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創業故事的案例

  創業,有時候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白手起家,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在其他方面佔有較大的優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宜春,一位殘疾人一手創辦起了一所自閉症康復教育中心,為許多自閉症的兒童開創了一片溫馨的天地。近日,記者走進其中,看到校長黃宜萍正帶著數十名自閉症兒童在這裡生活,踐行著“為特殊孩子搭起幸福橋樑”的承諾。

  記者面前的黃宜萍,開朗、幹練而又健談。當記者問及這一路的歷程時,黃宜萍娓娓地向我們講起她曲折的創業故事。

  下崗前,她曾任下浦糧管所助理會計。舒適的工作、穩定的收入雖給予了她安穩的生活,但始終按捺不住她那想出去闖一闖的決心,只因為她比別人更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安逸的生活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相反,時間長了反而會磨滅自己的創業激情。雖然一個殘疾人創業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艱辛,但她相信,只要永不言棄,成功就在前方。黃宜萍於是懷揣著夢想,堅定地踏上了創業之路,用不屈不撓的姿態向世人證明殘疾人也能在創業上取得成功。她用堅實的腳印踏平了崎嶇坎坷,用勇敢的心劈開了重重荊棘,終讓創業之花沿著腳印悄然綻放。

  初次創業:打消顧慮開辦私立幼兒園

  1992年,黃宜萍從單位下崗。剛下崗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失去了方向,很迷茫,不知做什麼好。那時,在南昌工作的同學梅珍回家,建議她去開家幼兒園。聽到這個建議,黃宜萍很吃驚,原來她認為幼兒園只有政府才能開,難道私人也能開?帶著顧慮,黃宜萍來到南昌參觀了梅珍介紹的一所幼兒園。參觀完之後,她感觸很深,覺得辦幼兒園是個很有前景的事業,並特別感激梅珍給她提供了這麼好的創業資訊。

  1994年8月,黃宜萍決定利用父母在東浦建的一棟三層樓房開辦一所幼兒園。但她丈夫堅決反對這個決定,畢竟開幼兒園安全責任大太,孩子太小,萬一有個閃失可不得了。黃宜萍的父母也反對她的這個決定。正愁沒有啟動資金,大伯的支援讓黃宜萍備受鼓舞,看到女兒的決心,黃宜萍父母最終也轉而表示支援。

  那時東浦是剛開發的小區,到處在建房,路也不好走,為不影響招生,她便挨家挨戶去調查,到開學時,幼兒園招終於收到了16名孩子,並請了一個能吃苦又好學的女孩當老師。剛開始,因為殘疾人的緣故,黃宜萍受到很多冷言冷語,但這些冷言冷語沒有挫傷她的積極性,反而激勵著她繼續前進。16個孩子被分成了兩個班,黃宜萍帶的班上有個男孩叫畢輝,其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每次放學,畢輝都由爺爺來接。有一天,畢老師對黃宜萍說:“黃老師,我這兩天都很早來接人,但我都站在門外聽你講課,你確實不錯,以後一定會是個出色的老師。”畢老師的話讓黃宜萍備受鼓舞,於是她暗下決定:一定要做得更好。

  經過一年努力後,幼兒園有了60多名幼兒。為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黃宜萍虛心向幼教老前輩學習,還參加了市裡舉辦的第一屆幼師培訓班,於是在那個七月,她天天頂著炎炎烈日,騎著自行車從東浦趕到二中,單趟便是五公里路,外加四十個臺階。對於黃宜萍而言,那還是個災難的七月: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她每天上課前都要去看望一下;母親要同時照顧老伴和外孫女,為了讓母親多休息一會,她和弟弟晚上輪流看護父親。但在這種情況下,黃宜萍還是沒有放棄學習,並順利拿到了幼師合格證、園長合格證。

  遭遇變故:家長孩子的支援成精神安慰

  幼兒園在黃宜萍的精心管理下,逐漸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入園幼兒達到300名,她於是又租了一棟樓。但成功的喜悅並沒維持多久,黃宜萍便感到事業不光要做大,還要做優,她決定減少生源,退掉租的一棟樓,把自家房重新裝修一下;每個班按國家標準的人數招生,以求精緻。

  不久,黃宜萍又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打擊——和丈夫離婚。雖然當時事業還不是很成功,但她仍然爭取到女兒的撫養權,並揹負上了幾萬元的債務。當時的她想法變得很簡單,好好經營幼兒園、撫養女兒長大成人並還清債務。

  在這段最痛苦、最絕望的日子裡,黃宜萍總是看一些勵志方面的文章,聽聽音樂,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也給予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幼兒園發展很穩定,很多孩子畢業了還和我們保持著聯絡。”這一點讓她感到很欣慰。

  當時,幼兒園有一名叫笑笑的小朋友,因為父母工作忙便想把她送到奶奶家附近的幼兒園就讀,可是笑笑在奶奶家天天哭鬧,吵著說非要上黃老師的幼兒園不可。奶奶年齡大,身體也不好,不能接送,笑笑父母便找到黃宜萍商量對策,黃宜萍當即決定接送笑笑上學。“那時我剛買了一輛女式小摩托車,有一天,在去接笑笑上學的路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為了不淋溼笑笑,我把雨衣給了她。當時5歲的笑笑說,‘老師,長大了我要送架飛機給你。飛機快,雨沒下你就到家了!’”那一剎那,黃宜萍感受到,付出再多也值得。

  學習充電:一語言障礙孩子的康復讓她充滿信心

  後來的一件事情讓黃宜萍感悟更深。一天上午,一個阿姨領著一名5歲的男孩來找她,“你是園長嗎?”話還沒說完,阿姨的眼淚就掉下來了,黃宜萍趕緊扶對方坐下,“阿姨,有什麼事你慢慢說,別急。”原來這位阿姨的孫子叫劉聰安,5歲了還不會說話,大家都懷疑他是聾啞人,送了幾個幼兒園都不收。聽人說黃宜萍人好,幼兒園也好,阿姨便來求她收下這可憐的孩子。“阿姨,你放心,我一定收下你的孫子。”黃宜萍斬釘截鐵的回答讓阿姨瞬間熱淚盈眶。隨即,黃宜萍向阿姨詳細瞭解了劉聰安的情況,並把他安排到已在幼兒園工作了四年的何老師班上。可劉聰安剛入園,就有兩名家長提出要讓孩子轉學,因為他們怕劉聰安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成長。黃宜萍於是找到兩名家長,與他們溝通,曉之有理,動之以情,打消顧慮,並堅決表示,即使他們的孩子轉了學,也不會放棄這個孩子。最終,家長們也表示了支援。

  為此,黃宜萍和何老師特別為劉聰安制訂了一套教學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劉聰安開口講話了,只是語言還缺乏連貫性。這樣的進步讓他們對劉聰安的康復都更有信心,在園裡每年的“六一”彙報演出上,老師們讓劉聰安參加了兩個節目,一個舞蹈,一個唱歌。全園的家長對這孩子一年來的變化都備感驚訝,劉聰安的奶奶在臺下邊看邊抹著開心的淚水。

  篇二

  90後的一個特點就是有創造力,我們年輕、敢想,所以經常能琢磨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點子。但是對於投資人來說,越新的專案風險越大,投資人有的是經驗,但是他們真的不一定能在一個小時之內完全聽懂你的新想法。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能夠跟你的專案進行比較的公司。找一個已經成功的、投資人聽得懂的模式,然後講述你的專案和它有什麼不同,這樣天使會更快明白你的意思,也會對你的專案更有信心。

  我叫張林軒,是在聊網的創始人。網站致力於為中國學生提供一個學習英語和獲得更多視角的平臺,公司半年就獲得了百萬級投資,估值過千萬元。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問我,作為90後是如何開始創業、過程中有哪些困難、怎麼解決等一些問題,後來我想索性就寫篇日誌,可以給更多有同樣夢想的朋友做參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為過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長做一個小結。

  在深入討論前,我要稍微介紹一下自己的專案。我的專案叫在聊網,是一個線上英語教學的平臺,美國名校在校生或畢業生可註冊成為老師,並填寫非常詳細的資料,中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不同學校、專業和經歷的老師,選擇不同的課程,通過線上視訊對話完成學習,之後支付由老師自己設定的費用,並可以對老師的課程進行評分從而監督老師的授課表現。因為文化差異,美國的父母基本都不會為孩子支付全額學費,有60%的大學生在畢業時會有平均15000美元的債務***利息從畢業當天起算***,他們有非常緊迫的掙錢壓力,所以願意每小時掙取5-20美元來做視訊家教。在中國同質量的老師,課時費要在這個價格的5-10倍左右。雖然視訊教學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對面,比如互動性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但是教學效果會被老師的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所彌補。另外,在你隨時隨地學英語的同時,還交到了和你興趣相投的海外朋友,獲得了更多視角甚至資源。

  第一步:瞭解你自己

  創業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不是指點子,而是指即使別人知道了你的點子來抄襲,你也能做得比他們好。核心競爭力有內在的,指的是你的能力和特長,比如你的技術特別厲害,而且在一個領域已經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國內TOP10的,還有外在的資源和渠道。外在的核心競爭力經常是短暫的,因為你如果發展得不錯,那麼很快你原來有的資源就會滿足不了需求,但是你可以靠它發家。內在的核心競爭力一般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摸索和積累,同時也需要不停進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競爭力,即使你是市場中的第一個,你的公司會很快被抄襲,然後被清出局。有些年輕創業者會有一個想法,覺得創業就是要證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夠優秀,金子總會發光,所以不在乎去“走關係”或者利用身邊的資源,而排斥了外在競爭力。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種想法,後來發現是非常錯誤的。創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證明你自己,沒人會記得比爾·蓋茨在初創時用了自己母親的資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軟的成功和蓋茨持續13年的世界首富。

  決定創業後,首先需要根據你的內在和外在核心競爭力選擇創業的大方向,而且這兩點最好重合。如果想不到交叉點,那就再接著想。因為青年人創業的成功率本來就低,90後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一定要完美主義一點,找到真正最適合做的事情。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內在優勢是我在中國讀到小學畢業,在美國讀到高中畢業,所以我有中美雙重語言和文化背景。回國後我做過幾個大培訓公司的講師和培訓總監,對英語培訓行業有一定的瞭解。我很喜歡設計產品,之前創辦過兩份報紙和兩家公司,產品都是自己負責,而網際網路企業是最需要產品構思且低成本的行業。我的外在優勢是有很多在美國名校的朋友,而且通過之前在美國成立的一箇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組織帶領著一支由來自哈佛、斯坦佛這些名牌大學在校生組成的兼職團隊。其實很容易看出來,把這些條件都結合在一起,我創業的方向就已經出來了,一個在英語培訓行業著重利用美國名校團隊和資源的網際網路產品。

  第二步:選擇最合適的專案

  在確定了大方向之後,想一兩個你覺得不錯的方案,然後儘可能多地找懂得這些相關領域的朋友去聊。每跟朋友講一次專案,對專案的瞭解都會更清晰一些,這對今後做決策或者是見投資人都會有不小的幫助。一個公司存在必須能解決一種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須要很明確,你怎麼解決誰的什麼問題。怎麼、誰、什麼、都要想得非常具體。對於大部分青年創業者來說,最應該利用的優勢就是自己的圈子。作為創業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是身邊的事***很多的創業故事都是這樣:某人覺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煩,所以想了個點子解決***。因此,只有90後才會有的需求,很少有傳統創業者會注意到,自然也蘊藏著非常大的創新空間。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車位廣告生意,這可能真的只有學生才會想的到。看準了自己身邊的市場環境,抓住了身邊人的需求,同時也抓住了商機。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點子。最傑出的產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個面世的,而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幾個出來,但是比其他做得都好***Myspace之後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後出的Google,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在正式全職做在聊網之前,跟別人說過不下50次這個點子,然後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專案一定要做最合適的。不要做最好的產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產品;不要做最賺錢的產品,要做你能做得最賺錢的產品。你可能會有一個很好的點子,但是你要斟酌是不是能夠完成它。在一個大專案上半途而廢真的遠遠不如做成一個小專案。尤其是對於90後創業者來說,我們的心理素質不夠成熟,比傳統創業者更需要證明自己,安穩自己那顆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敗的打擊對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團隊

  以上談的核心競爭力都是以個人為主,但當你有了團隊,他們會就變成你最大的籌碼,在白手起家的情況下,你不會有太多錢去為大家提供資金報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讓你的團隊更有參與感,覺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發展順利的情況下有長遠利益的保證。不要因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嗇股份,但要儘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權,最好在獲得天使投資之前保持絕對控股。舉個例子,戴爾的電腦很好,他們說我們有最好的硬體、最優美的工業設計,所以你應該買我們的產品。蘋果說我們是一群瘋狂的革新者,我們只滿足於改變世界,讓大家用上最好的產品,我們也做電腦,碰巧有最好的硬體、最優美的工業設計。聽到這兩段話,你更想買誰的產品?當蘋果說要推出iCar的時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設哪一天戴爾說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們會怎麼想?人們買你的東西,不僅因為你做的是什麼,還因為你為什麼做它,召集一支團隊更是如此。

  篇三

  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地理專業的大四學生鄭章書在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還在為就業煩惱的時候,就已當起了老闆。

  在校園市場中找到送牛奶商機 送奶業務將遍佈奉賢、松江高校

  鄭章書創業的第一桶金來自校園市場。 “我從高中時就有創業的念頭,因為學業壓力大,沒有時間實施。從考入大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在觀察校園和周圍的一些動態,終於讓我發現了商機。 ”鄭章書說。鄭章書從小有喝牛奶的習慣,到大學後,卻發現每天購買牛奶很不方便。 “上師大的奉賢校區很大,從宿舍到學校的商業區有一段距離,牛奶比外面超市貴。我當時便想到,要是在宿舍也能像住在家時一樣,每日都有新鮮牛奶送到家就好了。既然學校裡沒有這種服務,我是否能幹呢? ”當時僅僅是大一的鄭章書察覺到了這一商機,但他首先要確認是不是別人也有喝牛奶的需求。雖然沒有經驗,他還是像模像樣地在校園裡搞了一次市場調研。 “調研很簡單,我在一頁A4紙上列了10道問題,總共列印50份,在人流比較集中的食堂和教學區中做問卷調查。主要就是問同學如果有一份市場價格的新鮮牛奶每日送到寢室裡是否願意接受,大部分學生都表示願意接受,這個調查結果讓我對接下來的創業充滿信心。 ”

  調研後,他決定先和牛奶公司取得聯絡。但是這一對接的過程並沒有他開始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僅僅是找到對口的負責人,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我那時完全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個電話打到光明公司,張口就要找領導,卻沒有想到自己僅僅是個學生,在我看來很重要的業務,卻可能並不值得讓企業高層來理會。 ”多次碰壁,一度讓鄭章書失落,但他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從上到下逐層去找,直到找到在奉賢大學園區周邊牛奶業務的負責人。 “我主動找到這位負責人商談,告訴他我的想法,給他我事先準備好的相關資料資料。他出乎我意料的通情達理,還稱讚說這是個不錯的想法,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鄭章書很快與牛奶公司雙方達成合作意向,開始了他在校園裡訂奶及配送的業務,邁出他創業的第一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鄭章書開始在校園裡“招兵買馬”。他首先動員寢室裡的兩個室友和他一起幹,由於送牛奶上門的服務在女生中更受歡迎,他又招募了6名女生建立了他的第一支物流團隊。創業初期,由於對業務不熟悉,鄭章書和他的物流團隊每天清晨5點左右就要起床配牛奶、送牛奶,這個過程很辛苦,能夠堅持下來少不了辛酸,但對鄭章書和他的團隊來說卻是樂在其中,能夠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就特別感到滿足和有成就感。

  鄭章書頗為自豪地說:“無論學生有任何問題,我都是以最快速度幫他解決好。比如有學生反映牛奶品種送錯了,我馬上趕去為他們掉換回來,還會送上小禮品道歉。因此,學生對我們的服務滿意度很高。 ”正是因為鄭章書團隊認真負責的態度,使訂牛奶服務在學生中口碑很好,業務量迅速成長。一年左右,上師大奉賢校區單校日均配送量達到800份。隨後,鄭章書送牛奶的業務又發展到華東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等周邊學校。如今,已經遍佈奉賢的所有高校和松江大學園區的部分割槽域。到今年9月,松江大學園區的5期宿舍樓送牛奶業務也將被他們公司整體拿下。

  發掘早餐配送商機籌謀自主品牌

  隨著業務訂單量不斷攀升,物流人員的隊伍不斷在擴大,整體的盈利程度比較可觀,鄭章書正式成立公司化運營的團隊。至今,他們每日為大學生配送的內容已從單一的牛奶發展到了營養早餐。鄭章書說,當時,有很多同學反映食堂裡的早餐品種單一,且不好吃。有時起床晚了,趕著去上課,來不及去食堂吃早餐。於是,他嘗試將業務延伸,增加為學生送營養早餐的服務。“也是我運氣好,一次我在馬路邊買早餐,看到一盒利樂包裝的豆漿,我覺得很衛生,口味也不錯,便仔細它的生產企業是清美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我回去後便著重瞭解這家企業,得知這是一家有名的豆製品企業,現在正在嘗試開展麵包、包子、西點等早餐服務。”敏銳的市場嗅覺讓鄭章書意識到這是另一個商機。他立刻在公司裡成立專門的專案小組,與清美公司接洽,最終順利拿下區域代理權,為同學每日配送新鮮美味的早餐。

  鄭章書還在考慮擁有自己的食品品牌。他告訴記者,他正在和泰奇食品公司合作,努力開發讓學生們“一吃忘不了”的產品。目前,首先嚐試和泰奇合作在奉賢校區創業基地設立銷售渠道,在校內擁有極好的口碑,幾乎每日都能在很快時間內一售而空。連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也來下訂單,使他們順利晉身為會務點心的提供方。

  家庭貧困生在這裡找到兼職崗位

  鄭章書的創業還帶動了上師大7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另外,全市還有80名大學生在鄭章書的公司做兼職。他們基本都是家庭困難生。“我剛開始創業時,員工是隨機招募的。他們願意來和我一起送牛奶,並不是為了賺錢,很多是為了磨練意志力,提升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甚至還有學生是為了減肥等。通過對顧客群的清晰定位、優質的服務及大規模的宣傳,物流人員的隊伍不斷在擴大,公司的整體的盈利程度比較可觀,每名兼職學生一個月大概可以賺到800元左右。我便想到是否能讓更多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加入進來。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又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能力。 ”鄭章書主動找到學校學生處衛茹靜老師,希望能將自己的送牛奶專案和學校的勤工儉學相結合。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校方的支援,同樣的方案又很快被複制到了其他的高校裡。

  “大學生創業特別不容易,我願為他們搭建平臺”

  鄭章書說,在他大學四年的創業過程中,得到學校很大幫助。大二時,他被輔導老師推薦給了校團委負責大學生創業指導的史佳華老師。也是與他的接觸,讓鄭章書意識到創業不僅僅是憑藉興趣就能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創業專案做成體系化。“在史老師的建議下,我大二去參加了學校的創業大賽,當時用的就是這個送牛奶的專案。等到第二次創業大賽,我就在史老師的帶領下,從參與者轉變成了一名活動組織者。這一角色的轉變,讓我各方面能力提升很快。 ”

  目前,鄭章書除了擁有一家名叫卡呆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還有旭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展龍香港企業有限公司、FastGod創業實踐平臺。除了餐飲管理公司,FastGod創業實踐平臺是最讓鄭章書花心思的地方,可以說,旭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展龍香港企業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創業實踐平臺的堅強後盾。“我自己是大學生創業過來人,感受到大學生創業特別不容易,我搭建的這個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就是希望為在校大學生建立一個創業就業的平臺。他介紹,創業平臺運營部直接面向大學生徵集好的專案方案,創業企劃,再通過專業的風險評估,市場調查等方式,最終確認方案企劃的可行性報告。凡創業平臺測評標準的專案,即可把此專案納入創業平臺下所屬專案之一,專案申報人可作為此專案的總負責人,創業平臺會為此專案投入部分資金,做成本及回報率預算,並配備有經驗的指導人員及實施人員,以團隊的力量為此專案在資金,人員,宣傳,推廣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扶持,儘量避免由於大學生創業沒有經驗、執行力低、管理能力差等大學生創業的負面因素,從而大大增加專案的成功率。 ”

  那麼給大學生的創業資金哪裡來?鄭章書介紹,他將通過旭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來進行資金募資。 “現在卡呆呆餐飲公司收入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這一平臺和其他公司的建設中去。我們陸續給出了幾筆資金的扶持,比如有學生針對大學園區內各類外賣傳單滿天飛的情況,策劃外賣集合冊的方案,我們經過綜合評估後,給予資金上的扶持。與天使資金這類主要關注科技創業的扶持資金不同,我們關注的主要是大學生實業方面的創業,給他們提供5千、1萬元的小額前期創業扶持資金。而與旭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一樣,展龍香港企業有限公司定位為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計劃將來為創業平臺公司做品牌推廣業務。 ”鄭章書說,四年的創業歷程,讓他更深刻認識到創業是團隊協作力的體現,一個人是無法創業成功的。他能走到今天,離不開一路上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付出和努力。鄭章書其實家境不錯,父母從商,但他本人卻非常反感被人提 “富二代”。一直以來,鄭章書的父母都希望他能找份安穩的工作,之前更是對他的創業毫不知情。 “我不是富二代,我的夢想是做個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他這樣說。

  他從大一在校內進行訂奶及配送業務開始創業,尚未畢業,已擁有3家公司和一個平臺,還帶動了7名學生就業,同時為本市高校的80名家庭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黎素梅建議,對於想要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定位是成功創業的基礎,最好從基礎專案做起;信心是成功創業的前提,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不可能成功;勤奮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天上不會掉餡餅,光有信心是不夠的;感恩是成功創業的動力,它能激發事業心和責任感;堅持是成功創業的保證,創業之路十分艱辛,沒有吃苦精神永遠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