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圓周率和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裡。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裡,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執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資料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才得到推行。

  儘管當時社會十分***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2: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鑑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3:安武林小時候的故事

  小時候,我的家鄉很窮,沒有地方可以買書。即便有買書的地方,我也沒有錢,所以,借書成了我主要的閱讀方式。我像一隻警覺的獵犬一樣,無論大人和孩子,只要我能聞到那股特有的書香味道,我一定會軟磨硬泡把人家的書借來不可。因為別人催得緊,所以我看書速度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估計我的快速閱讀法就是借書養成的。

  有一次,我到一個同學家裡,看到他正坐在蘋果樹下的小桌子上讀書,那是一本發黃的很厚很厚的書。

  “什麼書,我看看!”不容分說,我就從他的雙肘之下將書抽了出來。

  同學很不高興地說:“我正看得帶勁吶,是《紅日》。很好看。”

  我說:“我先看,我看得很快的。”

  他說:“不行不行,我也是借來的。再說,我正看到精彩處,不看,難受。”

  我說:“我家裡正炸麻花,我帶你去吃。先借我看吧!”

  我這麼一說,他就動心了。畢竟,物質的誘惑遠遠大於精神誘惑,我看他很貪婪地嚥了一下口水,喉結那裡一動。我們談妥了,三根麻花換三天先看書的權力。

  《紅日》這本書,差不多像磚頭一樣厚。發黃以後,就像發酵的饅頭一樣,膨脹了許多,就顯得更厚了。我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看起來了。而那個同學,差不多每天都要問我多少頁,催命鬼似的。

  我從小和爺爺、奶奶、弟弟睡在一張炕上。電燈的繩子被爺爺接了一根布條,長到可以放在爺爺的枕頭邊上。爺爺每天晚上負責熄燈,催促和監督我們睡覺。那天夜裡,我看得入迷,爺爺說:“快睡,我要關燈了。”我說:“等等,還有幾頁,馬上就好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吧嗒”一聲,爺爺把燈關了。屋子裡黑乎乎的,我沒脫衣服,就鑽進了被窩,但是,那看過的故事情節像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閃現,而故事的發展又牽動著我的神經。我睜著眼睛,注視著窗外的夜色,直到聽見爺爺的鼾聲,我又悄悄地拉亮了點燈。

  “明天還上不上學啊,啊!”突然,爺爺大喝一聲,嚇得我一哆嗦,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醒的。他的聲音很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顯得格外響亮。

  我趕緊又鑽進被窩,脫掉衣服,這一次,假裝真的要睡的樣子。

  燈熄滅了。爺爺的鼾聲像摩托車發動機的聲一樣響起來了。

  我突然感到腿邊有個冰涼的東西,順手一摸,呀,手電筒。我欣喜若狂,看來可以繼續閱讀了。

  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縮作一團,開始看書。我不時要掖掖被角什麼的,怕手電筒的光亮暴露我的祕密。但這樣的小心,總不能持久,因為故事太迷人,書太好看,所以警惕性就漸漸放鬆了。

  突然,我發現自己的被子被人揭開了,很冷。爺爺哈哈大笑幾聲說:“你跟我玩捉迷藏呀。”我說:“我睡不著啊。”這一次,爺爺沒有生氣,而是慈祥而又關切地說:“天都快亮了,你睡一會兒吧。”

  啊,天快亮了?可不是嗎,窗外天空中的黑色像海水退潮一樣慢慢遠去。我趕緊丟掉手裡的書,合上了眼睛。

  多年後,我一直保持著躺在被窩裡看書的習慣。看書累了,睡夢會格外香甜。

  

的人還:

1.名人成長故事

2.中國名人勵志故事

3.中國名人成長手抄報

4.55個勵志故事-明星名人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5.名人偉人的成長故事500字讀後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