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簡短的名人勵志故事

  你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喜歡時不時地找一些來看呢,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的切爾諾貝利

  荒無人煙的切爾諾貝利,偶爾會有一兩隻碩大的老鼠,像瘋子一樣的掠過眼眸,繼而又以凌厲的姿態逃到了遠方。一個女子,孤獨無依的女子,行走在切爾諾貝利的土地上,周圍全是荒草,沒有人煙,毫無生機,就好像地獄一樣可怕。

  切爾諾貝利核事件後,烏克蘭政府封鎖了這座核電站方圓一百公里的區域。這兒原先居住的人群,全部撤離,並且有些人已經得了嚴重的輻射疾病,基因突變引起的巨大災難,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核的陰影依舊陰雲不散。

  切爾諾貝利,全歐洲乃至全世界眼中的死亡之地。

  這個女子的名字叫阿列克謝耶維奇,她是個作家,喜歡寫報告文學,尤其是喜歡寫關於災難與戰爭的題材,她曾先後報道過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等重大事件。當然,政治人物不喜歡她這樣的角色,她如實報道的風格自然引起了許多首腦的不滿。因此,她曾經一度被關進白俄羅斯的監獄裡,出獄後,依然秉性難移,現在,她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切爾諾貝利身上,她想了解事件的真相,她更加相信,這部書一旦問世,會引起舉世矚目的轟動效應。

  她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兒的水不敢喝,她帶的水喝光後,一天一夜,又累又渴,一度倒在一座破屋裡,黎明時分,她看到了晨露,喜出望外,靠著收集露水,她用了兩個月時間,走完了切爾諾貝利的所有地域。

  不僅如此,為了更加真實地印證核輻射的危害,她開始到處尋找受切爾諾貝利事件影響的人群,她要採訪他們,讓他們切實講述核輻射給大家帶來的傷害。

  在烏克蘭,她走訪了一百多位當時災難的見證者,當然,她也遇到了阻礙,烏克蘭當局對切爾諾貝利諱莫如深,他們一定不希望有人將這個事件完完整整地講述出去,因此,她遇到了死亡通牒,在採訪第50位受害者時,她被一幫無聊的地痞抓進了一座暗無天日的地窖裡。

  她沒有退縮,而是憑著自己的記憶,在地窖裡完成了一大半的紀實文學,這部書,就是有名的《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寫到一半時,有人發現了這部書,為了保全這部書,阿列克謝耶維奇用僅有的錢買通了一位小流氓,將這部書帶了出去。

  這部書出版後,有記者採訪她時,她這樣說:

  一個人的切爾諾貝利,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存在,連死亡都不害怕了,世界還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我,這是屬於我的切爾諾貝利。

  2015年10月8日,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這位充滿勇氣與力量的女性——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她獲獎的理由是:多種聲音的作品,一座記錄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碑。

  膽怯是阻撓成功的致命障礙,勇氣卻是戰勝一切妖魔鬼怪的制勝法寶,一個人的切爾諾貝利,一部豪華的人生著作。

  :被質疑的發光體

  2012倫敦奧運會上,16歲的中國運動員計詩以超常的水平在女子400米混合泳決賽中,以4分28秒43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取金牌;在女子200米混合泳比賽中,又一次打破奧運紀錄,以2分07秒57奪冠,成為雙冠王。

  天外不明發光體出現在人們視界時,人類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想、疑問:人世間的奇蹟一旦出現,或譽或毀,也在情理之中,葉詩文創造的奇蹟也不例外。一時間,嫉妒心理導致的猜疑將葉詩文團團包裹,讓她陷入了媒體質疑的氛圍中。面對非義和質疑,葉詩文始終不慍不火,從容淡定。雖然她只有16歲,但她知道,是金子,就算蒙上灰塵,也還是金子。好在,國際奧委會及時予以檢測,清正了視聽,還了葉詩文原貌。

  應該說,葉詩文是一名游泳天才,早在2010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預言葉詩將在倫敦奪冠。那時,年僅14歲,首次參加亞運會的葉詩文,在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中以4分33秒79的成績奪得冠軍,她出色的表現,讓CNN有了這樣的預言。況且那次賽前,她突發牙痛,去醫院檢查後,因擔心上麻藥會影響興奮劑檢測,她硬是忍著痛,從牙齦抽出血來進行減壓處理。

  葉詩文手大腳大,這也許是作為游泳選手的一個良好地先天條件,她還有著與生俱來的出色水感。對於游泳運動員而言,要想遊得快,必須儘可能克服前進中的阻力,減少身體與水面的接觸面。應該說,葉詩文是那種能在水裡飄起來的運動員。但天才也有一個蛻變的過程,早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葉詩就被老師推薦到體校練習游泳,一年365天,除了泳池換水的幾天,她一天也沒落下。有一次,她的小腿因不小心被刮破,縫了9針。但休息不到十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回了體校。葉詩文的啟蒙教練魏巍說:“這個小姑娘從來不吵不鬧,你給他多少任務,她都會完成。”教練交代遊10000米,只會遊12000米,絕不會遊9900米,絲毫不會偷懶。

  進了省隊後,她的訓練更加刻苦,而且變得愛動腦子,愛琢磨,出現過的錯誤動作,經糾正後很少再犯。她特好強,有一次,她週末回家,在飯桌上也沉著臉,想著心思,突然間,她放下碗筷,跑到陽臺大喊道:“我一定要贏了你!”原來在前一天的隊內比賽中,她輸給了年長她一歲的隊友。加訓一個月後,她真的贏了回來。就這樣,日復一日的磨礪,增強著她對游泳的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體態愈顯健康苗條,游泳於她而言,已經成為一咎享受。奧大利亞著名教練肯·伍德曾說:“肥貓無法戰鬥,它們總是在爐火前酣睡。中國沒有肥貓。我從來沒有見過體型肥胖的中國姑娘,這是中國人的巨大優勢。”資質天成、健康苗條、技能嫻熟的葉詩文輕輕鬆鬆打破世界紀錄並獲奧運金牌,自然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真金總是要發光的,天才總是要得起檢測的。4年前,菲爾普斯在北京奧運會史無前例地豪取8枚金牌,同樣經歷了嚴格的興奮劑檢測。事實證明,菲爾普斯的確是一名天才,他的成功與興奮劑無關。博爾特也在鳥巢一鳴驚人,當時就有不秒名宿、媒體紛紛驚呼“博爾特的奇蹟是興奮劑的奇蹟”,檢測結果一出來,人們不得不相信,博爾特速度本就是上天的賜予。追溯歷屆奧運會,索普、劉易斯、約翰遜……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一項項當時匪夷所思的成績,哪個不是被質疑並在打破質疑之後,作為發光體烙入人們記憶深處的?

  16歲的天才運動員葉詩文,她的名字因同樣的原因深深烙進世人記憶中,這在奧運史上應該是毫無懸念的事情。

  :這樣告別“路人甲”

  ——林書豪

  他生於1988年,祖籍浙江省嘉興市平湖。5歲那年,父母為了鍛鍊他的體質,開始讓他學習打籃球,但父母從未期望過他有朝一日能成為籃壇明星。在父母看來,打籃球只是他的業餘愛好,好好讀書,才是第一位的。

  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副修社會學。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在大學裡依然是籃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他還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取得常春藤聯盟分組冠軍。

  然而,他的NBA之旅的初期卻不斷地遭遇挫折:先是參加NBA選秀失敗,好容易與金州勇士隊簽約,成為NBA球員,他卻沒得到球隊的重視,整個賽季,他只是一個上場時間極少的替補,更多的時候,他是飲水機的看守,負責為隊友服務。2011年12月,他先是被勇士隊裁掉,接著被火箭隊放棄。在他一再失望時,紐約尼克斯隊選中了他,但連一份最低的保障性合同也不肯與他籤,還將他一度下放到發展聯盟隊。被召回後,他仍是排位近乎最後的板凳隊員,出場的機會和時間均少得可憐,隨時面臨著被解僱的危險。

  正當他苦惱著幾乎無球可打,他所在的球隊又連遭敗績,恐怕將無緣季後賽,兩大主力隊員安東尼和斯塔德邁爾,又同時因傷、因事缺陣,教練位置也岌岌可危之時,他這個在NBA聯盟一直“不入流”的小人物,臨危受命,作為球隊絕對主力,被連續安排首發出場。而他也牢牢抓住了這難得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在賽場上進行了一系列堪稱精彩絕倫的表演,屢屢重新整理各種資料。他帶領球隊從2012年2月6日開始,連克強隊,豪取七連勝的驕人戰績,他也一躍成為NBA賽場上最耀眼的明星,只要有他的比賽,主場和客場均爆滿,經常出現主隊、客隊的球迷一同狂熱地呼喊他“MVP”的景象,他的光芒甚至蓋過了NBA最大牌的明星科比、詹姆斯等人。很快,他就成了不只是美國人鍾愛的“平民英雄”,全球眾多的媒體都開始關注他,人們親暱地稱他“國際林”,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多次稱讚他那“偉大的故事”,他從借住隊友的沙發的默默無聞的“路人甲”,迅速爆紅為家喻戶曉的巨星,登上了《時代週刊》亞洲版的封面,他的傳奇故事,甚至超出了好萊塢編劇們的想象。

  他就是當下無數人熱烈談論的NBA賽場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華裔球員林書豪。

  毫無疑問,林書豪已當之無愧地成為眾人追捧的英雄人物,成為一個非常典型、非常有震撼力的勵志榜樣。面對林書豪從坐冷板凳到一躍而起的戲劇性轉變,人們感慨紛紛:“沒有什麼是註定的”、“一切皆有可能”、“奇蹟是可以創造的”、“真金是不會被埋沒的”、“機遇需要等待”、“給了機會,就要抓住”……許多人都從他特殊的經歷中,受到了心靈的震動和啟發,都不禁在慨嘆他的傳奇故事的同時,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之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度不為人注意的“路人甲”林書豪,在短短的10多天時間裡,竟變得那樣炙手可熱。有人說,是他具有很好的籃球智商,他是用腦子打球;有人說,他能頂住挫折,能坐住冷板凳;有人說,是他早已練就了超人的實力;有人說,是他找到了爆發的機會;有人說,他謙遜和堅韌,為其贏得了信任和支援……這些理由似乎都依據充足,然而,深入探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林書豪之所以能書寫震撼人心的奇蹟,根本原因在於他心中對籃球擁有強烈的熱愛。正是對籃球發自內心的熱愛,高一時,個子還不足1。60米的他,沒有在意同學們的嘲笑,苦練球技,打出了自己的名氣。進入哈佛大學後,學業優異的他,更是出於對籃球運動的酷愛,一直在不斷地進步。所以,他今天的成功,首先應該感謝他一直不曾放棄且越來越強烈的對籃球的熱愛。正如在接受紐約一家媒體記者採訪時,他所說的那樣:“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真正熱愛的東西,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

  是的,滿腔的熱愛,具有著神奇的力量,它能夠激發鬥志,能夠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能更好地挖掘出自己的潛能,幫助自己戰勝種種磨難。正是一路追尋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林書豪才能忍受住那麼多的冷眼、譏笑和淡漠,才能不顧許多教練固有的“黃種人的籃球水平,只有美國高中生的水平”的偏見,用刻苦的訓練和賽場上無可辯駁的表現,征服了大家,證明自己足夠優秀。

  當大家都在驚歎林書豪的“橫空出世”時,請一定別忘了:他這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其實,早早地就在心底種下了一顆熱愛的種子,並不斷地澆灌和培育它。他內心滿懷的熱愛,讓他不停地追逐英雄般的夢想,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他都能以淡定、堅韌的心態,耐心地等待機遇,而一旦機會降臨,就絕對不肯錯過,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讓夢想成真,徹底告別“路人甲”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