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團幹部應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

  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

  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快投入工作的動手能力。 專業基礎就不用多說了,我知道很多學生不重視所學的課本知識,認為空洞,然而那些畢竟是基礎,如果基礎不打牢,就很難提高,這些是畢業後才能體會的。 知識面的拓展就需要多看書,不僅是專業書籍,還要多看相關專業的甚至是不相干專業的書。 至於動手能力,它是我們十多年應試教育所忽視的一點,卻又是我們將來出去後很重要的一種能力。這需要平時的實踐積累。

  2、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通常又被稱作人的文化素養,是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外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文化可以給我們很多直接和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幫助我們瞭解世界,記憶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東西,能直接給我們以啟迪。孔子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養較高的人雖然各有自己的個性,但大家在一起卻很和諧;小人沒有自己的個性,但在一起卻不能和諧。這話多深刻,對我們待人、處理人際關係很有啟發。

  3、要有敬業的精神。

  很多大學生的一大缺點就是好高騖遠,心不在焉地做著手裡的活,眼睛卻不斷望向別處,希望發現一個工資更高,活兒又不那麼累的地方,殊不知以這樣的心態做下去,永遠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更或許你的心態已經被上司看穿,隨時可能被“請”走。

  4、心理素質。

  我們的民族歷來重視心理素質, “自強不息”,也就是講自尊、自強、自立,可以理解為民族心理或是民族文化的概括。以往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識的艱苦磨練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適應環境教育、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教育等心理素質的強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非常脆弱,遠不適應競爭的環境,這就給高校教育和大學生自身提出了增強心理素質的艱鉅任務。

  5、要有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親和力。

  現在的社會,很提倡團隊精神,一個人再能幹,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部門是一個團隊,一個企業也是一個團隊,大家有一致的共同利益,就應該團結一致,那樣的力量才會更大。正如一個水桶,如果其中的一塊小木板沒有拼好,就會影響整個水桶的盛水量。而團隊要團結好,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和親和力的領導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大學生在學校時就應該重視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能力。

  6、思想道德素質

  二十一世紀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所謂人才,首要的應該是一個品質高尚的、和諧的和趨於人格完善的人,是一個和社會融洽相處並且受社會歡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個人身上確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樣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過程。加強思想素質建設,首先要建立辨識思維。這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其次,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作用現在是越來越大,但它們不能作為人生價值觀的核心。金錢在經濟領域裡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是一種市場條件下的進步,它比情說了算,比權力說了算要進步。但是,金錢一越出經濟軌道,介入社會其它領域,就會產生腐敗和社會醜惡現象。因此不能把它當作人生的最高目標。所以正確對待金錢,多向社會貢獻一點,是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要求。

  團幹部應當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一要有過硬的政治能力。政治理論水平的高低,關係到我們能否判斷形勢,統領各項工作;關係到我們面對複雜的工作能否處置得當,應對及時;關係到我們的工作能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所以,團幹部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對團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

  二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我們不僅應該熟練地掌握共青團基礎業務知識,還要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法律、歷史等各方面的知識,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加強知識的積累和儲備。

  三要有優秀的表達能力。企業和社會組織團幹部必須豐富語言,鍛鍊口才,廣泛宣傳才能調動廣大團員青年生產和工作積極性,使各項活動順利進行並富有成效。

  四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團幹部必須要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熱情,促進團員青年整體素質的提高。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