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的名人勵志故事例子

  那些總能教會我們很多人生道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顧亭林的“怪”

  明末清初儒林巨擘顧亭林素來以“怪”著稱。

  首先是他的相貌就和一般人不一樣。由於幼時患痘,眼睛發生了奇特的變異,臉也嚴重變形,書載:“貌極醜怪”,他的外孫陸舒城這樣形容:“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兩眼俱白中黑外。”這不是怪物是啥?陌生之人乍一見之,不嚇壞才怪。

  二是誦書不要命。他就是一隻書蟲。一輩子,人到哪兒,書必到哪兒,一般出門的行頭總是騎著一頭毛驢,用二匹瘦馬馱著滿滿的幾大箱書。邊走邊背書,但他不像西漢的朱買臣那樣大聲誦讀,而是在心裡默誦,碰上任何人也看不見,哪怕是多年的老朋友。故此,常常被摔到山崖下,可是隻要沒死,上得驢來依然故我。

  三是善於理財,但不發財。由於時局劇變,他離開江南,獨身來到北方。每到一處,便買幾個婢妾,大置房屋和地產。邊謀生,邊實地考察治學。他雖是文人,但極善理財,一二年即收回成本,然後,便將這裡的一切毫不吝惜地棄之不顧,再去其他的地方,再把原來的節目重新上演一遍。他就這樣先後走了多省,直到晚年定居於陝西華陰,置田數十畝以養老。

  四是隻借債,不討債。在別人眼裡,他是個真正懂得錢的人。首先,他有錢,沒有手頭尷尬的時候;其次,他有本事掙錢;而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心”裡沒有錢,且願意為別人分憂解難,同時從不討債。因而,向他借債的人不少,而他借過之後也就忘了。曾有徐幹學和徐元文兩個年輕的學士,也是他的外甥,在顯達之前,曾多次向他借錢,前後累計達數千兩白銀,而他至死也沒有索要這筆錢。

  五是不夜行。在他客居北京時,兩個春風得意的同鄉官員,盛情邀請他吃飯,儘管他一再推辭,但主人一定要將他讓至上座,一杯又一杯地向他敬酒,可是他不喜歡沒完沒了地喝,三杯即畢,起身回家。主人敬仰得不得了,怎麼肯就這樣結束這次宴請呢?就和他說,“您稍安勿躁,晚輩還有一些酒菜沒上呢!你好不容易來一次,何不來個長夜飲,晚了用燈籠將您送回。”他聽了頓時臉色就難看起來,斬釘截鐵地說道:“世間惟淫奔、納賄,皆於夜行之。豈有正人君子夜行者乎?”

  六是愛鼠勝過書稿。他一生心血,其實都撲在讀書和寫書上,用力十分誠篤。他的著述有一條鐵的原則,就是凡是古人已經說過的,他就絕不再說,如無意與先賢巧合了,一經發現,他必立馬刪掉。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對其非常推崇,稱其重實用而不尚空談,“可謂內聖外王體用兼備之學”。在他寫《音學五書》時,《詩本音》第二卷屢次被老鼠咬壞,他就一次又一次地重抄,從未有過一丁點兒不耐煩。有人就勸他堵堵房子的漏洞,治治鼠患,可他卻這樣說:“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實是勉勵我呢,要不然放得好好的文章,怎麼能多次修改呢?”

  七是越到晚年越說自己事事不如人,甚至一無是處。他說:“學問淵博,根基深厚,我不如王錫闡;不為功利,只聽憑自己內心來讀書,而一意探求精微深奧的道理,我不如楊雪臣;精通《周禮》《儀禮》和《禮記》,成一代經學大師,我不如張爾岐;不受外物誘惑,學問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我不如傅山;刻苦鑽研學問,達到無師自通地步,我不如李容;吃盡千辛萬苦,受盡世間磨難,但其志不改,我不如路安卿;博聞強記,學富五車,我不如吳任臣;博雅能文,心地善良,我不如朱彝尊;好學不倦,以誠待友,我不如王巨集撰。對漢字的音、形、意等六種基本元素構成的修養和造詣上,我不如張弨。”這樣一個頂尖大師,謙虛到了如此程度,實在令人高山仰止。

  顧亭林確實是個“怪”人,然而卻實在“怪”得真樸,“怪”得可愛,“怪”得高標,“怪”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耿介之性、鐵骨擔當和千古良心。

  :妙解尷尬

  在一次競選活動中,英國首相威爾遜正在進行演講,突然臺下有個反對他的人大聲喊道:“狗屎!垃圾!”

  威爾遜沒有一絲的怒容,也沒有反擊對方,而是微微地一笑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你提出的環境衛生問題了。”

  那個人不做聲了。

  不需要介紹信

  一次,法國革命家康斯坦丁·沃爾涅訪問美國。為了在美國活動方便,他請華盛頓開張介紹信。

  這可給美國第一任總統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這類事情他從未做過,但出於禮貌,又不好斷然拒絕。於是,華盛頓在一張紙上寫下一行字後交給了沃爾涅。

  這張紙上寫的是:康斯坦丁·沃爾涅先生不需要喬治·華盛頓的介紹信。

  活動家容易摔跤

  美國總統福特1975年訪問奧地利。

  他乘坐的專機剛停穩,前來歡迎的奧地利高官們便走上前來。艙門開啟,福特第一個走出飛機,正當他高舉右手向人們致意的時候,腳下一滑,跌倒在舷梯上。

  湊巧地是,就在當天,他又先後兩次險些跌倒在麗希宮的階梯上。

  當時媒體把此事當成一大新聞,大肆炒作。有記者問福特,是什麼原因使他的身體屢屢失去平衡?福特說:“我是一個活動家,活動家比任何人都容易摔跤!”

  把事實看法直接告訴我

  一次,一位崇拜愛因斯坦的年輕母親把自己才18個月的兒子介紹給這位科學家。沒料到,當孩子看到愛因斯坦那張有些怪異的臉時,尖聲大哭。

  年輕母親感到非常窘迫,馬上讓孩子把臉轉過去,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不習慣陌生人。”愛因斯坦毫不介意,慈祥地摸著小孩兒的頭,顯得很高興地說:“多年來,他是第一個把對我的真實看法直接告訴我的人!”

  :嫁給國家的女人

  1961年,時年僅9歲的她隨父親進入青瓦臺總統府,成為韓國的第一女兒。

  童年時的她沒有別的孩子那樣愉快的生活,忙碌的雙親無暇照顧她的生活,緊張的朝韓關係令她學會了文靜和成熟,這也令她比一般孩子早熟。中學時代的她得了一個“冰公主”的綽號。

  青年時代的她兩遭重創,22歲時母親遇刺,悲痛中的她來不及擦乾眼淚,就承擔起國家“第一夫人”的重任。

  正當她逐漸學會如何幫助父親處理政務,運用權力之時,噩耗再次傳來,父親遇刺身亡。緊接著,國內掀起了一股批評父親獨裁的浪潮,一些父親的老部下,此時成為了推波助瀾的急先鋒,她的人生一下子從頂峰跌到了谷底。

  此後20年間,她銷聲匿跡,愛情也同青春一起逝去,她依然孑然一身。

  記憶無法消失,傷痛無法退去,但是父親的勇氣她並沒有忘記,父親的智慧她也毫無保留的繼承。45歲的她重返政壇,加入了大國家黨***新國家黨前身***。此時,韓國經濟飽受金融危機折磨。民眾紛紛懷念起當年父親創造的“漢江奇蹟”。在當時韓國媒體對歷史人物和歷屆總統的民意調查中,父親名列榜首。此時,她開始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隨後幾年內,她先後出任新國家黨的副黨首、黨首,連續5次當選國會議員,獲稱“選舉女王”。她講話明快簡潔,行事作風果斷、務實,很快成為韓國最受歡迎的國會議員之一,尤其受到40~50歲的女性歡迎。韓國媒體紛紛認為“女承父業,獨裁者的女兒將要打破韓國政壇的天花板”。

  然而,她卻不願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只是讓人們記住她是一位前總統的女兒,她要做的是一個真正的女政治家。她宣佈:“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物件。”

  2006年5月,韓國地方選舉期間,她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用文具刀襲擊,右臉被割傷。傷口長達11釐米,從耳朵一直到下巴,醫生為她縫了17針。遇刺後,她神色鎮定,只是用手捂住了傷口,仍想發表講話。這一堅毅的表現為她贏得了“韓國鐵娘子”的稱號。

  她也有溫情的一面。2012年8月17日傍晚,她衣著樸素地踏上了首爾市廣場,與在這裡跳舞的老人共舞,並且與她的團隊做起了洗腳公益活動,這在韓國總統選舉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許多媒體競相曝光,有人說她是在為競選總統作秀,也有的乾脆說這是政治的需要。

  她不做過多的解釋,而是堅持一個月每天到廣場上為老人們洗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一舉動讓說三道四者不再說話,讓滿腹狐疑者釋懷。她平易近人,態度和藹,一心為民眾服務,這讓她的影響力大大提升,在民眾中廣獲好評。

  2012年12月20日,韓國大選結果公佈,她當選為韓國第一位女總統,東亞首位女性國家元首。這個“三無”女人,成功的嫁給了她的國家和人民。她,就是朴槿惠。40多年前,她的父親朴正熙帶領韓國人民創造了“漢江奇蹟”,讓韓國經濟迅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40年後,女兒又接過這枝權杖,帶領韓國突破危機,重振雄風。

  朴槿惠當選後,即釋放出和平的訊號,她曾經以平民身份訪問朝鮮、會見金正日,並提出“信賴外交”和“均衡政策”,批評了前政府對朝的“陽光政策”和“強硬政策”,讓民眾看到和平的希望。

  她還提出“國民幸福”論,其三大核心課題是實現經濟民主化、創造工作崗位和確立韓國福利政策。同時,她提出重振韓國經濟的口號,承諾自己一定會讓人民看到變化。

  一個一心只為國家、為人民的領導者,也一定會贏得人民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