,我們首先要讓孩子自己思考,嘗試自己找出答案。如果孩子不懂得圖示中“反方向折的箭頭”怎麼折,教師應當鼓勵孩子先用自己會的方法去試,如果失敗,再換另一種辦法重來。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資訊加工,多觀察,再嘗試多種策略,請會折的小朋友教、自己試試看、再仔細看看圖示是什麼樣的,用語言鼓勵學會的小朋友,使他們有信心解決摺紙問題。通過回憶學習過程,選擇學習策略,獲得認知經驗的不斷鞏固與遷移,逐步發展和完善認知結構。在幼兒掌握一定的摺紙技巧後,教師引導幼兒思考,進行摺紙的創作,培養幼兒創作思維,並在反覆“強化”過程中,邊說邊操作鞏固剛獲得的知識。

  三、結合形象,啟發幼兒添畫

  有時候一些基本的摺紙圖案會經常出現,幼兒們便會告訴老師這個圖案我們折過了,這樣長期開展摺紙活動,幼兒們也會漸漸失去興趣。於是我們嘗試把摺紙和繪畫結合起來,提高幼兒的持久興趣。根據所折形象本身進行添畫,就是在摺好的形象上添畫各種花紋、圖案,使摺紙更加美觀、漂亮,使幼兒對形象本身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在一次摺紙課上,老師教孩子們折小汽車,剛開始她們的興趣不是很高,因為小汽車已經摺過了,對於她們來說,完全可以不用看著老師自己便可以獨立完成摺紙活動,當老師引導幼兒談談,怎樣使摺好的小汽車更漂亮,更好看時。幼兒們便馬上開動腦筋想到,給它添畫窗戶、輪子、車窗、車燈、司機、乘客......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把小汽車裝點的異常可愛,有的給小汽車穿上了彩色的外衣,有的給小汽車畫上了翅膀,還有的給小汽車畫上了很多的輪子,看著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老師也覺得很欣慰。雖然看上去顏色塗的不是很整齊、均勻,但是幼兒都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並像同伴炫耀著,充分享受著摺紙添畫所帶來的身心愉悅,體驗成功的快樂,並對摺紙添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幼兒的作品來看,體現了她們對事物的認識。當一個個有創意的作品完成以後,老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展示的機會,把幼兒的作品組合成一幅有氣勢的集體智慧的大型作品展示板,把幼兒折的小汽車集中訂在一張大板上,做成“馬路上的小汽車”展板。引導幼兒添畫景物,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有內容、有意義的大畫。平日裡幼兒們還會圍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摺紙經驗和繪畫技巧,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分享快樂。

  四、建立遊戲活動

  根據幼兒摺紙內容進行分類,將幼兒摺好的動物類放在一起,電器類放在一起,植物類放在一起,製作一個表演區活動,將幼兒自制的摺紙物品填充進去,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製作的小玩物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不但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幼兒與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幼兒對摺紙活動的熱情。

  日後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多開展摺紙活動,可將繪畫和遊戲融入其中,讓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更符合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的要求,多吸取經驗教訓,併為幼兒空間造型能力和藝術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調動幼兒大膽設想美、盡情表現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動性,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富有個性的發展。孩子不僅能在摺紙中獲得成功和滿足,還能培養其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手眼相互協調的能力以及對空間的感知能力,和一些非智力品質,如做事專一、有毅力、有計劃等。只要巧妙合理引導,定能讓孩子愛上摺紙,讓小小紙兒發揮出大大的光芒。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