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哲理小故事

  關於有哪些呢?青春並不像一襲新衣,好像我們仔細少穿一點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當我們有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則很快就會消逝。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把握貧窮

  在衣索比亞阿魯西高原上的一個小村裡,有一個小男孩每天腋下夾著課本,赤腳上學和回家,他家離學校足足有10公里遠的路程。貧窮的家境使小男孩不可能有坐車上學的奢望,於是,為了上課不遲到他只能選擇跑步上學。每天小男孩都一路奔跑,與他相伴的除了清晨涼涼的朝露和高原絢麗的晚霞,還有耳旁呼嘯而過的風聲。

  若干年後的今天,這個曾經夾著課本跑步上學的小男孩在世界長跑比賽中,先後15次打破世界紀錄,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他,就是海爾.格佈雷西拉西耶。由於早年經常夾著書本跑步以至他在後來的比賽中,一隻胳膊總要比另一隻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貼近於身體——依然保留著少年時夾著課本跑步的姿勢。

  當我們別無選擇地遭遇貧窮時,我們要學會把握貧窮給予我們的力量,就像格佈雷西耶,因為別無選擇而跑步上學。

  篇二:活著不讓生命有殘缺

  他們是一群不幸者,災難給他們留下終生的殘疾。既然活著,就只能選擇堅強。他們用殘疾的身軀書寫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吳立海,是一個盲人,一個截癱的盲人。二胡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和70多名地震受害者。居住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的“家”裡。

  王寶佔,一位坐在輪椅上的金牌運動員。他是1991年建成的康復村的第一任村長。1994年,他曾獲得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三塊金牌。

  共同遭遇:地震讓他們成為截癱患者

  地震前,吳立海的眼睛還未完全失明,當時在唐山按摩醫院做按摩師,主要為住院病人按摩。打算把按摩手藝學得超過別人,吳立海的壓力一直比較大,“如果不趕緊學,眼睛完全失明後就徹底完了。”帶著這種心情,1976年7月27日晚上,他沒睡著,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手藝。

  “聽到外頭連喊帶叫的,我就坐了起來。”突然房塌了,一塊厚厚的房頂砸在了他的後腰上。

  而時年17歲的王寶佔因為走親戚,也被砸成了截癱患者。

  失望消極:這樣活著不如死了乾淨

  地震幾天後,王寶佔和其他重傷人員一起被送到河南新鄉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吳立海則被送到江蘇南通市住院進行截癱治療。

  失望伴隨著每一個住院接受截癱治療的地震受害者,不吃、不喝、不說是他們的平常表現,“用頭撞得床直響,想死都死不了,難受啊”。地震前,王寶佔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當時心裡想,命是留下來了,以後什麼都不能幹了,想打籃球都不能打了。”

  吳立海的心情同樣沉重,“生下來眼睛就不好,醫生說早晚都要失明,再加上腰也斷了,我就想,老天爺咋就這樣對待我呢。”隨著心情的沉重,吳立海的眼疾也逐漸加重,“當年10月份,眼前就是霧氣沼沼,徹底看不到了。”

  重新振作:不能一輩子都靠別人

  1981年,王寶佔、吳立海等在地震中截癱的上百人,人住到修建成的唐山市截癱療養院。

  “不能這麼活著,這樣活下去,就是不死,也得把自己拖死。我要找一份工作,自己養活自己。”王寶佔對自己說。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到一家殘疾人螺絲廠做工,“幹了倆月就辭職了,主要是為了鍛鍊下自己到底還能不能養活自己,結果是能行。”

  吳立海作為惟一的截癱盲人,入住療養院後,開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我鍛鍊——床頭上掛著一截木棍練習臂力,自己脫***穿***衣服和洗衣服,“我要能照顧自己的最起碼生活,不能一輩子都靠別人。”

  “剛開始摸不到,頭一回抓空了,一下子倒在了床上,不能不練啊,老躺著容易生褥瘡。小便盆子找不到,就讓人放到固定位置。練洗衣服吃了很多苦,衣服常放錯地方,有時還洗不乾淨。”吳立海說。在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大家都是互相幫助,互相依靠,“缺了這個,我們肯定不能自立。”

  王寶佔想打籃球,就模仿著電視上殘疾人練習籃球,“平常人都是人與球的關係。我們是人、車、球三者之間的關係。”王寶佔說,最難練的是控制輪椅,“搶球要高速運轉、掉頭,練了兩個月,兩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也不知道摔了多少回,才把車技練好。”

  王寶佔自己成立的唐山市殘疾人籃球隊,首次參賽就在全國取得了第三名,“兩個月後打垮了天津隊,超出了他們20多分。”

  一種精神:堅持是為證明自己有用

  王寶佔說:“有時候,殘疾人在社會上受到的歧視比身殘還痛苦,堅持這麼長時間,我就是要證明給正常人看,殘疾人同樣可以為國爭光,為社會作出貢獻;證明給和我一樣的殘疾人朋友看,讓他們堅定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鉛球、鉛餅、標槍是王寶佔的強項,為了堅持體育運動,“我放棄了攤鋪,專心搞體育,就是要搞出個樣來,讓人看得起。”1994年,王寶佔參加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獲得了鐵餅、標槍、鉛球專案的三塊金牌。

  王寶佔、朱德芹夫妻結婚後,住在當地政府修建的康復村裡,生活美滿愜意。

  “我得了肺癌,經過化療現在好多了,就是有點咳嗽。”王寶佔說,“我前前後後重生了三回,地震治療、火熱愛情、現在的肺癌。你說,我都有三回生命了,這一輩子活得多充實。”

  吳立海對到療養院的志願者說:什麼都好,就是精神世界缺少點東西,我想拜師學胡弦。於是,唐山群眾藝術館的二胡演奏家成了他的老師。

  從低音到高音的聲音定位,吳立海用了整整兩年時間。“也有過不想練的念頭,可你不練這個,還能做別的不?”於是,他又繼續練,“手指頭磨破了,找醫生上點藥,有時拉胡弦拉得都忘了小便時間,都是從‘兩隻老虎,兩隻老虎’簡單的曲子一直練到今天。”

  吳立海坐在輪椅上,仰望著刺眼的太陽,“我喜歡盯著太陽看,眼睛裡稍微有點光;這個曲子也好聽,節奏激昂。”他的生活裡沒有顏色,覺得看太陽能稍微有點光亮,心裡可以重現年少時的斑斕色彩:紅的、黃的、綠的、藍的……

  篇三:蕁麻的弱點

  一個小男孩在田野裡奔跑嬉戲,忽然發現了一株蕁麻。他好奇地摸了一下這個小生命,沒想到卻被蕁藤狠狠地刺了一下,於是,小男孩哭著跑回家告訴母親這件事情。“媽媽,為什麼我只輕輕地碰了它一下,它卻刺得我很痛呢。”他向母親哭訴。

  小男孩的母親溫柔地摸著他的頭,“親愛的兒子,不要哭。你知道嗎?正因為你這樣去摸它,它才會把你刺痛了。下次如果再去摸蕁麻時,你要勇敢地將它一把握住,他便會柔軟得和絲一樣,絕對不會傷害你的。”

  小男孩記下了媽媽的話,當他再一次去田野裡玩時,一把握住了那棵蕁麻,果然,它不扎手了。

  對於每一個開始新工作的人來說,在新的環境中都會遇到一些類似“蕁麻”的問題,如果你去輕輕地試探這棵“蕁麻”的話,反而可能被它刺傷,如果大膽地伸出手去,你會發現原來它比想像中柔軟得多。
 


  看了的還看了: