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故事素材

  我們都會有需要用到一些的時候,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也曾就業難

  1934年夏,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德文專修科畢業,成績是4年全優。從1933年下半年開始,季羨林就經常憂慮畢業之後的去處,在《清華園日記》中,他多次寫道:“要不擇手段去搶一隻飯碗。”但由於他學的專業就業機會很少,所以到1934年秋天,季羨林的“飯碗”還沒有拿到手。他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留學無望,飯碗難搶;臨淵羨魚,有網難結;窮途痛苦,無地自容。”後來,他回到了濟南,在母校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一份在中學教書的工作。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半年多,仍沒有找到工作。無奈之際,他給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學家寫信,請其幫助找一個能夠掙錢的差事。過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張明信片,再次懇求幫忙。但這個化學家根本沒有理他這個茬,連信也不回。一年以後,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父親的幫助下,愛因斯坦才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找到一份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終於擺脫了可怕的失業陰影。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同學的幫助。他多次說:“這是格羅斯曼為一個朋友所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

  法國“銀行大王”恰科早就立志要當一個銀行家,但他大學畢業以後,把當地所有的銀行都跑遍了,卻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就在他第52次被拒絕的那一天,走出銀行時,看見大門前的地上有一根大頭針,便彎腰把它撿了起來。沒想到,這家銀行第二天就給他發來了錄用通知。原來,恰科彎腰撿大頭針的行為,恰好被該銀行董事長看見了。董事長認為,精細小心正是銀行職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巴菲特只有一套二手房

  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富豪,其擁有的財富曾一度超過了比爾·蓋茨,位居世界之首。大家或許認為,他必然會擁有很多豪宅。然而,巴菲特卻只有一處住所。

  1958年,年僅28歲的巴菲特在家鄉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花3。15萬美元購買了一處住宅,總面積為55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1921年的舊房子。從此,他在這裡安家落戶,生兒育女,運籌帷幄,後來成為叱吒世界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

  按說,成為富豪的他應該換房子了,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一直住在這裡。時至今日,與周圍鄰居的別墅相比,巴菲特的房子顯現不出絲毫華貴,相反,它給人的感覺非常普通,甚至還有些寒酸。

  這棟灰色的二層小樓,距離路邊三五米遠,沒有圍牆、鐵門、院子和防盜網,也沒有警衛和監控設施。很難想象,這裡就是世界富豪的家。

  55年過去了,今天的巴菲特已是83歲高齡,可他仍然住在這裡,或許這裡也將是他最終的歸宿。

  為什麼不換套更奢華、氣派的房子呢?

  巴菲特解釋說:“如果我認為在其他地方生活會更快樂,我想我會搬家的。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擁有更多的房子就會讓我變得快樂?這座房子冬暖夏涼,非常適合我,我無法想象還有哪裡是比這兒更好的家。”

  舍有百間,夜寢一席。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或許,在巴菲特看來,能有一套讓自己感到舒適、快樂的房子便已足夠,而這也才是他最好的房子。

  :畢加索畫小偷

  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畢加索正在陽臺上休息,一個小偷溜進了客廳。畢加索知道那裡沒有什麼值錢東西,再加上他看清了小偷的相貌,於是假裝睡著了,沒吱聲。

  不久管家艾琳回來,小偷倉皇竄出門,剛好與她碰個正著。艾琳看見客廳被翻得一片狼藉,忍不住對畢加索說:“您沒見到小偷進屋嗎?現在我們可丟了不少物品。”

  畢加索不慌不忙地睜開眼,說:“我早注意到他了。他跑不掉的。”說完,他順手拿起畫筆畫下小偷的相貌,交給艾琳說:“你快拿著它去警察局報案吧。”警察局依據畢加索所畫的畫像,很快抓到十幾名嫌犯,可是經過反覆審問,沒人承認是小偷。

  警察不知如何是好,這時艾琳走了進來,怯怯地說:“我也見過小偷,不如我再畫幅他的畫像,興許能幫上你們。”她憑記憶一筆一筆地畫出了小偷的相貌。

  警察發現艾琳所畫的畫像與畢加索畫的出入很大,便試著照她的畫抓來一名嫌犯,結果一盤問,果然就是小偷。警察喜出望外,上門去感謝艾琳,並對畢加索說:“你是舉世公認的繪畫大師,可在幫助破案方面,你的畫像還不如艾琳的。”

  畢加索笑了,說:“我畫的是藝術,她畫的才是真正的畫像。在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我的確比艾琳遜色得多。”後來,畢加索資助艾琳開了一家肖像畫館,果然很受歡迎。

  天下的事物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好壞往往不取決於自身,而取決於它們被用來做什麼。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把握住所擁有的一切,把它們用在適合處,就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