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青春勵志故事

  每個名人走到今天都是有一些事情推動著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

  1991年,一位來自遼寧瀋陽的父親帶著9歲的兒子,來到北京尋找他們的音樂夢。

  可是,父子倆一無關係、二無背景,僅憑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根本不足以引起音樂界的重視。為了能夠待在京城,父親費盡周折,勉強將兒子送進了一家小學。兒子的特長是彈鋼琴,父親花高價聯絡了一位有名的鋼琴師上輔導課。第一天,鋼琴師只教了兒了一段簡單樂譜,就搖起了腦袋:“這孩子,腦子比一般人笨,反應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樂學院的,趁早改行吧!”結果,性格倔強的兒子當場就和老師吵了起來,父親怎麼也勸不住,師生倆鬧得不歡而散。

  看著不爭氣的兒子,父親心裡一陣難過:“這些年,爸爸辭職、賣房子,背井離鄉,到處求人,不都是為了你能學好鋼琴,將來上中央音樂學院嗎?你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兒子的倔勁又上來了:“爸,我再也不學琴了,我想回瀋陽!”經過又一場爭執之後,父親由失望變成絕望,決定帶兒子離開北京了。在他們動身的當天,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通知:兒子所在的小學辦晚會,老師們指定要兒子彈奏一曲鋼琴。兒子顯然還在氣頭上:“不彈了,不彈了,連鋼琴老師都說我笨,反應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幾位老師都很奇怪:“彈得好好的,怎麼說不彈就不彈了?”“不摸琴?你父親送你來北京,不就是為了學琴的嗎?”然而,無論老師們怎麼做工作,兒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

  他們的爭執引來了一群好奇的觀眾,那就是兒子班上的同學。接下來,令兒子感動的一幕出現了,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幫著勸開了:“彈吧,我們都喜歡聽你彈琴!”“在我們心中,你的鋼琴是彈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兒子流著淚,以從未有過的激情,彈奏了幾支中外名曲。臺下的聽眾們如痴如醉,掌聲四起,久久沒有停下。兒子站起身來,一遍又一遍向著鼓勵他的人們鞠躬,在那些連綿不絕的掌聲中,兒子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我要學鋼琴!我一定要學好!”憑著過人的自信加努力,兩年後,兒子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0年之後,他成了中央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並且憑著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驚中外。他,就是被譽為“百年不遇的鋼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後,很多人問起郎朗成功的祕訣,郎朗無一例外都會提及小學時那場特殊的晚會,提及激勵自己上路的掌聲。後來,一位記者在專訪中動情地寫道:“這些掌聲,是對草根藝術的肯定。儘管它們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卻在關鍵時刻,以恰到好處的聲音,拯救了一位音樂天才。”

   2

  如果說 貝多芬通過不懈的奮鬥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話,那麼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間。

  莫扎特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為“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發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岡剛會走路時,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著。然後他蹣跚著走到撥絃古鋼琴那裡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絃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為樂隊寫一部協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著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裡彈奏一部絃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岡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為驚訝,他又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鋼琴家,可視譜演奏協奏曲,能即興演奏。從六歲開始作曲:八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十二歲寫下第一部歌劇,十四歲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 他在1773年聽了海頓的絃樂四重奏後,同年首次寫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時年十七歲。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裡,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裡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裡,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嫻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為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樣演奏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常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裡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邀請,到皇帝的宮殿裡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岡被要求作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為他翻著樂譜,看著他在主題上出色的即興演奏;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著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岡一件鑲著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菸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親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得太長,他很快會被世人忘記。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義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義大利每個城市都有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佔了當地音樂家們的工作。父親認為假如沃爾夫岡能夠在義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義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為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為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活節的前一週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准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岡回到自己房間裡,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

   3

  俄羅斯總統普京小時候非常聰明,他品學兼優,常常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作文題:《我的理想》。同學們寫出自己的理想:有想當科學家的、有想當作家的、有想當工程師的、有想當農藝師的、有想當教師的、有想當軍人的、有想當工人的――而小普京的腦海裡,卻有自己不同尋常的獨特思考。

  課餘時間,小普京非常喜歡讀《盾與劍》雜誌,對裡面描寫的“克格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雜誌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克格勃”準確地截取了敵人的情報,使蘇軍取得了一次次巨大的勝利……他想:“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的人。老師也經常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和人民。而我應該怎樣去報效祖國和人民呢?做一名出色的間諜***dié***,用我的犧牲去換取祖國和人民的勝利,這不是非常有意義的嗎?”

  於是,他在作文字上寫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儘管全世界的人們對這個名字都不會有任何好感,但是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我覺得間諜所做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在這篇作文中,普京還列舉了一個蘇聯名間諜的英雄事蹟,論述了在蘇美對峙***zhì***的冷戰時期間諜的重要作用。當教師開啟普京的作文字時,不禁又驚又喜,連聲讚歎他“年紀不大,志氣不凡”。

  後來,在一次參觀“克格勃”大樓之後,普京走進了“克格勃”列寧格勒局的接待室。一位工作人員聽了他的要求後,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不接受主動來求職的人,只接受服過兵役或者大學畢業的人。”

  1970年,18歲的普京中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律系國際專業。1975年,他大學一畢業就從事對外情報和國外反間諜工作,實現了自己“做一名間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