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名人故事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人要有信於已

  畫家李苦禪年輕時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不僅畫藝精湛,而且人格質樸。他長於畫鷹、竹、蓮、梅等題材。鷹是陽剛的傾向,竹是剛正不阿的象徵,蓮喻示了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梅則表現了堅貞不屈的品格。畫品如人品,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他常說:“人,必先有人格,爾後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李苦禪心地寬厚,待人誠摯,尤重信義,言出必行,不計得失。

  有一次,李苦禪在家中正忙著作畫,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來訪,他趕緊放下畫筆,請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倆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舊事,甚是歡娛。末了,老友將要起身告辭,才不好意思地說:“不瞞你說,今天我是來求畫的,不過我看你作畫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實在難以啟齒……”不待老友說完,李苦禪爽朗地笑了起來,“老兄何必這樣客氣呢?憑你我的交情,一幅畫算得了什麼?不日即可奉上,還請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興得連聲道謝,揖手而別。

  可是隨著李苦禪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應酬也越來越多,因為事務纏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兒子突然登門,臂戴黑紗,淚流滿面地告之其父已於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禪驚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託之事尚未如願,悲傷之中又禁不住滿懷愧疚。應人之事未了,而所應之人已去,如何能讓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靜之時,李苦禪在書房裡神情凝重,他緩緩地鋪展開一張潔白的宣紙,細細地研好墨,然後揮毫作畫,時而運筆如風,時而精雕細琢,整整畫了一百枝卓爾不俗的蓮花。畫罷,他又鄭重地題上了老友慧鑑的跋款,並蓋上了平時自己最喜愛的印章。之後,李苦禪攜畫來到後院中,滿上兩杯水酒,點燃一支高香,灑一杯酒在地,雙手舉畫。對天遙祭道:“吾友見諒,苦禪疏懶,未得一了心願卻驚聞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蓮圖》,焚之以追償所願,老兄在天有知,苦禪豈敢無信?”拜完後,划著火柴,將精心製作的畫作,化作了一團鮮紅的火焰。

  李苦禪的奇怪舉止驚動了他的兒子,他跑出來問父親發生了什麼事,李苦禪嘆了口氣,詳述了事情的經過。兒子聽後有些不解地問:“您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給他畫。再說,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畫了畫給他,他也無從知曉了啊?”聽兒子這樣說,李苦禪抬起頭,正色道:“過去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應人之事,豈可食言?老友無知,而我心有知。”

  事後,李苦禪一再囑咐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禪大師看來,“誠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誠”字,就是強調對信的遵守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這種誠信能夠超越時空與生死的界限,應之於心,遵之於心,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內心的釋然。

  誠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地有信於人,更要有信於己。

  2: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生存

  他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從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懦弱膽怯,多愁善感,總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發呆。父親對他很不滿意,覺得這不是一個男子漢應該具有的性格。父親片面地認為,只有那些活潑開朗、能言善辯、堅強勇敢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為了把他培養成這樣的人,父親煞費苦心,拿著皮鞭把他從家裡趕了出來,逼著他與人交往,讓他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剛開始,他很難過,試圖去改變自己,做一個讓父親喜歡的好兒子。可是,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江山易改,本性難易”,無論他怎麼努力,始終無法戰勝內心的怯弱,做到口若懸河,當機立斷,英勇神武,奮不顧身。與其他同伴相比,他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格格不入,那段時間,他自卑到了極點,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父親的嚴厲和粗暴非但沒能改變他,反而令他更加恐懼和不安,變得比以前還要懦弱、膽小。在父親一次次的傷害中,他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承受和忍耐,也體會到了生活的痛苦與無奈。他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小心地審視著周圍的一切,生怕再受到任何的傷害。看到他這副沒出息的尊容,父親徹底失去了信心,索性不再管他,任他自生自滅。在父親的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一個毫無前途可言的可憐蟲。

  就這樣,在困惑與傷痛中,他一天天地長大成人,性格還是沒有絲毫的變化,內向,怯弱,多愁善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非像父親想象的那樣無能,18歲時就考入了布拉格大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把對生活的敏感,怯懦的性格,孤僻憂鬱的氣質,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無法克服的荒誕和恐懼,融入到小說之中,形成獨特絢麗的風格,成為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寫照。他的《變形記》、《判決》、《城堡》等作品享譽全球,經久不衰,成為奧地利最富盛名的作家,被譽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他就是世界級文學大師、現代派文學的開山鼻祖弗蘭茲.卡夫卡。

  3:裡貝里的成長故事

  他快樂地生活每一天,誠如他所言:足球是為了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

  他是當今世界上身價最貴的足球隊員之一,他最難以忘記的依然是曾經的貧窮。而人們對這位獲得德國和法國的足球先生,最難以忘記的除了他驚人的球技外,當然還有他那張過目不忘的醜臉。

  1983年4月7日,他出生在法國最貧窮的小鎮布洛涅,那是一個汙水橫溢,垃圾遍地,失業率總是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破落小城。那裡的年輕人除了玩玩足球,簡直無事可幹。他的臥室只有一張照片: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跟他一起踢球。

  說老實話,除了跟自家兄妹一起玩球,他連踢球的夥伴也沒有,因為他有一張猙獰可怖的臉:一道閃電似的傷疤,侵佔了他右臉的三分之一。這是兩歲時,一場慘烈車禍留給他的紀念。

  9歲時,爸爸為了這個“沉默”的孩子“不至於走上邪途”,送他去了一家少年足球俱樂部。彷彿如魚得水,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發現,這裡的夥伴們除了給他取綽號的興趣更勝過跟他踢足球之外,別無所有。他們不喜歡這個沉默得像一塊混凝泥土的小子,玩球卻跟玩命一樣的小獅子,他們總是吹著尖利的口哨叫他:“醜臉!”

  嘲笑和謾罵,他內心洶湧著苦痛的波濤,可是除了足球,他一無所有。他總是一次比一次拼得凶,瘋狂的渴望著改變一切,而這毀滅著他對足球的那份真誠。他心浮氣躁,幾年來,毫無進展。

  12歲生日,父親對他說,“你這樣,永遠也沒長進。”然後,送給他一把薩克斯,“你吹吹這個。”在舒緩的音樂中,他的怒氣漸漸平息。很快,他喜歡上了薩克斯,每個週末都會去教會請教老師。從此,薩克斯跟足球,成了他離不開的精神支撐。

  13歲,他年少氣盛地對主教練說,“我肯定會成功的!”隨後,他來到了里爾的青年學院。遺憾的是,整整三年,他並沒有得到這支法甲俱樂部的垂青,他很快又回到了老家,成為了法丙聯賽阿萊斯的一員。

  突然出現曙光,曇花一現,他沒有氣餒:“自己離一個職業球員還有差距,這是無可否認的。”

  如影相隨的醜臉,早已讓他榮辱不驚。

  2002年,一切都是因為愛,他有了一個女友。

  第一次見面,她就用一雙大眼瞪他很久,然後捧著他的臉說,“這樣子很特別。”一股從未有過的力量,令他心生萬道光芒。

  長久的蟄伏,彷彿蟬呼叫火熱的夏天。

  2005年,他加盟加拉塔薩雷,一舉奪冠土耳其杯。拼得了“刀疤”的俠號。第一次,這個名字不再是譏諷,而是榮耀——通紅的榮耀。之後,他又效力馬賽。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球技,一連奪得託托杯冠軍、法國杯冠軍、聯賽盃冠軍。然後,進入德甲,他擊敗了著名的足球隊員久利,幸運成為法國隊征戰2006年世界盃的一員,並獲得亞軍。獲得兩個國家的冠軍。刀疤俠,開始享譽世界。

  多年的堅守,讓一個醜陋窮小子,登上榮譽的巔峰。當人問及,是否會整容,他大聲說:“不!拿到世界冠軍比擁有一張漂亮的臉蛋令人心動。”

  衣錦還鄉。

  可他知道,很多人整個月的工資也就只夠看兩三場比賽。在回到朗斯家鄉比賽的時候,除了球隊發的邀請票之外,他還自掏腰包買了很多票送給當年的窮街坊和朋友。他對窮街坊們,燃燒著足球一樣火熱的愛:我要對得起那些買票看球的人。

  對家庭,他忠於妻子,在緋聞纏身的足球明星中,他潔身自好,連狗仔隊也嗅不出半點蛛絲馬跡。2008年在歐錦賽時,妻子給他戴上一個腕帶,“戴著它,你的傷一定會好得快一點。戴著它上場,你就一定能進球。”

  2010年,他返回祖國,代表法國國家隊出征南非世界盃,奮力搏殺,卻英雄氣短。未能挽救法國在法國連續3屆世界盃首戰不勝。他卻並未氣餒,依然快樂地生活每一天,誠如他所言:足球是為了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他極富惡搞天賦,他曾經剪破過拜仁隊友範比滕的襪子,也曾將牙膏塗抹在波多爾斯基的門把上,還曾拿一盆水澆了拜仁隊長卡恩一個透心涼。在2010年拜仁在迪拜集訓期間,不甘寂寞的他,甚至客串了一把大巴司機,結果開車撞壞了酒店門牌。

  2012年在冠軍盃中,拜仁慕尼黑戰勝皇家馬德里,2比1決勝中,他進了至關重要的一球。一個自卑的醜陋少年,最終戰勝懦弱,走向一片陽光燦爛,只因為他從未有放棄過自己的希望——足球!正如大球星齊達內斷言:他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球星,他帶給了我們一種天然的快樂,不光是在場內還是場外。

  他就是裡貝里。

  
的人還:

1.關於6篇

2.名人的奮鬥故事6篇

3.為理想10個

4.名人奮鬥小故事8個

5.古代名人奮鬥的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