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名人故事3篇

  成功離不開奮鬥,名人的成功也不例外。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關於奮鬥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奮鬥的名人故事1:周星馳

  我於1962年6月22日出生,歷經50餘年的風雨人生,薄有微名。一直以來,我的作品都是以輕喜劇的方式,詮釋著一個小人物怎樣經過努力奮鬥,最終獲得成功。這種表演習慣,一直持續到我的電影《長江七號》,才告一段落。

  在《長江七號》中,我一直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建築工人,我也很努力,努力奮鬥卻沒有成功,因為,知識和勤奮才是當代社會真正的力量。所以,我才將我的兒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念書。我不相信什麼神奇的外來力量,即使在七仔的超能力幫助下,獲得再生的機會,我也清楚,自己依然是一個普普通通、努力賺錢卻連家都養不起的建築工人。就是在拍攝《長江七號》這部作品時,我才真正認清了自己,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著普通人的生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當我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真的很幸福。儘管還是一名建築工,但是因為我擁有善良、真實、人性、執著和我所愛的人,所以這樣子的我“真的很帥”。

  許多人都認為我一定很幸福,有無數的名譽、金錢、朋友和崇拜者。其實我一直都不怎麼快樂!第一次表達這種心情,是在我的作品《喜劇之王》中。我曾經也用認真和執著的態度堅持著我的夢想,但始終都沒有人來欣賞。那時,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都要和各色的底層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奮鬥。當然,儘管那時的生活很坎坷,卻也不妨礙我尋找自己的生活和追尋自己的夢想,不妨礙我和大家之間發生的那些情與愛。

  但真正訴說我的不快樂,是在那部被大家稱為經典的《大話西遊》中。這部經典的喜劇,也是我對多年來人生的無奈和感慨的集中提煉。舉個其中的例子,大家也許就會看清楚我當時拍這部劇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還記得那段劇情嗎?至尊寶在老牛的婚禮上,去尋找紫霞,想勸說她騙取老牛的信任,拿到月光寶盒,然後讓至尊寶好去找他的至愛“晶晶姑娘”。沒想到,紫霞用她的七星寶劍抵住至尊寶的喉嚨,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我只有急中生智,編造了那個我人生中最大的謊言。一炷香的時間之後,紫霞徹底地愛上了我。剛搞定紫霞,鐵扇公主和牛魔王又進來了,我只能將謊話一直這樣編下去。當時,儘管我欺騙了所有的人,但大家對我的表現只能用兩個詞來表達:“高興”、“感激”。在這個謊言裡,沒有人去計較後果,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那段血案。這樣的劇情在此片中還有許多。

  現實就是這樣,當你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沒有人會來欣賞你的真實。好些時候,我都在違背自己的初衷,把悲劇用喜劇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笑得最開心的時候,都是我最不快樂的時候。我自己曾經也模糊了我的初衷,不再計較謊言與真實誰更重要。

  這種心情一直伴我多年,直到遇到了《長江七號》,我才找回了那個久違的我。所以,現在的我“真的很帥”。我找到了自己,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真相:我就是一個演員。

  奮鬥的名人故事2:艾默裡奇

  2010年的地球剛跑上新的征程,就在電影《2012》裡毀滅了。影片的導演說,我要把地球毀滅給人類看,讓人們警醒。於是斥資兩億美元,掀起了好萊塢的最高浪潮。三天以後,世界影迷無人不知他的名字——羅蘭·艾默裡奇。

  1955年,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襲擊了黑格爾的故鄉,德國古城斯圖加特。莊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羅蘭在這樣的災難裡降生,註定了他對災難片的情有獨鍾。那個年代德國很不太平,柏林牆還橫亙在東德和西德之間。十來歲的羅蘭在西德接受教育,學習雕塑和建築。

  但羅蘭並不喜歡這門枯燥的藝術。每天跟死氣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覺得了然無趣,只好海闊天空地幻想世界與未來。出於厭惡,他總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築都統統碎掉,然後自己幸災樂禍地踩上去“撿落兒”。如果當年羅蘭只是在幻想裡過一把癮,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後,羅蘭的這一理想真的徹底實現了。自由女神像、白宮、埃菲爾鐵塔在他的科幻鉅製裡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這些作品所帶來的利潤,足夠羅蘭蓋一座貨真價實的白宮。因為他的票房,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

  那時候羅蘭成績很差,還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和斯皮爾伯格齊頭並進。他放棄了雕塑,到廣告公司做策劃。這樣的日子並不長。一天,公司老闆把一摞檔案狠狠地摔在羅蘭的面前。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構思?老闆把腿搭在羅蘭的辦公桌上,怒氣衝衝。羅蘭看著老闆骯髒的鞋底,無言以對。

  羅蘭離開了公司。天大地大,難道就沒有我容身之處?第二天,羅蘭又回到了學校。知識就是力量,總有一天我會把羞辱還給你的!羅蘭心想。

  那時已是1977年,22歲的羅蘭在慕尼黑電影學院裡“閉關修煉”,學習製片和導演。和其他求學度日的小夥子一樣,青年羅蘭在校的幾年沒有榮譽,也沒有女友。他獨自一人在寂寞裡打發時光,“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也許是量的積累催生了質的突變吧,在畢業之際,羅蘭的畢業作品《諾亞方舟法則》一鳴驚人,竟然博得柏林電影節的頭魁。

  不幸的是,年輕的羅蘭雖然天縱英才,口袋裡卻沒幾個鋼鏰。他在德國大手一揮,豪情萬丈地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本打算大幹一場,卻被狹窄的市場和捉襟見肘的資金卡住了前進的齒輪。倔犟的羅蘭不相信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著牙,扛住了自己的夢想。

  苦心人,天不負。一年後,好萊塢向羅蘭丟擲了橄欖枝,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此時的羅蘭已經筋疲力盡,捉住這根救命稻草後,羅蘭迅速恢復了元氣,並在好萊塢登陸。1996年6月25號,羅蘭的《獨立日》破幕而出。從此,雄雞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無論何時你都會看到他的汗水。2009年11月,羅蘭的曠世鉅著《2012》在三天內席捲全球,震驚世界。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難的肩膀,扛住夢想的奮鬥。現在,他終於可以自信地指著自己的作品回答當年老闆的嘲諷:是的,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構思。

  奮鬥的名人故事3:吉姆·福瑞克

  他的童年十分不幸,6歲那年,他母親便因病去世,是祖母把他帶大的。因為經濟拮据,他搬了三次家,換了三個學校。中學畢業考試,他排在全校倒數第七名,這意味著他將失去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拿畢業證的那天,他早早就出了門,一個人來到公園,在那裡他看到一群同齡人在草地上玩,他走過去,原來是在玩“高爾夫”球,他提出參加。連續10杆,他都打進了洞。

  第一次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回家高興地告訴了祖母。接下來幾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在自己家草地上練習。

  一天,祖母問他要不要去喜樂運動場,因為那裡有一場頂尖級別的高爾夫比賽。他們等了好幾趟地鐵才有座位,祖母才坐了幾站就突然要下車,說她的包放在家裡了,他們約好了一個小時後在運動場門口見面。

  他感到很驚訝,到運動場,坐地鐵都要一個小時,祖母怎麼能到呢?結果他剛到,卻發現祖母已在那裡笑吟吟地等他。

  祖母說:我是走路過來的。因為這裡到運動場只隔一座山,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到了。祖母摸著他的頭說:“傻孩子,只要能達到目的地,又何必拘泥於哪種形式呢?你在學習上沒天賦,但並不代表你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他恍然大悟,也欣然接受了祖母的安排。在職業學校裡,他選修的專業是高爾夫球。他克服了自卑,表現得異常努力。在2000年佛羅里達州的職業比賽中一舉成名。他就是吉姆·福瑞克,美國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星之一。

  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說:“很多人都以為我將一事無成,但祖母發現了我在運動方面的天賦。她說,成功就好比大家爭先恐後地趕往同一個目的地,如果都去擠地鐵,人就太多,也許很久才有自己的位置,就算趕到了也只能遠遠地站在別人後面。既然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方式呢?很多時候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能捷足先登。”

  沒有一種成功是可以必然實現的。只要你敢於放棄你不會的,敢於去堅持你所選擇的,成功在拐彎後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